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的成长困境是教育者职责发挥不到位、受教育者权利行使没有依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沟通不够共同导致的结果。从常规成本、机会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说,贫困生成长的相对成本要比充裕生大得多,这直接导致了高校贫困生的成长困境,而中国文化中的"实用主义"逻辑、"官本位"思想以及"势利"态度则间接强化了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与道德成长是一体两面,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对应视角分别表征教育的本质功能、核心价值。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实施"立德树人"与受教育者实现"道德成长"相统一的过程。本文以受教育者道德成长为视角,从个性化、社会化、主体性三个层面,探讨道德成长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寻求"立德树人"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种种衍生困难提示我们:构建由"助学"到"助人"的全方位贫困生资助体系,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民生"课题。它对有效缓解贫困大学生生存困境、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各级政府、社会、高校以及贫困生自身,应从政策、教育、家庭、自我等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其非经济性贫困的根源,从贫困生自主发展维度出发,激励调动其各种能力充分发展,从生存状态关怀逐步深入到职业发展关怀,满足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成长诉求,促进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和自身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农村贫困生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使他们出现自卑、孤僻、抑郁、焦虑、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消极心理,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高校应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使高校贫困生能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生机和活力,但也面临诸多困境,一是教育者话语权受到约束和弱化;二是受教育者话语权失范和滥用;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导向认同面临危机。面对这些困境,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必须探索新的路径,创新话语方式,树立教育者话语权威;创新话语内容环境,关注受教育者话语行为规范;创新话语价值认同导向,加强新媒体平台和外部机制建设,切实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教育者对学习意义的不明确和学科自身的难度,以及教育者在授课方式、方法等环节中存在不当,导致地方高校在开展地域文化教学时面临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弊端、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迎春  邓举青 《时代教育》2012,(11):227+229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的增长,贫困生的问题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话题。本文归纳了高校贫困生的几种类型,并就其特点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积极引导贫困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共同主体性理论为探索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此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共体"和"个体"分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缺失,这是导致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主体性缺失的分析和探讨,探索以共同主体面对共同客体的工作实践,梳理出超越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的新思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正义视域中的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有着深刻的伦理道德意蕴。从社会正义的视域,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伦理困境,从补偿正义、代际正义和教育公平三个方面对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给予了道德合理性与合法性证明。提出了基于权利诉求的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基本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同时提出了高校贫困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题:给贫困生以尊严和力量,引导贫困生追求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确解读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不足等原因导致心理贫困,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成才。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解决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对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实施,高校贫困生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文章描述了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成因,尤其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贫困生形成的影响,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78):16-17
韩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采用"推式教育"与"拉式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达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目的。"推式教育"是教育者推动受教育者主动参加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拉式教育"是教育者利用能够吸引受教育者注意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贫困生中普遍存在的由家庭经济贫困而引发的"精神贫困"问题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难题.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构建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大力培育贫困生的自我价值感、改善贫困生的认知模式、增进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有利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高校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的有效开发与构建对于高校贫困生提高人生动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复原力以及培养乐观心态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指导贫困生合理制定职业规划、开展心理咨询,以及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防、助推功能来构建贫困生的积极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是在新时期的社会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目前,高校的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高校受助贫困生的心理困境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受助贫困生产生心理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博弈视角下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有效资助,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面临的困境,形成资助工作的良性循环,需要对政府、社会、高校、银行、学生等与资助有关的各方进行博弈分析,认清贫困生资助的工作问题症结所在,克服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搭便车行为以及贫困学生个人诚信与综合能力不足的现象,进而实现由"输血"向"造血"型资助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贫困生的援助工作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包含更深层次的伦理价值,主要包括旨在扶困的"慈善"、旨在励志的"友善"和旨在强能的"义善".高校贫困生援助工作在实际当中主要面临着三种伦理困境,即理念上的伦理缺失、责任上的伦理缺失、受助者的伦理缺失.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当树立"三位一体"的高校贫困生援助工作理念、建立"三方联动"的高校贫困生援助责任机制、构建"三能并举"的高校贫困生自助体系,以保证高校贫困生援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123-125
高校贫困生的弱势性主要表现为:物质贫乏、生活困难,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综合素质较低、就业力不强。弱势性的影响因子包括家庭的养育能力、国家的资助政策、非正式支持体系、学校环境和个人因素等。要改善贫困生的弱势性,国家要完善政策支持,保障贫困生的发展机会;高校要加强资助管理,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社会力量要积极资助,营造关爱贫困生的氛围;贫困生要自立自强,主动破解弱势困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贫困生数量的增加,如何保证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为全面健康的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不可否认,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帮助主要是经济方面,缺少心理关怀,导致部分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为此,要完善贫困生助学体制,增强其心理素质,加强其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德育的困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德育乏力,实效低下,困境重重,其原因在于:德育环境的变化导致德育与教育生态链的断裂;智育的恶性膨胀丧失了德育的本真;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复杂了高校德育的难度;狭隘的人才评价标准误导了教育者奋斗的目标;孤芳自赏的教育传统,剪断了德育生存的脐带,阻碍了德育的成长;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低下降低了德育的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