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今天,对于中国45岁以上的人来说,几乎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一本书,一部电视剧,因为这一代经历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太多太多了。现在,当我看到祁念曾《新闻探索与实践》的书稿时,非常感慨:在几十年的风雨中他以执著的精神,坚韧不拔地探索着。无论是在“文革”的动荡中还是在工厂的日子里,无论是在执教的年月里还是在当记者的今天,他总是在想,在写,在探求人生、社会、艺术的真、善、美。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经历就是一种财富。一个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界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以为是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崇尚读书的良好氛围,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往可以知来,宋代大儒朱熹所提出的"读书明理"的读书观对现代图书馆建设有着三方面的启示:即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实现图书馆自身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每个图书馆员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营造图书馆乃至整个社会的良好读书氛围.  相似文献   

3.
刘琼 《编辑学刊》2007,(3):38-44
一、从"土记者"的诱惑到留校的"权宜之计" 每个人进出版业,似乎都有个契机.尤其是在80年代就进入出版行业的那批人,有更多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4.
孟广均 《图书馆》2004,(5):10-10
我幸福 ,我快乐 ,我荣耀———因为我是一名图书馆员。我一生生活在书堆里 ,我一生的每一天都捧着书读书 ,念书。我一生都整理书 ,管理书 ,宣传书 ,  还为读者提供书 :  让人有其书 ,  让书有其人。这个职业造就出数以千计  杰出的图书馆员  ———我的楷模 ;    古 ,今 ,中 ,外 ,    逝去的 ,活着的 ,    年长的 ,年轻的 ,    女性的 ,男性的 ,    ……他们学识渊博 ,    精通语言文学 ,    掌握历史、目录学、古籍知识、百科词典。他们神采奕奕 ,和蔼可亲 ,    具有出众的条理性       …  相似文献   

5.
金钰 《记者摇篮》2006,(11):60-60
今年虽然只有22岁的我,却有近三年的报纸新闻从业经历。从我成为实习生的那天开始,作为“记者”所给我带来的感受,就像打碎了生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错综交织,让我拥有这个年龄的少有的人生阅历,也难怪同学们都说我太成熟……窝棚老人让我怀揣感恩的心回想起来,第一次的采访任务就让我印象深刻,寒冬季节住在鲁园凉亭里的那个“窝棚老人”第一次让我感到震撼。几块破旧帆布和条幅撑起的半米多高的“房子”就是那位生活窘迫的老人的家。“我在这里等人,外面太冷,能让我进去暖和暖和吗?”在得到老人的同意之后,我半蜷着身体走进了窝棚老人的“…  相似文献   

6.
在人生的档案里,每个人都存有自己无法向别人告知的一两件事,我的"档案"里就存封着一件让自己深感痛悔的事,我把这件事刻录在了我的心壁上,存入了我人生的档案中.  相似文献   

7.
我的童年好像是特别现世刻板的生活,只能通过精神的方式,从诗词歌赋中想象这个世界.阅读诗词,你会想了解诗人的一生发生了什么故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顺着这条线往下挖,眼前便出现了一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深邃杳渺、我们想象不到又没有边界的世界. 当下,有些人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但从务虚的角度来讲,读书和不读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有几天不读书,我的心里就会特别慌.有书作陪,我生活中其他的娱乐,都慢慢地退居其次了.读书,让我的生活有了精神的愉悦和陪伴.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当上记者的那一天起,我就觉得这将是我一生最喜爱的职业: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每天都可以交到新的朋友,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甚至采访了一个骗子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感悟。 我是在第二次采访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时,听到了这个“美丽”的故事。他,28岁,出生于南京一个干部之家,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异,母亲和他在乡下过着贫穷的日子。他刻苦读书,考上大学,读了研究生,又到法国里昂大学留学深造。在法国,他过着贫穷而又浪漫的生活,他在加油站为人擦过汽  相似文献   

9.
灾区的人在往后撤,只有救援人员和新闻记者往里冲.而深入巨大灾难现场的记者,震惊之下,也经历了职业与人性之间的挣扎与选择,”作为一名深入震区的记者——我选择参与救人”  相似文献   

