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静  徐洁 《新闻知识》2005,(9):70-71
新闻语言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首先对新闻中的“事实”做了学理上的厘清,认为其具备明显的主观含义。“新闻是被建构出来的”,其中语言尤其是修辞技巧有很大作用。我们分析了新闻语言建构真实的一般机制,同时,更进一步分析新闻事实的不同层次,称之为事实光谱,新闻语言在不同光谱上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邓天文 《新闻界》2001,(4):46-46
一、新闻要讲角度新闻贵在角度提炼,如同照相要选择角度一样。我们日常接触的所谓新闻,严格地说在未进行角度提炼之前,只能是原材料,用新闻行话来讲叫素材。必须经过提炼筛选,选准角度。古人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高度,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能否抓住被表象掩盖的新闻,在于自己是否有一双新闻慧眼。我从事新闻工作已近20年,下面想从自己的新闻实践来谈一谈角度的提炼。1983年,什邡两路口镇有位养鸡专业户,去信用社存款,数额超过了万元,但…  相似文献   

3.
刘景义 《记者摇篮》2005,(10):50-51
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的立足点,也指记者在采写新闻时选择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切入,其新闻就会产生差别很大的宣传效果,研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对于提高新闻的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我认为选择好新闻角度应该处理好新闻角度与新闻主题,新闻价值,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4.
武士习武时必须学会使用不同兵器,才能应击不同的来犯之敌。新闻通讯员就应如同武士一样,掌握不同新闻体裁写作技巧,对不同新闻事实作好最适当的报道。这样通讯员才能提高用稿率,写出高水平的新闻作品来。  相似文献   

5.
一、适应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新闻价值观念 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确定什么是新闻,如何取舍剪裁新闻乃至如何报道新闻事件的基本原则,属于新闻学范畴。世界自日报出现以来,新闻媒介就始终面临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如何在每日发生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中,挑选出有限的新闻来报道给受众,这就提出了新闻价值观念与标准的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级集团和个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但新闻工作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个标准选择新闻事实,在一定时期和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发多文种新闻采编系统,满足新闻机构对不同民族语言新闻采编管理的需求。【方法】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多语言新闻采集、编辑、翻译、发布等功能模块,实现新闻内容全流程管理。引入流程管理机制,支持多语言新闻业务动态化管理。【结果】系统实现了多语言新闻的高效采集、处理、翻译和发布,提高了不同语言新闻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能力,满足了新闻机构的复杂语言环境需求。【结论】多文种新闻采编系统推动了语言平等和文化多样性,为新闻机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系统还需在语言支持、流程优化、翻译质量提高等方面不断优化,打造开放式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某些新闻事件时,出现了扮演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演绎已经“时过境迁”的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新闻界内部的争论。有人赞成,说是新闻手段的创新:有人反对,说是弄虚作假、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在听(观)众中也有不同反映,赞成的说这样做,新闻生动了,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角度运用广泛,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已不少。本文所要做的,是就新闻角度由什么构成和它的基本功能,做一点理论探讨。 现在讲新闻角度,较多的说法是“侧面”。有的新闻学辞书也把新闻角度表述为“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这种情况姑谓之侧面论。侧面论的一个突出不足,是只讲到了事物的横向联系,而忽略了纵向联系。因为这样,就不能说明仰角度、俯角度等问题。侧面论也不能说明角度的“度”即角度的大与小,因为一个侧面并不必然比另一个侧面大或小。 那么,新闻角度究竟是什么?《新闻学大辞典》将新闻角度表…  相似文献   

9.
李晓东 《记者摇篮》2005,(10):48-48
新闻视角,是指采写者选择把握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相同的新闻事件中,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作者写出的新闻作品就会大不相同.表现出新闻价值也是良莠不齐、有高有低。因此,选择好新闻视角.是新闻采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对外报道中,选择好最能引起国外读者共鸣的角度,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但如果我们问一句: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民生新闻的操作们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因为不少人从来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些问题。只是拿它当做一个新招牌引人注意罢了。  相似文献   

