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从拂尘的功能及演变、历史上的拂舞着手,追溯了拂舞的滥觞及拂舞这种古代舞蹈的当代遗存的展现方式。拂舞是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拂尘的材质形态决定了拂舞的观赏性和实际舞蹈时的局限性。由于拂尘在各朝各代的形态的不同,我们在探讨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时就不可以仅仅拘泥于有"拂"这个字诞生的那时起。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其各自的发展演化过程,拂舞也不例外。笔者把拂舞的历史演变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拂舞的原始形态阶段,即帗、旄、节之舞;二是拂舞的成型形态,即绳拂、马尾拂之舞;三是拂舞的变异阶段,即坐尾的发展;四是拂舞的雅乐时期,即拂舞形态定型后编入雅乐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翘袖折腰"之舞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和汉代都是主流的舞蹈形态。本文主要从"翘袖折腰"之舞在两个时代发展的共通点着手,多方面论述了汉代长袖舞与楚舞既一脉相承又有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拂臣"这一形象为荀子首先提出。"拂臣"可"安国之危",但作为在某些程度上会对君主权力造成绝对威胁的臣子,"拂臣"在传统的君主制度下是不可能得到君主的认可的,存在的只可能是偶然性的"拂行"。荀子本人论述中的矛盾性就是这一结论的明证。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人类组织提炼的富有节奏的人体肢体动作和造型,并通过这些富有节奏的肢体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艺术。舞蹈在人类历史上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文明之初,就存在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上古时期,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开始萌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各个阶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逐渐的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以及东方神韵的艺术形态。舞蹈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与社会的发展齐头并进。由王克芬编写的《中国舞蹈发展史》是一本专门研究舞蹈历史发展的著作,梳理  相似文献   

5.
宗教舞蹈“查玛”是古代蒙古族人民在吸收借鉴藏族宗教舞蹈“羌姆”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民族和地区内容、形式、风格、特征的宗教舞蹈形式。查玛包括殿堂舞、寺院查玛、广场查玛、米拉查玛四种表演形式,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表演特点。研究查玛可以有利于我们了解一种文化形态以及社会关系,可以清晰查玛的发展脉络,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及传承方式。实践证明,将此宗教舞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研究分析,使其在继承、改革、出新的基础上,服务于社会主义时期的蒙古族新舞蹈艺术,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中,采用教学的方式,经过重新归纳、梳理与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无疑是活态化、长态化地保存民间舞蹈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南丰傩舞以其古朴、粗犷、豪放和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西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萍乡湘东傩面具名列其中。文章从南丰傩舞的舞蹈形态、音乐形态、道具、服饰对南丰傩舞的艺术形态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南丰傩舞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当代傩舞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实现傩舞从舞蹈原生态——课堂教学——舞台表演的艺术转换。  相似文献   

