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加强学校中党的领导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产生了许多弊端,党支部包揽一切,校长没有行政管理的自主权。这样既削弱了党的工作,也影响了行政管理,结果两个方面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现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管理体制上的一项  相似文献   

2.
我校于1984年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从全面领导转移到对学校实行思想政治领导,发挥保证监督作用。通过两年多试点,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分开的必要性,也体会到党政分开对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一、发挥党支部保证监督作用需要解决几个认识问题 (一)对党的领导问题的认识:实行校长负责制,首先在于党支部负责人对党的领导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长期以来,学校实行的是一元化领导,学校一切事情都由党支部说了算。实行校长负责制,开始,我们思想上存在一些糊涂认识,突出的问题是:“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后,是否取消了党在学校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方面改革的深化,高等学校正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为了使学校教育工作能适应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也是为了让懂教育的校长,能释放自己的治校才能。所以说,校长负责制的实行和办学自主权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 建国30多年来,全日制中、小学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实行时间最长的是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或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文化大革命”以前以及粉碎“四人帮”以后,  相似文献   

5.
一、健全校长负责制,理顺党政工三家关系校长负责制是校长对学校的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就必须确定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健全校长负责制和理顺党政工三家关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例下,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项解决不好,就会形成学校工作中“多中心”的局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制度上、组织上和领导工作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制定《校长工作条例》、《党委工作条例》和《职代会工作条例》,从制度上明确校长中心、党委核心和职代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在校级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近几年来,在理论认识和实践上,对校长负责制的涵义以及如何具体实施等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一是认为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说了算,因此在工作中有的校长独断专行,校长负责制成了事实上的封建家长制.二是认为既然我们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那么中小学为什么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说明对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并未真正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领导管理体制——双轨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对校长负责制我认为应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一关于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决定》提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没立校务委员会和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这里已经把学校管理体制的性质、结构和任务说清楚了。可是,应该承认,大家在理解上还不一致,对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的表述,大致有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8.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党组织在学校起什么作用了党政之间是什么关系? 武汉三中党总支书记苏圣佑同志说:"学校不再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来发号施令了;然而这并不等于削弱党的领导,减轻党的作用,相反,还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一席话,是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苏圣佑同志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0多年,近十年参加学校的管理工作,曾担任过副校长,分管思想教育;担任过总支副书记,主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1984年老书记退居二线后,他任总支书记,全面负责学校党组织的工作。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实践告诉他:"党政要分工,校长应该是在上级行政部门的行政领导下实行全面负责,书记则对学校的思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采取积极态度,逐步加以实行。去年底,上级批准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通过半年多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比以前改善和加强了,行政指挥系统加强了,群众的民主管理加强了,党、政、群三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围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个总目标,分工协作,形成一股合力,使学校工作有了一些进展,初步显示了校长负责制的优越性。这些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适应新时期总任务、总目标的需要,更好地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改革教育,培育人才。  相似文献   

10.
校长负责制与集体领导的根本,就是要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因此,要使一个学校的工作卓有成效,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如下几个关系:一、正确处理党政类系。校长负责制决不意味着取消党对学校的领导,或校长在工作中可以不要党的领导了。学校领导体制的改变,是党对学校领导方式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组织、行政组织和行政负责人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更有利于办好学校。校长在学校工作中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区中小学内部的领导体制比较混乱:有的地区实行党政一担挑,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这种体制矛盾少,扯皮少,决策快,指挥灵,但校长多忙于行政事务,无暇光顾党支部工作,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地区实行党政分开,书记一把手,校长一把手.如果“将相和”,职责清,任务明,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分工不分家,事情好办.但多数不协调,或因都想争一把手,矛盾加剧;或因都不愿做法人代表,工作扯皮;有的学校校长权力意识强,书记权力意识弱,书记让校长,就形成大校长,小书记;有的学校书记权力意识强,校长权力意识弱,校长让书记,就形成大书记,小校长;有的学校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兼学校副校长,行政事务校长为主,党务工作书记为主,但因无明确工作条例,或彼此都争,造成矛盾,你推我让形成空档.有的地区一直实行校长负责制,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什么权也未下放给校长,使校长无法负责,无权负责,无力负责,无心负责,校长负责制实际上是空的.有的地区原来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主动抓工作,现在又改为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不敢主动抓工作,党支部又伯抓多了影响校长的积极性,结果工作中出现很多空档.有的地区则实行轮流负责制,两个单位合办一所子女学  相似文献   

12.
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现状 实施校长负责制,是为了让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三个关系:一是协调校长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单纯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行机构的状况,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二是协调校长与党支部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名为集体领导,实际无人承担责任,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作为学校的责任人,并从法律上赋予相应的权力;三是协调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面临人事制度变革的艰难而被动的状况,赋予校长一定的决策和裁量权,  相似文献   

13.
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学校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行校长负责制后,高校党委的职责由领导工作的地位改变为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计划在本校的贯彻和实现。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党委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这里说的“学校”,当然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原来实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总支、支部,下同。)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今后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的权力是什么?实行校长负责制会不会削弱党对学校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党政关系如何处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这些问题不明确,就会妨碍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改革。本文打算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5.
部分学校试行“校长负责制”,使这些学校获得了生机,使那些至今还未实行这种变革的学校看到了希望。在今后一个时期里,学校的改革将会冲破教学领域,步子变大,向更加纵深的层次发展。而在这种发展中,学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即由“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转向实行党支部保证监督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学校改革关键性的一步。不言而喻,校长负责制的实行,会扩大校长个人的权力。如何正确行使这种权力,显然,首先要求校长在德、才、识、谋、体各方面都要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只着重谈高等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问题。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此后一些学校进行了校长负责制的试点,教育理论界也发表了许多论述实行校长负责制优越性和必要性的文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试验以后,去年中央发文件,明确规定高校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此,究竟应如何理解,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纵观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其重头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又是领导体制改革。建国以来 ,我国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经过了多次变革 ,每次变革无不与学校党政关系密切相关。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学校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负责制 ,学校党政之间大体做到了党政分开 ,对克服我国中小学…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的学校领导体制必须改革建国以来,我市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六次变动,即建国初期实行的校务委员会制,1952年实行的校长责任制,1957年实行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63年实行的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的革命委员会制,粉碎“四人帮”后实行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除了“文革”期间实行的“革命委员会”制完全  相似文献   

19.
党支部要成为学校的政治核心天津市九十五中党支部我校自1993年起实行校长负责制。两年来的工作实践说明,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实行民主管理的学校领导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有利于调动干部、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后,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经过多次变革,先后实行过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等7种主要领导体制,实质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委员会制、党委制和一长制。分析整理历次体制变革的过程与特点,对于理顺学校内外部关系、推动学校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