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各段路程和对应时间,求平均速度.如图1所示.例1某同学赛跑时,头2秒内跑了12米.接着又用6秒时间跑了4O.8米.最后用1秒时间跑了72米,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解S一出十sZ+S。一12米十40.8米十7.2米一60米t—ti+t。牛t3—2秒W6秒WI秒一9秒S60Xi__,,,_。了,————一>一6.67Xi/aptgYp,,,答:这个同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67米/秒.二、已知物体运动的各段速度和对应时间.求平均速度,如图2所示.sl一百)ltlSZ“vctZ*一*I十小一月111一r7,2八1一出十八SI)It]“7)2t2。,一K一xtrtvty…  相似文献   

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都用V一:来定义和计算,而且两者单位相同,但是两者又有区别.1.对于某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其运动速度V一十是一个恒量.其速度大小不随运动时间t和路程S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其运动速度是一个变量,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即运动有时快,有时慢.此时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情况.例l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它通过第一段2米的路程,用了1秒;通过第二段4米的路程,用了2秒;通过第三段1米的路程,用了0.f秒.…  相似文献   

3.
υ =s/t 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该公式中 ,υ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s表示运动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 ;t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一段路所需的时间。弄清楚该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物理含义之后 ,在运用其解答问题时 ,还应注意两个已知量的求解方法 ,现介绍如下 :一、已知量s =n·l或s =s′ +l例 1 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l=12 .5m ,在t =4 5s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的次数n =75次 ,火车的速度是多少m/s ?解 :经分析题意 ,可知s =nl,由速度的公式 ,则可求得速度为 :υ =st =nlt =75× 12 .5m4 5s ≈ 2 0 .8m /s例 2 一列火车长为l =2 0 0m ,…  相似文献   

4.
速度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注意解题规律和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技巧,又利于学好以后的密度和功等知识.由此,本文准备对速度计算题的类型作一简单归纳,探讨其一般思路与解法。要正确快速解速度计算题,首先要对速度概念及其公式有深刻的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V一:,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一旦(2)记住如下单位换算关系,可加快解题速度:1米/秒一3.6千米/时,l小时一6O分一3600秒.一、遍及问题两运动物体先后出发,后者返及前者,求前者或后者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内容,其题型灵活多变,解题途经、解题方法也较多,下面介绍几种解题技巧。1常规解题技巧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共有s、vt、v0、a、t五个物理量。由其基本公式(1)加速度定义式:a=vt-v0t;(2)速度公式:vt=v0 at;(3)位移公式:s=v0t 12at2;(4)常用推导公式:速度——位移公式:2as=v2t-v20。可知,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两个量。因此,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目时,一定要寻找(或转化)出题目中的三个已知量。例如,从静止开始运动,表明初速度为零;紧急刹车表明末速度可能为零。两物体相遇而不相碰,表明…  相似文献   

6.
中考压轴题一般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计算题解答压轴题的一般方法为:1.认真审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剖析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2.解剖原题,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联系有关概念、原理、定律、公式,形成解题思路,设计解题方案3.按照设计的解题方案分步进行计算得出所求结果并检验其合理性.题目(’97江苏南通市)如图1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长20厘米的长方体物体,弹簧秤的示数为27牛,在物体下方放一装有水的容器,容器的截面积为SZ(壁厚不计)是物体横截面积S;的3倍.当物体有2…  相似文献   

7.
一、微积分基本公式 我们知道,对于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 第一种,若已知速度V(t),那么从t=a到t=b物体所经过路程S,可用积分算出,即 S=lim∑V(t)△t=∫v(t)dt 第二种,若已知运动规律s=s(t),那么当t=a到t=b时,路程函数改变量S(b)—S(a)就是物体从t=a到t=b所经过路程S,即 S=S(b)-S(a) 从以上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到 S=∫V(t)dt=S(b)-S(a) 其中,路程函数S(t)与速度函数V(t)的关系是:S'(t)=V(t)。 一般情况,若F(x)是f(x)的原函数,  相似文献   

8.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五个基本步骤如下:(1)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中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抓住关键的句子).(2)设元.选择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来表示.(3)列方程组.认真分析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抓住关键的词,如等于、是、多、少、相遇、提前、迟到、增加、减少、共等).(4)解方程组.根据方程准确求出未知数的值.(5)写答案.检验所得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再写出答案,并注意勿漏单位.  相似文献   

9.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具体步骤是: 1.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思路与本章涉及的许多方法举例解析。1基本公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s=v0t+21at2,以及重要推论vt2-v02=2as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基本的公式。以上三个公式都是矢量式,各物理量的正、负号与选定的正方向有关。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并不绝对。凡与规定正方向同向的量都为正值,反向的量都为负值。要想迅速准确地解题,就必须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并在图上标明相关位置和所涉及物理量,明确哪些量…  相似文献   

11.
追赶运动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物体,运动过程复杂,综合性比较强,出错率较高.对此类问题,应认真审题,挖掘条件,弄清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情景,画出物体运动的简图和v—t图像,再根据v—t图像的几何意义,列式求解.请看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快慢在运动过程中是变化的.用平均速度只能近似地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中的大致的快慢程度,而不能反映物体在其他阶段的运动快慢情况,可用公式v一上来计算·所以在解平均速度的考题中如果把平均速度当成速度的“平分”,那就错了.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段路程匀速行驶的速度为抢手米则。时,后半段路程匀速行驶的速度为22千米则。时,则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千米则。时.__刊十计18千米/小时十22千米/小时__,、;,、;_l.话研力一——一————一20de米/小时.…  相似文献   

13.
一、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同学们应该把这个定义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v。s八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能把v=s/t纯数学化、在下面例1中把D作为正确答案,是许多同学常见的一种错误.例1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八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跟路程S成正比B.速度V跟时间t成反比C.速度V跟路程S和时间t都不成比例关系D.速度V跟路程S成正比,跟时间t成反比分析与解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V就是一个确定的恒量,是不变的.由于“匀速一快慢不变”,因…  相似文献   

14.
1.运动时间只由高度决定. 设在高度为^1H处以水平速度v0将物体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H=1、2gt^2可得t=√2H/g,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课本上,由功和功率的定义式及速度公式,推导出了另外一个功率的计算公式P=Fv,并有一段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上式中的v表示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P表示力F在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时间t取得足够小,则上式中的v表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P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相连速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由细绳或轻杆连接,已知其中一个物体的速度,求另外物体的速度.解这类题,常会出现错误的解题过程,得出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探究质点运动时常用到v-t图象,根据v-t图象可作出哪些判断 1.读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或物体的某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如图1中,0时刻的速度为v0,t时刻的速度为vt.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或物体发生某一速度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从问题的结论(或待求的结论)出发向已知条件逆推的过程。具体的说,是在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首先找出能直接回答题目中问题的“科学”规律或公式,观察这个公式中包括哪些新的未知量(实际题是中间变量),再列出与这几个中间未知量有关的“科学”公式,……按这样的逻辑思维顺序逐渐分析,推理下去直到待求的“科学”量全部可以用已知量表示为止。分析思路是从未知向已知分析,解题的过程是从已知向未知的顺序求解。  相似文献   

20.
所有的物理教科书中,都有力学单位制的内容,主要总结出不需要把单位参与公式运算的单位简写方法.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的物理第一册第53页指出:“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就可以了.”并作了示范,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