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荷塘润钓     
李宝夫 《钓鱼》2011,(18):1-1
不只是春雨一种“润物细无声”吧,还有盛夏的荷塘、深秋的红叶和严冬的雪花,它们都可以独具匠心地把“润物细无声”表现的尽善尽美。要我说,与垂钓关系最为密切的“润物”,春雨下来,那就是荷塘了。  相似文献   

2.
杨勤华 《钓鱼》2007,(10S):66-67
我曾有过一次开心的荷塘垂钓经历,每想起来就激动,使我一直难以忘记。那还是1990年的9月份,气候已进入秋天,我从部队复员回来等待分配已经有半年了,在这一段时间我有充足的时间钓鱼,而那个早晨的荷塘垂钓却始终让我记忆犹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体育》2007,(1):64-64
西安读者王静问:我是孔令辉的“粉丝”,在他退役后,很想保留他在赛场或运动员生活中的纪念品,不知编辑部是否还有他的“写真集”,怎样邮购。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散名篇,是中学语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该写于1927年,当时朱自清正在清华大学任教,住在清华园的古月堂。古月堂的附近有一片荷塘,周围林木葱茏,莲荷茂盛,十分优美宁静。面对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社会现实,作的“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3,(7):114-116
问:“我的发球基本依靠线路变化,没什么旋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上劲儿。另外,别人拉到我反手位的弧圈球,我总接不好,很容易架起来,不知该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6.
初国卿 《收藏界》2011,(10):58-60
我曾于早年间的一本子弟书里读到过这样的唱词:“清早穿上新衣裳,我给姐姐送嫁妆。一送扑粉盘,二送刨花缸。”“刨花缸”——这种当年女人必备的化妆用品,在今天,不知还有哪个女孩子能认识它。  相似文献   

7.
任志新 《钓鱼》2005,(6):16-16
钓友问:王大师,我今天用莱籽饼粉加“九一八”和粘粉作饵,引来小鱼特别多,不知南许么。  相似文献   

8.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学“小龙”。年幼的我已深深地爱上了武术。每天将自编的棍法拳法乱舞一气,爷爷为我挂起的沙包不知打烂了多少。小伙伴们都称我为“武痴”。 14岁那年我终于进入了一所全国知名的武术学校,真不知当时  相似文献   

9.
钓翁     
王志保 《钓鱼》2004,(11):41-41
绿树青山,白云蓝天,荷塘边坐着一位老者,鹤发童颜。嘴上挂着一句口头禅:“有鱼无鱼,并不重要。”却一心系着鱼漂,静静地等待——那一下一上的心动。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可钓鱼人谁不心中清楚,无酒,哪来醉翁?只是不知此时,那岸边垂钓的老者,心中装的到底是——酒耶?鱼耶?笔者的竿梢终于一弯,打破了宁静的长时间的守望,那白发下红润的脸膛,终于“唰”地一下子,写满了得意的“醉”!钓翁!安徽@王志保  相似文献   

10.
深秋时节正是钓鲫鱼的好时候,只要选对地方,备好钓具,打好窝点,有时收获会让人意想不到。2019年11月初我的一次荷塘钓,就很能说明秋钓的魅力。“拔”500克以上的鲫鱼真是别有一番趣味。我出钓的这片荷塘与大湖连通,约有百十亩,部分水面被茅草覆盖,有的地方已难见水面,只有大湖附近还有亮处,但荷叶稠密,茅草很多,环境隐秘,塘的东北侧是一处取土坑,中间有堤境分开。  相似文献   

