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借助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过10年的营销打磨,淘宝双十一成为大众广泛接受的一个"节日"。国内虽其研究颇多,但以经济学视角出发为主。本研究以以2018年双十一购物节的战队营销为例,将参与战队仪式营销的用户作为访谈对象,剖析了其具体的仪式进程,同时进对其进行了冷思考。  相似文献   

2.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淘宝创始并开始在这一天举办促销活动,后来,苏宁易购和京东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都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此用来提高它们的销售额度,现如今的11月11日已经变成全国范围内一年一度的大型购物促销狂欢日。议程设置理论与双十一购物节有着重要的联系,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和消费行为,本文就将结合这一理论对双十一狂欢购物节背后的运行特征与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天猫商城成功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仅人为地制造了一场购物盛宴,而且还把"双十一"变成了购物品牌。这种成功的事件营销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完善的电商服务和低廉的价格,更保障了消费者在虚拟的购物环境中的客户利益。成功的事件营销不仅在顾客心目中产生了永久的品牌印象,更是各种营销手段的成功综合运用的党的结果。可是巨额消费的背后也暗藏消费隐患,必须及时处理才能使"双十一"长久的狂欢下去。  相似文献   

4.
马梦迪 《今传媒》2016,(9):44-45
每年的11月11日,从一开始代表青年亚文化的光棍节,近几年被电商作为网购节,尤其淘宝网推出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创下了销售奇迹。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对“双十一”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奇观化的仪式和狂欢。在大肆宣传的同时,它们并没有失掉媒体作为把关人的角色作用,对这一新闻奇观进行了批评和反思。网络新闻媒体从一开始对“双十一”仪式狂欢的符号化建构,到后来产生了对这一仪式狂欢的反思批评,是一种积极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正>令全中国"败家娘们"和"剁手男"热血沸腾的"双十一"已经结束了,这是个令全世界都疯狂的"游戏"。2009年,阿里巴巴一手推动发起"光棍购物节"的时候,许多人还觉得是一个小打小闹的营销噱头。6年后,这个饱含互联网精神的购物狂欢节,在年轻网民的追捧中,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电商行业"终极PK"。中国数亿新一代消费者购物能量在此集中释放,这种强大的消费方式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一个试图裹挟一切的商业势能。  相似文献   

6.
杨蓉 《东南传播》2016,(3):47-49
2015天猫双十一晚会创造了高收视率和高市场占有率。这场媒介仪式,不禁让人联想起创造了国人30多年记忆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二者诞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必将呈现新的特征。以央视春晚与天猫双十一晚会的比较分析为例,二者在文化根基、文化表演方式、仪式终极目标以及传播的价值理念这四个方面呈现的不同,印证了媒介仪式从联欢走向狂欢。而导致这一转向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和个人欲望的膨胀。  相似文献   

7.
在"双十一"这天,几乎所有的电商企业,都迎来了一年中的交易高潮,这也是自2007年以来,在线购物迅速增长的又一次集中爆发。唯一感到猛烈寒意的,是那些传统大卖场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阿里巴巴集团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当天,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商城和淘宝网,创下了191亿元的总成交额,几乎是去年同期的4倍,占全国社会消费  相似文献   

8.
王同媛 《青年记者》2016,(11):95-96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网络购物,每年的11月11日更是被称为“网络购物节”,创造出不断刷新的网络消费纪录..在“互联网+”时代,电视艺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在2015年“双十一”前夜为大众呈现了新的艺术形式——网络购物电视晚会,据第三方收视率监测公司酷云的数据,湖南卫视“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晚会收视率高达28.3866%,而据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天猫的数据显示,2015年11月11日0时12分28秒,天猫网络交易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015年“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达912.17亿元人民币,创造了新的纪录.此次网络购物电视晚会非常值得研究和进一步思考,结合“互联网+”的形态演进和时代背景,分析网络消费与电视艺术的狂欢.  相似文献   

