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尚书·盘庚》篇内容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天命”思想在商代中后期已经形成,并成为盘庚迁殷的思想渊源.目前学术界考证洹北商城即盘庚所迁之殷,结合有关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甲骨卜辞,本文探讨了殷都的布局与宗庙建制,并提出洹北商城1号宫殿为盘庚时期祭祀“上甲十示”的集合宗庙.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献记载歧异,学术界对商王盘庚所迁都城历来说法不一,其中主要有"迁殷"、"治亳"两种观点。本文从不同文献记载的对勘分析入手,考证"迁殷"、"治亳"二说的源流,并通过文献的整合与互证,提出盘庚一世二迁之说,即盘庚在位期间曾先后有"迁殷"、"治亳"两次都城迁徙。如此,则相关文献记载的分歧与矛盾可以涣然冰释。  相似文献   

3.
殷墟,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一带,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或“殷”。商王室在此共传八代十王,史称“殷朝”。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从今天曲阜附近的“奄”迁到“殷”。此后将近三百年,殷一直作为商朝的都城,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1世纪时,商纣王昏庸无道,众叛亲离,周武王起兵伐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商朝灭亡后,小屯一带的繁华不再,逐渐荒芜,后人称“殷墟”。过去的分分秒秒都已成为历史,珍惜现在,为我们的历史有关这一古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还有一段传奇故事。189…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大约创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传说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部落联盟首领职位,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约历400多年。 夏桀时,商汤起兵,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北)。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因而商也被称为殷,或商殷、殷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国王盘庚把都城从奄迁到了殷,此后历时二百七十三年,商朝再也没有迁都.对于盘庚迁都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其实,社会动乱和河患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才是盘庚迁殷的主要原因.盘庚迁殷以后,注重治理和保护环境,为后来商王朝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天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所拥有的考古资料,结合可靠历史文献,否定了古本《竹书纪年》中关于“自盘庚徒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徒都”这一记载的可靠性,论证了盘庚迁殷以后曾经发生过两次迁都,从而对商朝后期的历史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河南安阳以小屯村为中心的地区,自秦汉以来被称为“殷墟”,是商代后期“盘庚迁殷”以后的都城之所在。自清代末年以来,这里出土了十余万片龟甲和牛骨等,上面刻有商代后期占卜等的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时代最早的、较为成熟、较为  相似文献   

8.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上,在第二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中,谈到商的兴衰时有这么一段话:“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殷朝。”  相似文献   

9.
2006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一道选择题是这样的: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吴越争霸D.葵丘会盟该题一改前几年江苏卷的呆板陈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其中的标注却令人困惑:北面的一条河是“水河”还是“河水”?另一条河是“水济”还是“济水”?  相似文献   

10.
奴隶社会:十、殷墟: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也称殷朝。河南安阳西北是殷都的废墟,所以叫做殷墟。十一、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殷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把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  相似文献   

11.
从偃师商城至洹北商城,再至洹南殷墟,商王室都城宫城宗庙区的布局原则高度一致,继承因袭之迹非常明显。偃师商城宫城宗庙区为南(王国先王供奉处)、中(方伯先王供奉处)、北(河六示供奉处)三元构成形式,洹北商城宫城宗庙区为南(王国先王供奉处)、北(方伯先王供奉处)二元组成方式,洹南殷墟宗庙区复为南(早期王国先王供奉处)、中(中期王国先王供奉处)、北(河六示及方伯先王供奉处)三元布局。商王室宗庙区建设一直奉行分群成组的原则。据传世史籍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及明太祖朱元璋等帝王开国即立四亲庙、且子孙遵循续立成为制度,考古发现这在商汤大乙开国之时即有,并且也被商王室长期坚守。历代商王皆为其生父独立设置亲宗(庙)。而累积四或五世以后,商王室则阶段性地构建宗庙建筑组合,供奉时王祖父以上至高祖之祖间四代或五代神主。宗庙建筑组合可能采纳直线顺排的方式自西向东、自早至晚布列诸神主庙室。晚商殷墟比较盛行五位前后相继庙主庙室成组制度。此五庙成组制度直接影响到周王室的宗庙设置规则。如周王室京宫与康宫之内均分别设置五代先王之庙室。  相似文献   

