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但也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教学辅导员如何做好工作呢?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1.开学初的工作。布置各校组织好学生报名、注册;分发教学辅导员的工作计划;检查各校课本到位情况,各校开设课程情况,安排全镇学校上课时间;指导各校教导主任写好教学计划和教研计划;统计好全镇教师情况;布置各校教学研究课题任务,如:有的学校搞听音想象作文和快速作文;有的学校搞低年级口语交际培养;有的学校搞语文数学能力实践训练;有的学校搞听算训练;制好教师任课表、课程表等;布置各校教师撰写教学论文。2.日常工作。到各校去…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需练好"内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方法也逐渐丰富起来,其中运用较为普遍的便是案例教学法.但是,由于不少教师自身的"功底"相对薄弱,以致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走入误区.有的教师把编写案例等同于写小说,往往沉浸在情节的描述之中;有的教师把案例教学混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包大揽,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有效参与;有的教师本末倒置,用案例教学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重要观点的阐述,导致课堂教学主次颠倒,案例教学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可见,练好"内功"是教师成功开展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习作课上,学生抱怨声一片.一篇习作两个星期也交不齐,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了.即使交上来的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的.批改习作时教师是"味同嚼蜡,倍受煎熬".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也丧失了习作指导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中职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令大多数语文教师疲于应付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写作文少,或者干脆就不写作文,这当然是不行的;还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沿用传统的写作理论,讲的比写的多,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机械的组成部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布置作文。其实,作文教学远没有被放到一个本就应该有的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教育必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有 :1.作文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 ;2 .学生阅读更为便捷 ,读写结合更为密切 ;3.促进了交流 ,更突出了作文的交际功能 ;4 .学生习作的个性化特征更为突出。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作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2 .依托网络 ,学生自主开展作文练习 ;3.在线评价 ,及时反馈。  相似文献   

6.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写好作文,老师们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网络结合……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然而直面作文教学的现状,情感虚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等现象"涛声依旧",如同毒瘤难以根除,使得老师们不由感叹: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最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对话想象作文>一课,那简单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设计,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易的教学媒介,犹如闷日里吹来的一袭清风,让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原来,作文教学还可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7.
顾琳 《教师》2010,(15)
作文教学,通常是教师比较棘手的教学问题.因为学生总觉得作文难,没啥可写.传统的作文教学致力于学生多读,多积累作文素材,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丰富了写作内容,但仅此还不够.如今,网络正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犹如一缕春风拂过,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我尝试把网络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结合,给予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片崭新的天空.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性作文教学和网络作文教学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两条可行性途径。教师可以尝试实行开放性作文教学。就是教师主动给学生营造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展开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与开放性作文相辅相成的,教师还可以尝试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作文教学。网络作文教学能突破传统作文教学形式上的时空限制,能把丰富的相关信息浓缩进短暂的课堂,使师生的交流在更加丰富的层面上展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它为提高学生作文效率和作文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依照作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教师对学生总是离不开家长式的“包办”.教师让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教师说怎么写,学生便怎么写.每写一次作文,教师布置题目,有的学生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有的学生东拼西凑,煞费苦心.作文任务是完成了,至于到底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文章质量如何?学生几乎茫然无知,胸中无数.因为学生在写作前很少精心选材构思,很少认真斟酌推敲.他们自以为那是教师评语里的内容了,不是自己“份儿内”的事.教师精心批改作文后,学生对教师的评语亦不假思索,更无异议,而是绝对的领教.久而久之,使得作文教学陷于被动僵化的局面.教师亦因此招来许多莫名的苦恼——自己多少年如一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评改学生的作文,可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高不快,问题的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将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的变革,也同样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作文教学注入新的内涵,让作文与网络同行,使作文教学改革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传统作文教学评改方式,多是以教师为主角.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师评改,付出很多但收效甚微.新课改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笔者以为作文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再试身手,自评自改.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驰骋在评改"第一线",亦是教学一大乐事.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导致作文教学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深刻变革.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和多媒体功能,可以改进教学方法,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某些弊病.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可谓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作文批改作为其中极难处理的一环,更是历来令语文教师们深感困惑.尤其新课改对教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包括作文批改)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教师们渐渐意识到传统批改方式中的一些做法扼杀了学生们创作性的思维、表达能力,久而久之令他们不敢、不会甚至不屑真实地、得体地表达.于是,一些教师就选择完全颠覆传统批改方式,然而结果是--矫枉过正的做法,最终也没能摆脱"老师累、学生怕、收效低"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正>1.最为强大的动因——行政领导的明文要求。几乎每所学校对教师如何批改学生作文都有类似的明文规定:所有作文均须全批全改,每篇作文都须有眉批和总评。有的学校甚至连教师批改作文时表扬鼓励的语言是否规范、书写是否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文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也因网络作文而精彩。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不断优化作文教学,为作文教学寻找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教,学生厌写,作文教学举步维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的网络优势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结合,催生出了新颖独特的网络作文教学,既解放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积累,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写好作文,老师们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网络结合……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然而直面作文教学的现状,情感虚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等现象“涛声依旧”,如同毒瘤难以根除,使得老师们不由感叹: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最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对话想象作文》一课,那简单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设计,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易的教学媒介,…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讲评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小学生作文后的一个分析小结,又是对学生以后写作的一个教学引导或启示,给出学生下一次作文努力的方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有草草地进行作文批阅,而忽略了作文讲评这一重要环节;有的教师对作文讲评不够重视,只注重写作前的讲习;有的教师虽重视作文讲评,但没有讲究讲评方法,效果不佳。作文讲评讲究方法得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讲评和修改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教师愁作文,学生怕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实一直还在困扰着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现代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精改却受到了冲击,教师辛辛苦苦精批细改后,学生不一定看批改后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作文教学一般是学生把作文上交,由教师一对众地逐一阅读批改,有的还"精批细改",然后交还给学生.教师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体和主导,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是被动者.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只是理解教师所传达的作文要求并依此要求完成作文,其他的事概不过问,最多也只是关心一下分数而已.这样的评价过程显然是有缺陷的,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