11.
二、抓好新闻由头,追踪采访新闻事件多个现场,获取现场短新闻的资料。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记者每天碰到的都是新问题。新闻要求“新”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主动进取精神和独创意识。诚然,现场新闻有不少突发性事件是记者无法事先预见和准备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已发生了稍长时间,如果记者作后续采访,写成现场短新闻则时效性差;若是不写又太可惜。因而,抓好新闻由头不失为补救时效性差的好办法。一旦抓到好的新闻由头,记者就应该有所准备地深入到新闻由头发生的现场,去捕捉新闻事实。每一个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2.
李琴 《军事记者》2005,(12):26-27
画家以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与节奏表达创作意图,记则用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什么是新闻语言?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说法。马向伍、蓝鸿教授在《新闻语言分析》中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简言之,新闻语言是表述新闻事实的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浅议抢新闻     
所谓抢新闻是指新闻记者在新闻竞争中,抢先占有新闻事实并予以刊播。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抢新闻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一个主要手段,好比众多赛跑选手在众目睽睽之下,看谁先跑到终点。但不同的是,在赛跑中,参赛选手即便得不了第一,也有可能获得第二和第三。而在新闻竞争中,由于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瞬间、一次性的,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能在第一时间抢发新闻的媒体就等于从根本上失掉了这个新闻。因而,新闻竞争愈激烈,各媒体间记者抢新闻频率就越高。目前,在一座城市里,就连一个小小的交通事故也会吸引数家新闻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杨光 《记者摇篮》2009,(4):49-49
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浩如烟海,每个人可能接受的新闻却极为有限。要想让你的新闻引起别人注意,让别人阅读、收看并记住你的新闻,你就不能不重视新闻前期和后期的制作。这就是说,同样是新闻报道,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记者和编辑制作出来的新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社会反响,因为你采制的新闻角度和深度与众不同,当然在新闻的市场中就会有更高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同样一件事,出自不同人的叙述,其效果会大相径庭。有的能将其讲得有声有色,有的却讲得平淡无奇,甚至不知所云。新闻写作也是这样,结构设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许多新闻作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其结构的精心安排有着很大关系。新闻结构是指新闻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它包含新闻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过程中的过渡与照应,以及新闻素材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等。结构设置得好,就会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效果;反之,就会削弱作品的表现力。因此,优化结构是增强新闻作品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报道形式在不断被丰富和创新,新闻图片家族也增添了一名比较有特色的新成员——新闻仿真图。与新闻图表和新闻漫画、插画(除新闻照片外)等新闻图片不同,新闻仿真图重在“仿真”二字,是由电脑制作人员制出的示意性虚拟图片,内容旨在逼真地摹拟和模仿新闻现场真实场景,立体感强,富冲击力,且效果逼真,比一般的新闻图片更直观。  相似文献   

17.
钱兵 《记者摇篮》2004,(9):10-10
现代的新闻竞争中.要想扩大本媒体的影响力。新闻策划手段必不可少。新闻媒体已认识到新闻策划的重要性.开始在新闻策划上下功夫。几年前,我所在城市的两家新闻媒体曾就同一新闻题材进行了新闻策划。但由于策划的方式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截然不同。做为其中一家媒体此次策划的主要策划人之一,我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一是新闻  相似文献   

18.
耿伟 《新闻传播》2005,(8):29-31
今日激烈的新闻大战,让人被迫承认一个严酷的现实:独家新闻稀缺,新闻同质严重。但同质新闻由不同的记者操刀,稿件的吸收力却相差悬殊,甚至有的将稿件加工得像是“美女名模”,散发着诱人魅力,有的则将其绘就成了丑八怪,令读者不忍入目。  相似文献   

19.
王倩 《青年记者》2005,(12):57-59
“新闻体”就是新闻的体裁、样式,是媒体传播的新闻报道的具体而又不同的载体形式,是新闻事实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受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新闻事业所走过的道路不同,中西新闻界对新闻体的认识亦有很大不同。本试图探寻中西不同的新闻体格局形成的轨迹,比较二的差异,以期从中获得某种启发,为当前的新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篇稿件质量的高与低,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取决于角度选择的好与差。选准角度出佳作,的确是经验之谈。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发现事实、挖掘事实的着眼点和入手处。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如果说美术、摄影的角度是为了美的价值,那么新闻角度的选择,在于追求新闻价值。”可以说,在新闻的写作中,能否选择最佳角度,至关重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国宋代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