11.
王大禄 《钓鱼》2004,(20):21-21
秦犁先生《别拿悬钩当悬坠》一文,是针对张铨先生《浅议“台钓“、“悬坠钩”和“竞技钓”》一文的不同意见。我对秦文中的有的说法,有些不同意见,写在下面,不知对不对,请秦先生指正。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3,(6):116-117
问:“我的正手进攻线路比较固定,以直线居多。打久之后。对手都会提前准备防守。变斜线时,稳定性又比较差,不知哪个技术环节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3.
侯凤明 《钓鱼》2005,(18):41-41
“走马”是指运动中的钓者,“观星”是老钓手判断钓点内是否有鱼的依据。俗话说“盛夏鱼儿叶下藏,走马观星钓荷塘”。白露之后正是大量莲藕上市旺季,夏季茂盛而又浓密的荷叶,被人因采藕而拉得东倒西歪,使原来密不透风的水面缝隙洞开,给钓鱼人带来了施钓的良机。加上夏季高温阶段刚过,气候逐渐回到了符合鱼类需要的温度,又因为莲藕有过滤肥水的功能,使得藕塘中的水质偏瘦,鱼类食用的天然饵较少,塘中的鱼对饵有着更强烈的摄食需求,因此白露节气后,正是走马观星钓荷塘的最好时段,早晚凉爽的气候也为钓者提供了良好的出钓时机,使钓者免遭了酷热之苦,真正享受钓鱼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7,(19)
我曾有过一次开心的荷塘垂钓经历,每想起来就激动,使我一直难以忘记。那还是1990年的9月份,气候已进入秋天,我从部队复员回来等待分配已经有半年了,在这一段时间我有充足的时间钓鱼,而那个早晨的荷塘垂钓却始终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5.
夏昕 《新体育》2007,(3):24-26
鲍春来用颤抖的手指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老爸,我当了旗手,该怎么办?不知怎么准备。”而此时他不知道,父亲早在几小时前就收到了一条“神秘”短信;“沙漠亚运百花盛开,中国旗手神秘待猜;寒冬乍暖忽报春来,感动多哈再夺金牌。”……  相似文献   

16.
不用他用谁     
如你所知,我一直对张艺谋不太“感冒”.也不喜欢他导演的那些片子。《十面埋伏》满世界乱炒时,舆论硬逼着我看了几段.果真是“跑了一段路.接了几次吻.打了几段架”,从头到尾闪烁着不知所以然的光芒。当然,这有可能缘于我自己就是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不纯粹也不高尚的人.对艺术更是一窍不通。  相似文献   

17.
我们江南是荷莲之乡,到处都是荷池荷塘荷湖。一到初冬荷莲枯黄,遍地都是残茎败叶的景象。在寒冬这些荷塘里却是深藏着很多的鱼类,它们“猫”在深水域里越冬。寒冬垂钓淡季哪里去?残荷野塘是休闲冬钓好去处。  相似文献   

18.
青花大碗 《垂钓》2007,7(9):55-57
菜鸟就是用来做菜的鸟,看起来跟一些猛禽没差多少,也是鸟,也长羽毛,不知内情者一般看不出此鸟之菜,但是一到节骨眼上,就高下立判了;猛禽是“扶摇直上九万里。”菜鸟是“我要飞却怎么样也写不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小掰子老于     
李益 《钓鱼》2006,(18):69-69
“小掰子”是我们钓鱼人对寸段长小鲫瓜子的称呼。而笔者文中的“小掰子”却是一个有30年钓龄的钓鱼人。一个地道的钓鱼人老于。“小掰子”是老于的绰号,我不知这个绰号是哪个钓鱼人给他起的。我只知道.他这个绰号被大家叫了几十年,多少年来无论大人孩子叫他“小掰子”,他总是乐呵呵,淡淡一笑.一副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其问透射出钓鱼人的豁达与乐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多钓鱼和钓大鱼,我下了不知多少功夫,可谓“垂钓十多年,钓法换百回。”如今我摸索出了一种适合在大水面钓大鱼的方法,自诩为“大水面台钓法”。此法使用的钓具是:“飞鱼”牌6米硬调手竿,“富司达”3.5号强力线做主线,2.5号线做脑线,“狼王”12号浮漂,伊势尼8号钩。钓饵除用蚯蚓外,主要是“龙王恨”系列鱼饵、碎饼、碎米、玉米粉与面粉拌和而成。施钓时一般采用调四目钓三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