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王同亿先生主编、三环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一部大型的语文兼百科的综合词典。它收录汉字约1.5万个、词条约30万条,对字、词作了比较准确、全面的解释,并创造性地采用了中外文结合的形式。辛业江先生在其序言中说:《大典》的问世“结束了  相似文献   

2.
大典本《徽州府志》的编修时间和佚文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收录了一部《徽州府志》,其佚文已经辑佚出来收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一书中。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线索,大典本《徽州府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十卷本《新安志》。大典本《徽州府志》佚文存在着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3.
一部重点献礼书 2001年三四月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在全国出版系统精选了100种书,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献礼书,其申上海有15种,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革命烈士遗文大典》便是献礼书之一。 面对这部大书——《革命烈士遗文大典》,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只要良知末泯,没有人不会从它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含蕴于其间的强烈冲击波和巨大震憾力。可以说,面对这样一部大书,我们心里会油然生出一种厚实沉重的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说,《革命烈士遗文大典》其实更像是一部田文字和照片档案汇编而成的“大典”。翻阅着这本沉甸甸的“大典”,我们不但可以阅读到书写者本人留下的手迹(有的甚至是血书),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大书还力读者提供了书写者本人的照片。于是,我们不但从中读到了那些或掷地有声、或荡气回肠、或振聋发聩、或满含挚情的文字,更通过其中的一幅幅珍贵  相似文献   

4.
《中华大典》是我国继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又一部巨型类书,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因此,这项工作得到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召开了《中华大典》20o7年出版情况总结会议,贯彻落实了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先生指出:"编纂出版好《中华大典》有利于全面整理中华古籍,抢救、保存、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草书辨似与《草书辨似大字典》张东平就书法的实践而言,如果说篆、隶、楷、行四种书体基本上是体现书家的书写功力的话,那么特色独具的草书则是书法创作者的书写功力和文字修养的综合体现。因为草书不仅讲求执笔、结字和章法,而且还必须遵循一系列复杂的汉字笔画减省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汉字书法,几千年来一直因袭平面书写和发展的传统,或简、或帛、或板、或纸,无一不是在两维空间里徘徊,很难有较大的突破。有些现代立体美术字虽然突破了两维,但书写费事,不易学习和掌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侯振谦同志不但酷爱书法艺术,而且勇于探索和创新,他杆破了汉字平面发展的悠久传统,将汉字由两维空间拓展到了王维空间,独创了一种快速草书折迭彩带式立体字,简称草书立体字或带式立体字,赋予汉字以新的展现形式,是我国汉字书法艺术发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快速草书折迭彩带式立体字书写…  相似文献   

7.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特大型类书 ,全书 2 2 877卷 ,110 95册 ,3 7亿字。保存了上自先秦 ,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 80 0 0余种 ,内容博奥 ,汇聚和记录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经验、知识和智能 ,被学者称为“宇宙之鸿宝” ,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丰碑。由于卷帙浩繁 ,难以刊刻 ,大典修成后仅缮写一部。后明世宗为防火灾等不测之虞 ,命人重录一部。因此《永乐大典》问世后 ,仅备正副两部。但 6 0 0年间 ,《大典》屡遭厄难 ,正本在明末即已下落不明 ,流传于世的副本 ,久经沧桑 ,忧患频仍 ,清乾隆时已佚失 2 4 0 0余卷 ,至光绪二十年…  相似文献   

8.
弘扬中华美德的一部好书曲振泰张岱年先生作序、李春秋先生主编的“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华美德大典》(以下简称《大典》),1996年新年伊始,由山西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与广大读者见面。她的出版,对研究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尤其是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会有...  相似文献   

9.
《永乐大典》保留了许多世无传本的珍文秘典,为世所公认之辑佚渊薮;就编纂年代而言,《大典》所采多为宋元旧本,因而使“大典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使其作为校勘传世著作的一种“善本”而言亦十分珍贵。今以首次公之于世的《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与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所收《大典》辑本对勘,试论其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0.
元代政书《经世大典》明中叶散亡,仅有少量清儒辑本流传于世。今于辽宁省图书馆发现有清抄本《经世大典》,与传世本颇有不同,可作《经世大典》辑佚之资。  相似文献   