7.
闽南传统舞蹈如"彩婆舞""拍胸舞"、"火鼎公婆"等,通常运用传统的道具来呈现舞蹈表演的特征性;而《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中的舞蹈围绕剧情通过现代技法的演绎(即现代表现手法),使得传统舞蹈以崭新的诗化式结构呈现到观众面前。这种传统舞蹈引用现代技法如多场景设置、空间调度、话剧式引入、巧用动作元素等方式,在《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中有较好的体现,既保留了传统舞蹈的风格特征又展示了现代闽南人的精神(敢拼会赢,诙谐淡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本文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归纳,为将来这种创作方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袖舞是我国传统舞蹈文化艺术的瑰宝,富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在历史的纵向演变中"长袖"的历史根源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它奠定了人们对"长袖善舞"这一艺术审美观,且对当今中国古典舞中"袖舞"的艺术形式起到了弥足轻重的奠基作用。中国古代舞蹈中长袖作为道具也是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它特有的表演形式气质韵味使袖舞成为了独立的肢体语言。本文简述了长袖的概念,历史发展,为学习袖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扛神》起源于先秦时期荆楚腹地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它是一种融歌、舞、乐为一体,以多种道具为法器、带有宗教色彩巫术表演的民俗祭神仪式。在仪式场域的结构中,舞蹈是祭神最为活跃的因子,道具则视为通神最灵验的“法器”。文章从实地调查所采集的历史文献与口述资料入手,对《扛神》的舞法与法器中所隐蔽着的令人莫解的文化符号、形态特征作一初步梳理与描述,其意义在于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可参性的资料,并从中捕捉一些历史久远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鼓作为我国传统打击乐,在古代时期,鼓可以说是先民们精神的象征,而舞是一种具有力量的肢体表达。在不同时代下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祭祀舞蹈中,鼓除了作为乐器的历史价值以外,还具有一定传播信息和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等精神内涵。在祭祀舞蹈中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在《周易》中"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述可见,"鼓"这一打击乐在祭祀舞蹈仪式中以鼓舞相结合的形式敬奉着神明激励着人们,亦说明着"鼓"在祭祀舞蹈中所具有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自“癸卯学制”颁布始,口语交际教学发展至今的近百年历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开端发仞期、发展停滞期、发展迅速期、独立飞跃期。在这四个时期中,口语交际教学问题经历了游离之态与重“说”疏“听”之态、“形式”并列之态到附庸之态、“重“听说”疏“交际”之态及完整独立之态四种不同形态的学术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14,(4):104-108
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宗教祭祀舞蹈"九莲灯"舞,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是集宗教、礼仪、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三一教"的祭祀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舞蹈独特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的体现。研究"九莲灯"将对其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历程,舞蹈,从最初被赋予政治功能具有教化作用的大周,到普遍兴盛快速发展的汉代,再到乐舞文化空前繁荣,人人善舞,以舞为荣的盛唐,一路蓬勃发展的乐舞在宋代出现了转折。如果说,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鼎盛期,那么,宋代就是中国古代舞蹈的转折点。从整体上看,民间俗乐舞蹈空前兴盛、宫廷雅乐舞蹈趋于衰落这样的"雅俗之争"形成了宋代乐舞"盛衰兼具"的时代特征。舞蹈与戏曲的融合为后来的戏曲表演艺术做了积极的贡献,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舞蹈表现形式,增添了舞蹈动作元素,使得民间俗乐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闽南民间舞蹈的传承缺乏历史文献资料而使得人们难以追溯其发展演变的足迹,因此,以闽南民间舞蹈《火鼎公婆》《踢球舞》为例,分析《火鼎公婆》的主要道具“火鼎”及《踢球舞》的主要道具“彩球”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足迹,从中探寻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足迹。结果表明,闽南民间舞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并源于舞台的需求及人们审美知趣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围绕事物存在的目的、质料、动力、形式四个因素,以藏族舞蹈《辞母》为例,探讨舞蹈道具的本质。对于目的因而言,舞蹈道具是一种工具性存在,服务于舞蹈形象的创造。对于质料因而言,舞蹈道具是一种共性存在与独特性存在。对于动力因而言,舞蹈形象、舞蹈姿势与舞蹈道具构成"三角形"关系。对于形式因而言,依据舞蹈主题、剧情、演员能力灵活运用道具呈现丰富的隐喻。  相似文献   

16.
白纻歌舞,这是古代吴地的一种吴歌吴舞,它以身着当地特产之白色苎麻衣这特定风格而定名,属清商曲;其歌舞时,伴以丝竹之乐,舞种为拂舞,即拟凫鸠之动姿。舞姿则轻柔飘逸;其源,则为古代祭神之“巫舞”,六朝以后则渐为民间歌舞,广泛流行于民间。 古代吴越楚地区流行白纻舞,这在孙吴至唐宋而明代,均有明确记载,孙吴时代,轰动全国的《白鸠拂舞》(《白纻舞》),亦即盛行  相似文献   

17.
明代祭孔雅乐的新变化,不仅表现在版本内容的更新,还集中表现为行礼用乐各仪式环节的删繁就简。明代颁发地方官府的祭孔雅乐,不仅有乐章,更加入了舞蹈。明代祭孔雅乐之舞蹈的版本变化,值得进一步探究。有明一代,祭孔雅乐的用乐规格有所起伏,各地方官府基本遵行国家用乐规范,其间或有在歌词、舞佾方面变通者,亦体现出时人崇奉先师、尊师重道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8.
在敦煌地区的历史上,佛教及其文化的流行传播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四次转折。从开始传入到西晋末是第一阶段,从十六国时期到北朝是第二阶段,从隋到唐前期是第三个阶段,从吐着统治时期到宋初是第四个阶段,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是第五阶段;隔在这五个阶段中间的,便是四次转折。其中,头三个阶段可以算做一个大的阶段,即佛教及其文化从开始传入,到逐步发展再到中国化、中原化和敦煌地区本土化之完成的阶段;后两个阶段也可以算做一个大的阶段,即佛教及其文化以一种变化了的形态继续发展而又终于走向衰落的阶段;隔在这两个大的阶段中间的…  相似文献   

19.
广东兴宁地区的"杯花舞"是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它以独特的"伯公杯"为舞蹈道具,以各种敲击舞杯的方法为舞蹈技巧,以别有韵味的曲调以及锣鼓点为舞蹈音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本文正是通过"杯花舞"的一些代表作对广东兴宁"杯花舞"的艺术特色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徐州地区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种类较多,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子舞就是徐州历史文化资源的代表作之一。落子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内容、风格、道具、服饰等,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已成为徐州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吸引点,成为推动徐州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本论文以徐州落子舞为研究出发点,对其具体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徐州地区人文旅游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