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硕鼠》中“苗”字辨正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对《硕鼠》中“我黍”、“我麦”、“我苗”作了如下分析:说明硕鼠不仅吃“黍”,还吃“麦”,甚至连刚刚出土的“苗”也不放过,真是无所不食。  相似文献   

2.
一、《硕鼠》中“苗”字辨正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对《硕鼠》中“我黍”、“我麦”、“我苗”作了如下分析:说明硕鼠不仅吃“黍”,还吃“麦”,甚至连刚刚出土的“苗”也不放过,真是无所不食。  相似文献   

3.
曾史 《初中生之友》2012,(16):40-41
《诗经·魏风》中有一首著名的诗篇《硕鼠》,历来的先秦文学作品选集几乎都把它收了进去。它用硕鼠"食黍""食麦""食苗"为比喻,对古代的剥削者不劳而食、骄奢淫逸的丑恶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这里的"硕鼠"一般都解释为"大老鼠"。查阅《诗经》注本,东汉郑玄的《诗经笺》将"硕鼠"释为"大鼠"。晋代的郭璞在《尔雅·释兽》"鼯鼠"条下注解说:"形大如鼠,头如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清代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诗歌中有为数不少的咏鼠诗。这些咏鼠诗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以鼠喻人诗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首以鼠喻人的诗——《魏风·硕鼠》。诗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费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相似文献   

5.
训诂学里的通假字是本身有其字,而作者因某种原因并不用它,只临时借了另一个与它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上毫无联系的字去代替。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当时本已有表示“没有”义的“无”,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但作者并不用它,却用了一个与“无”同属“微”部的音近字“亡”来代替,借以临时表示“无”的意义,于是形成了“亡通无”  相似文献   

6.
(五) 《诗经·魏风·硕鼠》第一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这里着重研究“爰得我所”一句,这一句又主要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的“爰”字,但它涉及对全诗的理解。 这句诗通常是这样注解的:“爰,乃,於是。所,处所,指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的地方。”联系前面几句,解释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     
1、某,某也。这是注释的基本格式。解释的词在后,被解释的词在前。意思是某一个词当解释为另一个词。如:《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毛传:‘贯,事也。’ 2、者。‘者’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特别的坦不代词,它加在被解释的词的后面,组成‘某者,某也’的格式。古书注释中使用这种格式的不少。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郑笺。‘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3、言。这个词加在解释的词语之前,组成‘某,言某’的格  相似文献   

8.
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襒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誑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  相似文献   

9.
鼠行天下     
[说文解字]   "鼠"是个象形字:上部龇牙咧嘴,肥肥的身子,四条灵活的腿,拖着长长的尾巴.鼠有许多让人感到厌恶的特点:一是偷吃粮食,《诗经》里诅咒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相似文献   

10.
鼠行天下     
[说文解字]   "鼠"是个象形字:上部龇牙咧嘴,肥肥的身子,四条灵活的腿,拖着长长的尾巴.鼠有许多让人感到厌恶的特点:一是偷吃粮食,《诗经》里诅咒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选有诗经二首,即《伐檀》和《硕鼠》。《伐檀》诗“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句中的“不”字,《硕鼠》诗“无”食我黍”句中的“无”字,课本上均作副词解释,分别译注为“不是”、“不要”。这两个字在这具体语言环境里,是副词还是语助词,怎样解释更为符合原意,我们认为应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2.
鼠年说鼠画     
正子鼠呈瑞。可有趣的是,从《诗经》里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到苏轼《黠鼠赋》"异哉,是鼠之黠也"的兴叹中,我们不难发现,老鼠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似乎并不太好。在著名的昆剧《十五贯》中,头号反派人物"娄阿鼠"不仅以"鼠"为名,就连其扮相也要在眉目正中画上一只白鼠才显"般配"。事实上,在古人的艺术世界里,老鼠所承载的含义与情感远非令人反感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3.
《硕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著名篇章之一。全诗以形式的凝重质朴、比喻的形象贴切来表达主题。在艺术上 ,《硕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首先 ,分析《硕鼠》外在的形式特点 :第一 ,从诗歌的语言上看 ,《硕鼠》运用了排列整齐的四言体 ,且每句都为两个音节。这种简短的四言体 ,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开首一句“硕鼠硕鼠” ,直呼统治者为“硕鼠” ,奴隶们的愤慨仇恨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对统治者发出警告———“无食我黍” ,语气轻蔑、严峻 ,揭露了奴隶主们的凶残本性 ,强烈地表达了奴隶们切齿痛恨的厌恶之情。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则以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两句中的“之”是作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之”还该是提宾的标志。 在教学中,将知识归纳比较,弄清彼此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处,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它的规律,用比较辨析的方法,可以把问题讲得更清楚。 比如教学《诗经·硕鼠》,讲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时,通过“莫我肯顾(德、劳)”与“无食我黍(麦、苗)”的比较辨析,可以讲清:“莫我肯顾(德、  相似文献   