11.
最近,陕西省档案馆征集到两份珍贵的清代史料,一部是1911年由上海启明书局出版、详细记录各种世俗民情的清末百科全书《酬世大典》,另一部是距今已有200年历史,清嘉庆年间我国著名教育家、翰林院院士路德先生的手写体书稿《路德文稿集》。经专家鉴定,这两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收藏与著录、辑佚、影印、研究等四个方面阐述傅先生与《永乐大典》的关系,从而揭示先生为保存、保护与研究《永乐大典》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永乐大典》卷5770"沙、长沙府十九、诗文"有4800字出处不明的引文,研究者根据《舆地纪胜》与《永乐大典》这两部书的独特编纂体例,判定其即《舆地纪胜》今本所缺失的卷54"潭州"中有关长沙的诗与"四六"。这有助于《永乐大典》编纂的研究与《舆地纪胜》的辑佚,同时也纠正了《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中的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4.
《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宋代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它穷溯图书源流,有继往开来之功,为研治目录学之规范。清代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所辑成之二十二卷本,以聚珍字印行流传。清中叶,卢文粥辑成(新订)《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今存稿本,其书略有散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了徐小蛮、顾美华之点校本《直斋书录解题》,为我们研究目录之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然此书断句亦存个别疏误,兹列举一则如下,以供学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蒲霞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142-79
介绍200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马蓉等学者点校的《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一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部《泰和志》,将其归属于安徽省方志,共辑出两条佚文。经过对两条佚文的分析和研究,这部《泰和志》实际包括两部《泰和志》,一部是今安徽省太和县的县志,一部是今江西省泰和县的县志。《永乐大典》本《泰和志》补充说明安徽省历史上太和县志的编修情况,体现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在《永乐大典》编纂迄今600个年头之际,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4月17日向世界《永乐大典》收藏单位发出呼吁:望世界各地藏书机构、收藏家群策群力,共襄盛举,拿出《永乐大典》原书,提供拍照、再版之用,使这一文化遗产重现  相似文献   

17.
张升 《图书馆杂志》2001,20(7):55-57
胡道静先生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富有学术价值》一文中指出:《存目丛书》所收的《名公书判清明集》为明张四维辑、盛时选校刻的《永乐大典》辑本,学界一向认为辑《大典》佚书始自清朝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一发现,推翻了乾隆以来关于《大典》辑本产生时代的错误认识,对我们研究辑佚学及《永乐大典》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胡先生关于此书的介绍比较简单,而各家目录对此书的著录又颇多矛盾之处,因而有必要对其版本及流传情况作一番梳理,以期引起学界对此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是王欣夫先生的代表著作,在古典文献学、近当代经学研究等领域有重要学术意义。半个多世纪以来,《书录》的清稿本历经"文革"等变动得以保存。和整理本有所不同,清稿本更全面地显现了作者学术思想的原貌,在学术上有重要价值。此外,此稿本用毛笔书写,近、当代鲜有可与之比肩者,乃时代的标识。在当前汉文典籍由书写模式到电子文本模式转换的时代,该清稿本堪称是具有历史性、代表性的经典,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散聚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卷帙宏富,前所未有的大型类书。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解缙等编修一部类书。“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尔。”解缙等接受了这个使命,在第二年便纂集成书呈上,赐名《文献大成》。明成祖审阅后认为过于简略,复命太子少保姚广考等与解缙同监修,动员儒臣文士约3000人参加编校,永乐六年全书告成,共22877卷。外加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编成后藏于文渊阁,永乐十九年(1421)北京皇宫落成,文渊阁藏书大部分北迁,《永乐大典》亦被迁移,藏于文楼,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内大火,大典经抢救免于焚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朱厚(火总)恐孤本遭意外,选礼部儒士程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1月1日,《永乐大典》中的一册二卷在莱州市面世。这是迄今为止世上仅存的门制类卷本,也是建国后国家从民间直接征集到的惟一的《永乐大典》佚卷。本文重点介绍了原莱州市图书馆副馆长孙洪基先生及其发现宝典佚卷的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