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A.Meyer var.major(Burk.)Wu et Feng)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产于东喜马拉雅至我国西部山区。在云南西北部海拔3000—400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下可呈片生长。民间用其根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毒蛇咬伤,及止咳祛痰、止血等。最近,我们从珠子参根茎中分离到七个皂甙成分,经鉴定其中五个为已知化合物,即:人参甙(ginsenside)Ro(9)、竹节参甙(chikuse_tsuaponin)Ⅳ_α(10)、20-O-葡萄糖基-人参甙R_f(20-O-gluco-ginsenoside Rf)(5)、  相似文献   

2.
人参(Panax gineseng C.A.Meyer)系五加科植物.为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人参的科研和应用工作多集中于人参皂甙方面.随着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人门开始了对人参挥发性成分的探讨.其中对人参根部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导,而对其地上各部位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却较少.本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色谱—质谱(GC—MS)和色谱—红外谱(GC—FTIR)联用装置,对吉林人参地上各部位(叶、茎、花蕾、籽皮和籽胚)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共确定出109种化合物结构,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频密码子分析法,对人参属药用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和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CDS)进行了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of synonymous coden,RFSC)分析,确定了人参高频密码子6个和三七高频密码子7个.将人参和田七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密码子偏爱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分析结果为外源基因在人参和三七中的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竹节三七齐墩果酸型皂甙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L9(34)方法,考察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固液比和浸提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竹节三七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竹节三七齐墩果酸型皂甙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固液比〉浸提时间,水浸提取的最佳条件为:A3C3D3B2。结论:优选出的竹节三七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按国家新的中药注射剂注册要求制备注射用人参总皂苷。方法:醇提水沉与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提取与分离纯化,氧化铝与活性碳除色素。结果:人参总皂苷纯度达85%以上,其它指标符合注射剂的质量要求。结论:上述方法可以制备注射用人参总皂苷。符合国家新的药品注册管理规定而且对色素的除去工艺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对人参皂甙20(s)-原人参二醇组中的两种主要单体皂甙Rd与Rb_1在近似胃液条件下的酸水解情况以HPLC法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人参皂甙Rd降解产生次级甙20(s)一Rg_3和F_2;Rb_1降解产生次级甙20(s)-Rg_3、F_2和Rd.综合这些研究,文中对该条件下皂甙甙键的裂解顺序、次级甙的衍生规律以及水解相关因素的影响亦做了初步探讨与归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改进桔梗皂甙类成分的分离及鉴定方法,为桔梗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脱糖脱色及薄层硅胶作柱层析介质,并首次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结合理化分析对桔梗皂甙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两个单体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桔梗皂甙V和去芹糖桔梗皂甙D,结论:运用电喷雾质谱新技术,大大简化了皂甙类的结构鉴定过程.  相似文献   

8.
薯蓣皂甙元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姜为主要对象研究了薯蓣皂甙元的定量测定方法.以乙酸酐与浓硫酸以191(体积比)为显色剂,CHCl3为溶剂,使皂甙元显色,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397 nm处测定薯蓣皂甙元的含量.从植物中提取的皂甙元不需分离可直接测定,在1~5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君药三七和复方血栓通中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为复方血栓通的配伍和组方寻找科学依据。创新点:首次为复方血栓通的组方合理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实验室前期建立的液相色谱-质联用方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的三七皂苷R1(NR1)、人参皂苷Rg1(GRg1)和人参皂苷Rb1(GRb1),对灌胃给予三七和复方血栓通胶囊后大鼠血浆中NR1、GRg1和GRb1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中除三七外的其他三味药的成分可以增加三七中NR1、GRg1和GRb1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复方血栓通全方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将菠菜等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出来,然后用纸层析法将其一一分离.  相似文献   

