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晓丹 《学周刊C版》2014,(5):210-211
挫折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加强学前幼儿的挫折教育.优化其心理素质.有利于学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挫折时幼儿成长的意义.描述了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进而提出加强幼儿挫折教育的建议.主张家庭、幼儿园应密切配合以共同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着重阐述了什么是挫折及幼儿挫折教育,在分析我国幼儿心理素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实施家庭幼儿挫折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结合实际对家庭教育中的挫折教育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着重阐述了什么是挫折及幼儿挫折教育,在分析我国幼儿心理素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对实施家庭幼儿挫折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4.
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已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尝试进行教育策略方面的探讨,为幼儿挫折教育的实践提供教育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已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尝试进行教育策略方面的探讨,为幼儿挫折教育的实践提供教育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徐丹 《学前教育》2006,(3):22-22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直强调,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也一直认为,教师的引导在活动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很注重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去引导他们,每次效果都不错。可在最近的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在引导幼儿时却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邵登玲 《教师》2012,(16):19-19
挫折教育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并难以克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在进行“挫折教育”,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少有人问津的。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幼儿形成坚强意志是有益的。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如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炼过程,这样既强化了他的意志又锻炼了他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一直是被遗忘的角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过分依赖成人、任性、胆怯的行为。而幼儿的抗挫折能力缺失对幼儿的一生都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幼儿抗挫折能力弱的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挫折教育策略,提倡适度的挫折教育,在自然情境中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以竞争求生存”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竞争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挫折会更多,面对挫折保持心理平衡,拥有良好的心态,是人生成功的关键。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良好的心态是从幼年时遭受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只有不断克服心理失衡现象,才能自如地面对一切挫折和困难,并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由此可见,培养面对挫折保持平衡的心态应从幼儿抓起,那么,幼儿的心理失衡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让幼儿保持心理平衡呢?一、什么是幼儿的心理失衡现象所谓心理失衡现象就是由于个人的情绪、情感、意志以及…  相似文献   

10.
本方案活动流程比较清晰,选材贴近幼儿生活,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多给幼儿一些自主权。一、在自主活动中发现第一环节是认识筷子,知道筷子来历。教师说谜语、出示筷子、讲解筷子的来历,而幼儿只是猜、看、听,幼儿的自主学习体现在哪里呢?如果调整为由幼儿自己搜集别具一格的筷子(筷子是日常生活用品,孩子搜集很容易),然后组织集体活动,由幼儿呈现、介绍自己发现的筷子的特征,互相欣赏、比较各种筷子的不同色彩、长短、粗细、质地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经验会更丰富。二、在自主活动中练习第二环节是教师讲解后放音乐带领幼儿练习使用…  相似文献   

11.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使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这些年来,人们对幼儿挫折教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然而,如何进行幼儿的挫折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面临大量新的课题。本文就幼儿挫折教育的实施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真实感知——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相似文献   

12.
三四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已有了强烈要求“我自己来”的独立愿望,成人要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习惯。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通过对四个班110名幼儿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容乐观。进餐 大多数幼儿在家时不能独立进餐,掉饭粒、剩饭现象很普遍,只有8个小朋友在家偶尔练习过使用筷子。洗手、洗脸 部分幼儿经过家园配合教育掌握了该项要求,多数幼儿只是简单地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或者把洗手洗脸当成了玩水的过程。如厕 …  相似文献   

13.
随着独生子女普及,随之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色各样的挫折。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学会如何战胜挫折,也就是要培养幼儿的一种耐挫折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既要高度重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要培养幼儿独立的性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正>现在的幼儿缺乏"挫折"教育,所以一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畏惧,退缩,抑郁,失落等情绪,更甚的出现轻生的举动,可见"挫折"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从掌握体育游戏中的障碍难易,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挫折"练习、积极回应幼儿正在"挫折"的情绪、多种方法调动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挫折"练习、循序渐进地锻炼挫折承受能力、教师在示范体育游戏时注意自身的榜样示范引导等五个方面对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实施的"挫折"教育的建议与想法。现在的幼儿从小就生活在幸福安定  相似文献   

15.
我的设计     
活动一我知道的筷子目标:1!乐于搜集筷子及有关资料,学习搜集方法。2!了解筷子的种类和区别。3!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准备:1!将教师与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的各式各样的筷子展示在区域内。2!有关筷子发展历史的课件。过程:一、我家的筷子这是老师家里用的筷子,你们用的筷子是怎么样的?请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二、我的发现1!幼儿分散到区域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筷子进行观察。2!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筷子?它们是用什么做的?你还知道哪些和它们不一样的筷子?你还发现了什么?(教师重点从筷子的样式和制作材料方面进行引导。)三、筷…  相似文献   

16.
人生都难免遇到很多挫折,人生有高就有底,有平坦就有坎坷,当我们真的遇到挫折时,应该用该的去面对,而不是逃避现实,挫折的存在在我们人生中十分重要,正确认识挫折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我们尤其应该重视要让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幼儿的挫折教育,为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幼儿的挫折教育中,自信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自信的培养,让幼儿通过树立自信正确认识挫折,在挫折中成长。  相似文献   

17.
挫折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加强学前幼儿的挫折教育,优化其心理素质,有利于学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挫折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描述了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进而提出加强幼儿挫折教育的建议,主张家庭、幼儿园应密切配合以共同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天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家长们对孩子是呵护备至,有求必应,然而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产生较强的依赖感,一旦受到挫折会很受打击,哭闹不止。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就是挫折教育,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幼儿乐观面对,多想办法解决,在不断锻炼中磨炼孩子的意志。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学前幼儿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就学前幼儿挫折教育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认识幼儿挫折教育 有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吃点“苦头”,其实不然。真正的幼儿挫折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  相似文献   

20.
徐薇 《贵州教育》2013,(2):22-23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