12.
致读者:我们经常收到大家的来信,希望本刊每期尽量增加一些知识性,特别是要多刊载文史知识,以充实头脑,提高业务水平。根据读者的要求,从本期起,我们请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蒋文光先生给大家谈谈关于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知识。读者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写给我们,以便改进刊物,共同把它办好。1.甲骨文的产生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国都于“殷”,史称殷商国都。从盘庚迁殷至帝辛被灭,经过了八代十二王,期间共经历273年。殷代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农业社会。尤其是宗教信仰在股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放对天、他神、鬼等均…  相似文献   

13.
殷都屡迁原因、过程及殷后期诸王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殷人“不常厥邑”,屡次迁都,“前八后五”,直到盘庚迁殷才算最后定都不再徙移,这是殷商史上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武官村大墓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21页“武官村大墓”,是中国科学院考古工作者1950年和1976年两次在河南安阳市洹水(安阳河)北岸的武官村北面约一公里处,发掘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以前的教材或一些参考书上称它为“商王大墓”。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简史》第33页图一八,就还是称“商王大墓”,两者实际是一个墓葬。为什么改名称呢?这是因为解放前后在安阳和全国其它地方还有一些发掘,在殷商王陵墓中,武官村墓葬还不算是最大的,只能算是个中型墓,就武官村发掘的墓葬,它算是较大的,故改名武官村大墓。  相似文献   

15.
祖乙生父考     
自甲骨文发现后,学者根据甲骨文的内容,修正了商王祖乙之生父为仲丁。该文从商王朝的继统制度、宗法制度,并且辅以殷都屡迁的原因等三方面,认为祖乙之生父应仍以《史记·殷本纪》所载之河亶甲为是。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答     
问:殷商为什么屡次迁都?(安徽路华青)答:关于殷商迁都的问题,史记殷本纪记载自汤至盘庚“乃五迁无定处”。同时还记载到殷王盘庚时,盘庚又要迁都,殷民便都不愿迁徙了,“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同书也记载着自商的远祖契到汤曾八次迁都。至于迁徙的原因,过去史学家往往简单的归因于“水災’,说洪水为患,使殷民不能安居,才不得不常常迁徙。这种将迁徙原因完全归之于社会以外的原因的看法,其根据是不十分巩固的。上古黄河流域的  相似文献   

17.
历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先秦 (1)盘庚迁殷的原因:缓和阶级矛盾镇压异己,巩固王位;殷地自然环境优越。  相似文献   

18.
毕兴世 《学子》2015,(5):79
2015年3月6日,农历乙未年正月十六,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洹河(又名安阳河)两岸,一年一度的安阳桥庙会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数十万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在这里逛庙会、赏民俗、看艺术表演,品尝富有特色的当地小吃,尽情享受着“春节欢腾犹未尽,安阳桥庙会闹元宵”的快乐。在摩肩接踵的人海里,“扫一扫、有惊喜啦”、“扫一扫、送流量啦”、“猜  相似文献   

19.
祖乙生父考     
自甲骨文发现后,学者根据甲骨文的内容,修正了商王祖乙之生父为仲丁.该文从商王朝的继统制度、宗法制度,并且辅以殷都屡迁的原因等三方面,认为祖乙之生父应仍以<史记·殷本纪>所载之河亶甲为是.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的提出所谓殷都屡迁,主要指早商时期的殷都迁徙。早商时期指的是汤至盘庚这一历史时期。在汤以前的先商时期,殷都虽屡次迁徙,但基本上属于部落的流移,还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都邑迁徙。而盘庚以后的晚商时期则一直都于殷不再迁徙。史载早商时期的都邑迁徙情况是:成汤都毫;仲丁都嚣;河亶甲都相;祖乙都邢;南庚都奄;盘庚都殷。从成汤至盘庚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