11.
西洋参是人们熟悉喜爱的强身滋补中药。它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我国北京、辽宁、吉林、陕西、山东等省市引种栽培成功。目前,市场上供应的西洋参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它们的疗效相似。 如何买到质量好的西洋参?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只有适时采用的药材,有效药用成分才多,治疗或保健效果才好。根据我们对秦巴山区栽培的不同年生西洋参根的比较研究,一般地说,一年生根淀粉含量高,药用有效成分人参皂甙含量低;两年生根中淀粉减少,人参皂甙增加;三年生根淀粉进一步降低,人参皂甙则增加;四年生根淀粉基本消失,人参皂甙含量达到顶峰。从上可以看到,四年生的西洋参根,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2.
1 序言绞股蓝 [学名GynostemmaPentaphyllum (Thunb)Makino]属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葫芦科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它素有“南方人参”的美誉 ,含有 60多种皂甙 (其中 4种为人参皂甙Rb1、Rb3、Rd、F2成分 ) ,1 3种微量元素和含量较多的氨基酸 1 8种。具有明显的抗细胞衰老、疲劳、溃疡 ,降低血脂、护肝降酶、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肿瘤细胞繁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无人参过量服用的副作用等独特的药理效果。绞股蓝的茎和叶均可入药 ,或加工成茶冲剂、保健饮品。由于认识到绞股蓝极高的药用开发…  相似文献   

13.
陆英中乌索酸的分离制备及HPLC分析(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离制备陆英中的乌索酸,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醇提凝析法”分离制备乌索酸,HPLC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 RP18,流动相为甲醇-水(88:12),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25℃.结果:乌索酸在4.6~2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为0.75%).结论:“醇提凝析法”分离制备乌索酸工艺先进,实用可行;HPLC法测定乌索酸含量准确、可靠,可用于乌索酸含量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人参皂甙20(s)-原人参三醇组中的几种主要单体皂甙在近似胃液条件下的酸水解产物,以HPLC法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人参皂甙Rg_1降解产生次级Rh_1;Re产生Rg_2;和预料相符,水解时这些次级甙均伴生少量C_(20)异构体。  相似文献   

15.
合成聚合物分离膜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蛋白质分离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然而,传统聚合物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例如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相互制约、膜易被污染、机械强度低等。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本研究小组在聚合物分离膜的表/界面设计与剪裁以及膜材料构效关系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以下进展:(1)提出并建立了一种基于贻贝仿生儿茶酚化学的膜表面功能化与纳滤膜制备新途径;(2)设计并制备了一种以刚性多孔基膜为载体的凝胶填充聚合物复合膜,发展了一种高机械强度的环境响应性分离膜制备方法;(3)建立了基于两亲聚合物的分离膜表面按需设计以及抗污改性的新方法;(4)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兼具过滤与吸附功能的吸附型分离膜,可用于水中痕量重金属离子、抗生素、塑化剂等微污染物的快速脱除。  相似文献   

16.
我院变压吸附提取氢气技术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十多年来我们坚持做好推广应用,并努力按市场、用户需求不断继续攻关,拓展应用领域、提高水平,有效地开展成果推广.技术上从分离氢气扩展为分离CH4、CO2、CO、乙烯尾气和O2、N2等,成为世界上用变压吸附技术分离气体种类最多的技术先进的单位,十多年来共推广建设了近500个生产装置,成功地进入化工、石油、电子、机械、冶金、轻工、食品、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到1997年底企业新增产值187亿元,新增利税60亿元,我院也从推广中受益.由于变压吸附技术成果的推广,由于在推广中不断坚持技术进步、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变压吸附技术在全国开创了广泛应用的新局面(其技术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8年变压吸附技术又获国家技术进步(推广)一等奖,这是国家、专家和广大用户对我们的最大肯定、信赖和鼓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硅胶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方法,将人参叶总挥发油分成四组,然后用GC和GC/MS/DS对各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探索出一种人参挥发油分组分离方法,从而揭示了挥发油TLC分离与GC分离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成功地将特征成分倍半萜烯分到一组,将为进一步的药理实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采用工业甲醇、乙醇两种有机溶剂,对丹参中丹参酮进行提取,并利用薄层层析法对丹参酮的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进行分离与鉴定.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得率较高,分离效果好,适合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丹东地区家参质量的气相色谱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对人参中的主要作用成份达玛烷型皂甙的主要水解产物人参三醇和人参二醇在一定的气相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检测。并对人参的鲜样和干样进行提取比较。该项研究为丹东地区的家参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以芹菜甲素为模板分子,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芹菜甲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NIPs),并通过动态吸附、静态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对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芹菜甲素的浓度为0.1 mmol L~(-1),吸附时间为12 h时,MIPs达到吸附平衡且最大吸附量为3.561 mg g~(-1).Scatchard分析表明,在MIPs中存在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两种结合位点,而在NIPs中只存在一种非特异性结合位点.选择吸附实验表明,MIPs对芹菜甲素具有高选择性和良好的专一识别性能.该研究可为芹菜甲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分离提取中药中有效成分芹菜甲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