9.
"盘子会"是山西柳林年节仪式中以祭祀为核心的庙会文化,本文拟通过对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及其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逐步探析其对柳林县各村落社会秩序的象征性建构和展演作用,据此探讨媒介仪式在"盘子会"的文化传承中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玲 《今传媒》2012,(5):63-64
在现代营销活动中,敏感的消费者开始对冗余信息进行过滤,并对各种形式的推销产生抵触情绪,单纯的叫卖式行为已经不能达到宣传推广与促进销售的目的。随着精神享受与文化消费潮流的兴起,旨在创造具有"尊贵"、"神秘"、"奢华"等神圣般心灵体验的"仪式感"营销方式正悄然兴起。本文从美国文化研究代表人物詹姆斯.凯瑞"传播的仪式观"出发,结合现实中的营销案例,分析"仪式感"在现代营销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唐韵 《东南传播》2016,(3):100-104
近几年来,利用网络造节来营销变得广为流行。有些造出的节越来越声势浩大,这从天猫"双十一"历年的营销策划、销售总额攀升、舆论持久度都可看出;然而,有些造出的节日却逐渐销声匿迹。天猫营销的成功之处,是准确把握了受众在购物中的认知心理和消费心理,进而发展出新颖适当的营销模式。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受众注意,促进营销信息的顺利表征,加深受众记忆,最大程度去除理性思维对购买欲的抑制,最终达到购买行为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便捷。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也处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之中。近年来,一些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在中国日趋流行,得到相当多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而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则备受冷落,节日仪式的纪念意义和文化传承缺失,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和运用传播仪式观来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从传播仪式观的阐释入手,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仪式观具有共同的核心理念,然后通过介绍俄罗斯圣彼得堡红帆节这一案例,分析其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特点,探讨俄罗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经验及其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手机的智能化和移动网络的发展,让人们体验到了移动端即时、便捷的特质,手机网民的数量在逐年递增,手机端广告也因此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推动下的手机端广告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故本文通过设计发放问卷和分析数据对手机端"双十一"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进行实证探究,旨在考察手机端"双十一"广告与消费者手机购物之间的相关性,并针对优化手机端"双十一"广告效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七夕"节俗在农业社会的存在,既有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也有着调节爱情与工作关系、密切夫妻情感、安慰人心以及崇尚劳动、尊重手艺等实际效用。在实体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社会人群频繁迁徙的今日中国,传统节俗中的美好价值观和人生观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七夕"节俗中的传统婚姻观和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将这些传统节俗功能予以创造性转化,对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有帮助的。此外,在七夕节俗仪式由私人仪式转为公共仪式的大背景下,借鉴日本的民俗祭典仪式并利用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完成七夕节俗的现代重建,可以在保留七夕精神的基础上使其更符合时代潮流,以帮助现代人提升情感调节能力,更好地面对恋爱、家庭、事业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0,(9):F0002-F0002,F0003
2009年12月18日江西风尚购物频道正式开播,在开播仪式上,各级领导给予了风尚购物极大的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起,11月11日就被赋予"购物狂欢节"的意义,成为了销售业的重头戏,如今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而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体现在为购物节"造势",引导民众形成了"愚昧的狂欢"。本文是基于2014年的购物节分析,指出这一现象的狂欢意涵,并透视媒体引导民众进行多种消费、制造狂欢背后的作用机制,最后呼吁民众理性对待媒体奇观这一现象,回归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7.
周文 《现代传播》2008,(2):86-88
本文从人类的各种古老仪式、民间仪式、日常生活仪式、节日仪式、庆典仪式等出发,提出"民族国家仪式"的概念,呼吁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指出它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时代的象征、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结合仪式的有关特点,文章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研究,重点是对精神文化内核、具体表现模式、电视传播等的探讨.本文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作了初步的探究,但愿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电影,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一环,也是人类精神守望、表达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后疫情时代,电影传播与复杂环境共融共生,经历着冲击与恢复,也衍生出诸多创新和变革。透视后疫情时代电影传播的秩序图景,研究者多从工具论角度进行行业和产业观察,而对于这一抽象话题,也需要从文化的历史的角度进行诠释。本文采用詹姆斯·凯瑞"传播仪式观"和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的视角,寻找到新的解读方式。后疫情时代场景变迁可以从物理场景和心理场景两方面引发判断;在不同场景消费中的传播仪式存在新的从"结构"到"非结构"的变动层次;通过运用不同传播场景营造传播仪式和氛围,电影传播仪式新的价值逻辑也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凯瑞的仪式观认为传播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通过信息的共享来达到在时间上对一个共同体的维系。杭州G20晚会从"包容"即作为解读传统文化的仪式观,"信仰"即作为解读和合融通文化的仪式观以及"融合"即作为建构社会认同的仪式观这三个层面作为文化叙述的政治仪式予以艺术化诠释,有效阐释了杭州峰会的"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主题。  相似文献   

20.
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如果说2009年的关键词是"起航"、2010年的关键词是"爆仓"、2012年的关键词是"191亿",那么2013年的关键词则非"移动网购"莫属。在今年"双十一"单日350亿的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进、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碎片化语境下的碎片化传播和电商对于移动端的重视,移动端购物越来越受到用户的亲睐,也逐渐成了未来电子商务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