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许多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便会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老师一句"你读得真好!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听出了……"等诸如此类的表扬。如果有学生的朗读并未达到老师的标准,我们又会听到:"如果你把××读得更重或者更轻肯定会更好!"于是,学生要么用提高一个八度的嗓音使劲地读,要么用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地读。然而,这样的朗读真的有效吗?这可能是盘桓在我们语  相似文献   

2.
"说过多少遍了,你们怎么又打架!""你说,为什么打他……那你呢……是不是故意的?再这样,叫你爸妈来!""知道错了吗?屡教不改!都给我站到墙角去反思!"……时常见到一些教师为学生的屡屡吵架、打架而心烦不已,要么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要么怒火中烧地批  相似文献   

3.
"语文难教"是现在不少语文教师时常感到迷惘和棘手的问题,因为是母语,所以学生在认知方面并不会存在很大的认知困难。由此一来,在语文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在自说自话,学生要么在自顾自的神游天外,要么懒洋洋,软绵绵地无动于衷。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真正的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呢?《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和于丹教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的田地里,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方塘":它们是一些短小精悍、形式自由而又能让人从中领悟到生命意蕴、体会到生活滋味的散文或杂文,我们称之为"美文"。这类文章要么用隽永亮丽的语言叙心路历程,拨人心弦;要么以细腻洒脱的笔调说世态万象,令人感叹;或者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工作繁忙或身处外地,将孩子交由祖辈照顾已成为很多年轻父母不得已的选择。但忧虑也随之而来:家中老人是否会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坏脾气?老人陈旧的教育观念是否会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孩子整天和祖辈在一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如何建立?孩子的心理健康尤为关键,长期和老人待在一起,会不会像个"小老头""小老太"?面对内心的矛盾,年轻父母们往往会有两种极端的做法:要么"一堵了事",为了避免  相似文献   

6.
<正> “分马”与“喝水”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怎么能联系在一块?不过,你认真看看下面的一道趣味数学题和一道中考题便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趣题有一个老牧民临终前给他的三个儿子留下一份遗嘱:“我把劳动一生所得的17匹马留给你们,分的时候老大得1/2,老二得  相似文献   

7.
吕松宏 《吉林教育》2007,(10):55-55
"吕松宏,你长得慈眉善目,整天笑嘻嘻的,你做班主任,学生怕你吗?你管得住学生吗?"朋友常常用这样的口吻说我。"小吕,刚做班主任,对学生不能客  相似文献   

8.
在商场或超市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选择商品时,往往会垂青那些老牌常用的,而对于"新生代"却抱有犹豫甚至怀疑心态,对导购人员滔滔不绝的精彩介绍也置若罔闻。掏个小钱买件东西如此,投笔巨资发展项目就更无需多言了。"风投(风险投资)难找啊!"这是我们参加今年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和"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对  相似文献   

9.
王宝琪 《数学小灵通》2016,(4):18-19,16
杰克早晨起来晚了,结果上学迟到,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他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迟到了。同桌巴迪对他说:"你应该把它写下来,以免忘记。"杰克点头表示同意,就在格子本上撕下一张纸,在中间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今后不再迟到"六个字。巴迪说:"一张纸只写了六个字,还写在中间,多浪费呀!再说,这么大一张贴哪儿呢?我帮你把它切割下来吧!"说着他拿出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2021,(2):3-3
问:我家孩子4岁,比较淘气。我有时很生气,会对他说:“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再比如,在外面玩时,已经很晚了,他还玩得起劲,怎么都不肯回家。我说:“你自己在外面玩吧,我先回家了!”说完转身就走,他发现我不见了,立马就急着追过来。请问这样的做法合适吗?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电脑》2007,(10):44-45
阿星姐:朋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误会小摩擦,发生了冲突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如果发现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会主动向朋友道歉还是倔犟地等朋友向你求和呢?说出一句"对不起"到底有多难?  相似文献   

12.
全国小语会理事、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副主任陆云指出,当前,新课改教学的重要问题是"虚",表现为"五重五轻":重自主,轻指导;重感悟,轻训练;重形式,轻内容;重拓展,轻文本;重活动,轻思考.此言可谓切中时弊.现在一些地方上观摩课,确实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都课改了,你怎么还这样上课?""这一节课没有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给人的感觉,似乎传统的教学、接受性学习就是保守落后的,只有新课改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才是先进的.  相似文献   

13.
黄伟萍 《班主任》2001,(10):20-21
作为班主任,我们常常碰到这样一些事情:你正在上课,忽然一个学生"捣乱",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此时,你常常是把他"揪出来",带着厌恶的表情对他进行公开批评;你批评一个学生,可是那个学生的火气比你还要大,跟你顶嘴,此时,你暴跳如雷,用粗暴的语言挖苦他、责备他.此时此刻,你别忘了一条教育原则:尊重学生,不要"心罚"学生.  相似文献   

14.
鲍宇 《早期教育》2006,(10):24-24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回答:“今晚我们吃什么?”“随便。”“明天你穿什么衣服?”“随便。”“咱们周末去哪儿玩?”“随便。”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随便”的解释有三条:1.不在范围、数量等方面加以限制。2.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不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教学本段时,我结合课后练习作了一个说话训练:谁愿意用"竟然"说一句话?先说说"竟然"是什么意思,"竟然"和"果然"有什么区别?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竟然是预料之外的。"  相似文献   

16.
一日老师检查作业,问一位同学:"你完成作业了吗?"学生答:"差不多完成了。"我们一听这个答案,心想:昨晚的十道题大概他有两三道没做吧。可经老师一检查他只写了一道题!这样,他写的作业实在是差很多。可他为什么不说自己的作业只写了一点点却要去敷衍呢?且让我们换位想一想。  相似文献   

17.
"善变"和"深挖"是数学解题教学中传统而有效的做法。"善变",是指善于变更问题,充分发挥变式教学的优势;"深挖",意在不断实现对问题的深层解构,从而领悟内容本质、完善认知结构。"善变"有3种常用策略:变更问题条件(包括内里结构和表面特征),变更问题结论,条件结论互换;"深挖"通常从2个角度进行:一题多解广联系,推向一般悟本质。  相似文献   

18.
隔壁海伦请你过去帮忙弄电脑。你说:"Ok!"派特请你帮忙抬电子琴到学校。你说:"Yes!"韩瑞叫你帮他录每个星期五的Friday night videos,你说:"Sure!"玛瑞安要你为她的派对做张海报。你说:"No problem!"你为什么从不说"不"?  相似文献   

19.
丁惠琴 《考试周刊》2014,(97):84-84
<正>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课堂要么成了众说纷纭的"群英会",要么成了悄无声息的"电话会",要么就是匆忙"走过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懒惰学生的"避风港"、优秀学生的"展示台";各类公开课虚假表演;对某些  相似文献   

20.
本刊驻山东青岛市小记者杨怡凡神秘兮兮地报道:我家有个“吝啬”的姥爷,他虽然“吝啬”,我却十分喜欢他。那天和姥爷一起出门,我一直搂着他的胳膊。姥爷不解地问:“今天怎么了,怎么对我那么亲近?天这么热,你都要把我的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