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分析《奇妙的护身术》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九课。本单元继续围绕作用与平衡这一概念,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方式以及生态系统是如何保持平衡的。本单元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还可为后面的学习内容——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3.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被选编九篇,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的第21课《风筝》(第五单元),七年级下册的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单元)与第16课《社戏》(第四单元),八年级上册的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二单元),八年级下册的第1课《藤野先生》(第一单元)和第6课《雪》(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中世界题材的设计是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我们共同的世界"这一内容在浙教版三年级下册"人类共同的家园"单元,包括《我们的地球》《世界真奇妙》《我们这样生活》三课;四年级下册是"我们共同的世界"单元,包括《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的服饰》三课;五年级下册"生活在地球村"单元,包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际组织》两课;六年级下册的《放眼现代世界》等课。  相似文献   

5.
《奇妙的克隆》是我上过的一节公开课。"这是一堂科学知识课,不是语文课。"面对这样的评价,我的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我的《奇妙的克隆》怎么了?首先,讲讲我的教学设想。一是定位。因为前一个单元的特殊地位,我没有把说明文的常规教学定位为《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的内容,而是把立足文本,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6.
<正>《巨人的花园》是统编教材四下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童话点亮缤纷的梦想”为主题,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学会“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统观整个单元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安排,《巨人的花园》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盘山公路》一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公路》单元的第二课。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析 《呼吸与交换》是六年级《奇妙的人体》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人体系统的构成及消化系统,为本课的学习从知识、方法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  相似文献   

10.
比较阅读     
第三单元四篇课:《夜走灵官峡》和《宋定伯捉鬼》是讲读课,《傻二哥》和《第二次考试》是自读课。本单元在选材方面各有特点,对它们作一比较,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不同的声音》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原概念的基础上通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巧妙的结构》是《风格各异的建筑》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在观察、认识常见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的基础上,以探究典型物体的结构与力的关系为线索,按照“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结构与承受力之间的巧妙关系,同时使学生对自然界的奇妙结构与仿生建筑有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3.
鄢老师:这个单元的习作,我们要写想象作文——“我的奇思妙想”(见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你们知道“想象”是什么意思吗?阿呆: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依据现实生活而产生的奇妙的思维活动。文君: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奇妙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采薇》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  相似文献   

15.
《电灯亮了》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电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对事物的结果和原因进行假设。  相似文献   

16.
《漫步云端》一课是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变幻的天气》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通过科普小报的形式来交流研究成果”。本单元第一课让学生在认识气象、天气的同时,简单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天气、我国的一些天气之最,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制作科普小报的基本流程。第二课,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 《花开花落为哪般》是湘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的第一课。本课涉及的内容是在学习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之后,探讨植物花开花落为哪般,让学生明确植物繁殖的奥秘。这一课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植物的有关知识作铺垫。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蒸馒头——酵母菌的作用》一课是由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第二课《人类的朋友》中拓展开发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由《寻找微生物》、《人类的朋友》、《微生物的危害》、《我研究的微生物》四组紧密相联的主题性探究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19.
事情发生在教学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时。  相似文献   

20.
引语《项链》是人教版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1956年,《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列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1959年,人民教学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和人教社出版的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第一次收录本文。可1961年就删掉了。几经反复,“文化大革命”后,《项链》被再次收录,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课,成为经典篇目并一直选用至今。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