10.
记者是幸运的。报道社会、报道生活的职业,使我们的足迹得以深入到一般人不能深入的地方,使我们的视线得以投射到一般人不能投射到的领域。使我们得以聚拢思想的火花,观察人生众相,体会千姿百态的人生。并从真正意义上增加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底蕴。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进藏的第二代,我已经在西藏生活了二十多年,算起来,做新闻工作也有十几年了。可以说,在西藏做记者,特别是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集于一身的生活,给我提供了一个认识西藏,感受西藏,记录西藏的绝好机会。新闻工作的经历,使我渐渐从心底里认识了西藏,从感情上走进了西藏。这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生涯,使我有机会从方方面面、特别是从农牧民群众生活和观念的变化中感受着和记录着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的大四学生刘海洋,用硫酸烧伤了动物园里的黑熊。这则独家新闻报道是我和搭档邱伟在新闻媒体中首先推出的。从最开始的兴奋,到竞争过程中的焦灼,到最后面对着我所知道的一切感到无所适从地心痛,我不得不细细品味着记者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一种人生感受:揭露别人的痛苦,然后自己感到痛苦。——记者手记  相似文献   

13.
王远 《新闻知识》2002,(6):10-12
清华大学的大四学生刘海洋,用硫酸烧伤了动物园里的黑熊。这则独家新闻报道是我和搭档邱伟在新闻媒体中首先推出的。从最开始的兴奋,到竞争过程中的焦灼,到最后面对着我所知道的一切感到无所适从地心痛,我不得不细细品味着记者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一种人生感受:揭露别人的痛苦,然后自己感到痛苦。——记者手记  相似文献   

14.
我进入齐鲁晚报还不到两年,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成为一名职业记者,期间经历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事情.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两件最让我难忘的小事,这里面承载的是晚报人的激情与信念,是一个新记者的成长与挫折,是我所有的感动与收获!  相似文献   

15.
东文 《青年记者》2004,(5):22-24
记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经营报》工作的? 李佩钰:我是1986年来到《中国经营报》(当时叫《中国农村经营报》)工作,从这里开始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职业经历,而这一职业一直伴随我至今,已经17年多了。记者:您是学什么专业的?新闻是您最开始的本行吗? 李佩钰: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纺  相似文献   

16.
记者究竟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又一个记者节来临的时候,这是我在心里想得最多的问题.实际上,今年9月底,这个问题就曾经在微博上的媒体人圈子里火过一阵子.在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观点的鲜明对立.一种观点认为,记者有着不同于大多数职业的特质,有人将这种特质总结为“良心职业”,还有人则更进一步,称之为“圣职”.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习惯于将记者与牧师、律师、医生、教师等职业归为一类,认为这些职业承担了较为特殊的使命,对于社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纵观职场各行各业,每个职业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小宇宙",而记者这个职业的"小宇宙"有着独特的领域,这个领域能使人提高站位、看清事实、提升素养以及传播正能量。提高站位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从事新闻记者工作以来,笔者看问题的角度、站位都随着采访经历的增加而提高,从局部了解事实,到从全局把握事实。例如,某小区门口有摊位占道经营,一般人往往只会看到最表面的现象,如:此处占道经营影响交通、乱象丛生影响市容、垃  相似文献   

18.
苏联著名图书馆学专家H.K.克鲁普斯卡娅早在60年前对图书馆专科学校学生们的演说中就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位不喜欢读书的图书馆员无论放到哪个岗位上都是不合格的……喜欢读书就意味着喜欢图书馆事业……作为一名图书馆员不仅应该喜欢读书,而且应该学会善于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乐趣和能够提高效益的导读艺术”。(见1982—1985年版《H.K.克鲁普斯卡娅全集·论图书馆事业》一文) 图书馆员要想使自身达到称职与合格,就应该时刻不忘刻苦读书。读书对每一个图书馆员来说,决  相似文献   

19.
寂寞读书人     
我以为,人应当活得丰富些,而读书是令人充实并自信地生活的方法之一。钱钟书先生提倡:闭上眼睛,用心而不是用眼睛来审视一下人生。读书就是最重要的审视人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价值显而易见。孟子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的地位可见一斑.古往今来,读书成就了无数名人大家。  相似文献   

20.
蒲克 《今传媒》2006,(8):32-33
我这辈子有幸与“书”结缘。先是读书,然后是教书、写书、编书、管书和审书。忙忙碌碌数十载,始终是和书交朋友。“挑灯夜读书作伴,人生冷暖吾自知。”有人说我是书痴,虽有几分偏颇,但我确实喜欢,我喜欢拥有书,失去了书,就无异于失去了一双观察世界的眼睛。人生活在现实世界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