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提供电子书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在积极地探索电子书的管理、利用和服务模式。文章对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就如何开展电子书服务,提高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效益提出建议:完善电子图书采选机制,丰富电子图书资源;拓展图书馆电子书发现渠道,提高电子书的利用率;建立健全电子书资源的评价机制,提高电子书服务效益;加强馆际合作,促进电子书的资源共享;加强对馆员版权意识的培训,重视对电子书版权管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比美国与我国各20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现状,从图书馆电子书馆藏与经费投入、电子书资源的揭示与发现、电子书借阅规定与政策、电子书阅读器借还规定与政策、电子书的宣传与推广这五个方面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叶兰 《图书馆论坛》2013,33(1):86-90,81
通过调研国外大学图书馆利用电子书阅读器开展服务的情况,从采购、数字资源建设、编目、借阅服务、教学与科研服务、培训与推广6个方面探索电子书阅读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探索高校图书馆新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图书已逐渐渗入到高校的图书馆及日常的教学中。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存在的问题:电子书资源质量不高,其内容不能满足高校用户的需求;电子书专属阅读器限制了电子书的利用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完善电子书采选机制,丰富电子图书资源;建立健全的电子书资源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开始流行和普及利用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移动信息服务,SMS服务、WAP服务、移动参考咨询、电子书外借服务等模式相继出现。本文通过对国内31个省份共计820所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进行系统调查,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四种移动信息服务应用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国外高校图书馆成功的经验就国内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以学术电子书出版商和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梳理学术电子书出版商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影响,提出高校图书馆的应对之策。[方法/过程]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学术电子书出版商在图书馆市场的发展现状、电子书平台功能和销售模式,分析其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提出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学术电子书出版商一方面可以丰富馆藏资源的数量、提高馆藏资源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增加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图书馆资源整合的难度和资源采购支出。提出以下建议:调整馆藏政策,适时加大电子书馆藏比重;建立采购联盟,按需选择采购策略;加强与出版商合作,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用户培训,加强电子书的阅读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书管理和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思考了国内图书馆电子书的发展策略,提出建立电子书管理服务体系的构想,并对其构建和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子书是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湖北地方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12所地方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地方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从电子书资源构成、服务平台构建、联盟合作、读者使用指导等方面,对开展电子书服务提出了建议,以期逐渐完善地方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美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随着电子书数量的增加与普及,图书馆电子书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将电子书的收集、整理、借阅、管理等服务纳入到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中来,成为各类型图书馆重要的服务内容。[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研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美主要图书馆的电子书及电子书阅读器的借阅政策及服务模式进行比较,从中美图书馆电子书的流通、推广和电子书服务平台3个方面进行电子书服务的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借鉴美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经验,提出我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电子书阅读器对当今图书馆服务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在总结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状况及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电子书阅读器引发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指出图书馆应用电子书阅读器开展服务的主要障碍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项推广读者利用电子书的图书馆服务。该项目对不同电子书数据库进行使用测试,以结构化电子书服务模式,并且比较不同数据库的服务。讨论了如何运用编目系统整合不同类型的服务内容。结论是电子书结合图书馆参考服务能够支援大学的研究、教学和学习活动。建议图书馆发展电子书数据库-编目系统-图书馆员博客模式,直接且简单地增加读者得知消息、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和共创知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与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对开放时间、借阅权限、阅览服务、约束机制等流通服务体系中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差距所在,以期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旺 《兰台世界》2020,(4):107-109
SOLOMO服务目前在高校图书馆的具体应用主要以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三种服务模式开展,这三者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工作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将三者有机整合起来开展服务。本文探索基于SOLOMO理念构建符合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的SOLOMO服务平台,利用SOLOMO服务平台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化知识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从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需求、学科馆员素质要求和知识服务模式入手,论述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指出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知识化、特色化的知识服务是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最具潜力的一种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9  
从分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入手,以学科为基础,依靠高校的资源和人力 优势,构建出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为高校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知识化 、特色化的知识服务,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 ,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最具潜力的一种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在服务教学与科研的同时,美国高校图书馆还非常重视社会服务,并在"互联网+"时代对社会服务进行了拓展创新与变革。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时间早、开放程度高、服务对象广、服务内容多元、服务方式多样,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特色服务模式,这些可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拓展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过程]笔者2016年实地考察美国多所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实践活动,走访有关从事过社会服务的图书馆馆员,并在美方馆员的指导下设计基于美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有关社会服务拓展创新实践现状的线上调研问卷。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发展、实践创新及运营模式进行总结。[结果/结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发展之路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开放;推动图书馆资源开放获取方式的创新;采取多种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拓展图书馆资金的来源渠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云英 《晋图学刊》2011,(4):45-47,63
拓展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条件分析,简述向社会拓展服务职能的途径,强调以馆地、馆企合作和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多种模式共存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梳理了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实践。接着从多种服务模式的视角介绍了江苏大学图书馆依托"企业型"的服务模式进行社会服务的实践。然后构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不同模式,试图给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晏凌  孙洋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4):36-42
[目的/意义]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地位,互联网+时代,粗放型的学科服务日趋精细化,这使得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定位发生变化;重新界定这一定位,有助于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带来新的增长点,注入生机和活力。[方法/过程]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的学科服务作为实证,引入定位原理,探讨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定位和实现。[结果/结论]设有专业分馆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将专业分馆作为学科服务的一线和前沿,以专业分馆为核心,与分馆所属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密切合作,深入分析、挖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以知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为基本点,构架图书馆与院系等其他相关部门多位一体的泛学科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全面使用,图书馆服务的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读者服务工作亟须创新。文章分别从导读服务、流通服务、咨询服务三个方面对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