15.
《诗·魏风·硕鼠》之二章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毛传):“直,得其直道”.《郑笺》云:“莫我肯德,不肯施德于我.直犹正也.”清王引之《经义述闻》,“直”读为“职”,“职”又训为“所”,则与一章“爰得我所”,义相重复,《诗》之叠章,倒换字而罕重复,故王说可疑.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云:“直就是值.得我值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又  相似文献   

16.
铜僧同志在《我对‘硕鼠’一词的理解》一文中,认为“硕鼠”就是“蝼蛄”,认为把“硕鼠”译成“大老鼠”或“土耗子”,都是错误的.“硕鼠”是“蝼蛄”吗?把“硕鼠”译成“大老鼠”或“土耗子”,都是错误的吗? 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和铜僧同志研究、探讨. 魏风《硕鼠》中的“硕鼠”,如果单从这个词的本身来考察,那么,“硕鼠”就是“田鼠”。硕,大也。因此把这种伤害农作物的小动物——“田鼠”,译成“大老鼠”或“土耗子”,都不能算错。请查阅一下《尔雅新义》、《毛诗传笺通释》和《本草纲目》,便可明白. 《尔雅新义》卷十九:“鼫鼠。硕,谓民力之普存也,故诗以刺其君重敛。”(1937  相似文献   

17.
《魏风·硕鼠》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诗经》中反抗性的诗篇,人们自然会想到《魏风》的《硕鼠》。《毛诗序》云:“《硕鼠》,刺重(佥欠)也。国人刺其君重(佥欠),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后儒虽也时有异说,但有几点则是基本一致的:一、硕鼠即大鼠或叫田鼠;二、此诗旨在反重(佥欠)即反剥削;三、此诗是以硕鼠喻剥削者。今治诗者,对此几点更是坚信不疑,并大加发挥其思想意义。我认为事有可疑,值得商榷:第一,田鼠为农业大害,人所尽知,但从未听说田鼠吃禾苗,为何诗云“无食我苗”?第二、诗云:“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显然是说应当慰劳而没有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文《硕鼠》[自读提示]谈到:“《硕鼠》是一首劳动人民反剥削的政治讽刺诗,诗中将贪婪残暴的剥削者比做‘硕鼠’,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憎恨和要求摆脱剥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①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硕鼠》内容,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有许多使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读《中学语文》七九年第一期《我对“硕鼠”一词的理解》,觉得铜僧同志的训詁方法值得再完善一下。语文教材里古文比前增加,研究训詁很有必要,愿借《中学语文》园地向各位求教。铜僧举了两个释义。其中《尔维新义》“,天蝼”并没有说明硕鼠即是蝼蛄,所以只剩下《古今注》一个释义,即“蝼蛄,一名天蝼、一名/、一名硕鼠”。铜僧没有举出“蝼蛄即硕鼠”的例证。词书的释义,特别是多义的释义,只是一种可能性,它需要用例证来证明其释义确是适合。诚然《古今注》有蝼蛄一名硕鼠之说;但硕鼠却仅是蝼蛄的别名。如同蜗牛,在北京,因为气候干燥雨天才出来活动,所以北京俗称它“水  相似文献   

20.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12课是姜夔的词《扬州慢》,词的小序中有“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一语。课下注释说古人常用“禾黍”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笔者认为此处的“禾黍”是对“黍离”典故的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