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球笑话     
《大观周刊》2006,(19):36-37
中国足球数十年屡遭打击,冲不进世界杯和一些球员的恶习成了大家制作笑话的素材。算是中国足球对球迷的另类贡献吧!这种啼笑皆非的事情反映了中国足球的悲哀水平和糟糕状况!虽然是笑话,但笑话说明了问题,反应了一些道理。 关于中国足球的笑话让不懂足球的人都能笑得快掉“大牙”。而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是球迷狂欢的日子,也是“伪球迷”爆笑的日子。希望世界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欢乐,也希望中国足球早日实现真正的腾飞,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笑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足球队被挡在了赛场之外,可这丝毫没有降低中国人看球的热情。在火热的夏天,忠实的中国球迷废寝忘食地守在电视机前享受“最极端的足球生活”,使中国成了世界杯期间全球最大的“电视足球”消费国。世界杯是人类精神和视觉的盛宴,也是足球经济的盛宴,世界杯更是球迷、足联、媒体和商人共同营造的一个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过去人们习惯说世界杯是球迷的节日,媒体的盛宴。当2006世界杯的开赛哨声在德意志大地吹响的时候,中国的另一个世界杯——网络媒体的世界杯也随之拉开了大幕。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06,(26):67-67
4年1次的“世界杯”已经过去,它让很多球迷疯狂不已,但长时间看电视也使他们的身体产生了各种疲劳反应。连日来.就有为数不少的昆明球迷到医院就诊.眼部疲劳、眩晕和失眠是他们遇到的典型疾病。凌晨特别为你开出“世界杯综合症”食疗处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听多了“微信改变中国”的豪言壮语,本文想谈谈在巴西世界杯前后,微信是如何影响我和我熟悉的人的。这些人,包括男人与女人,“真球迷”与伪球迷。笔者自认为曾经是一个“真球迷”:在足球赛季中,能基本保证每周完整观看3—4场直播球赛,其中甚至包括许多人不屑一顾的中超联赛。但自从有了微信,一切都变了。本届世界杯期间的一个真实图景是.真正目不转晴盯着电视屏幕的人极少,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一边看球一边刷微信,甚至是刷微信、“听”电视。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06,(18):I0050-I0051
世界杯开赛在即,四年一度的足球大战总是牵着球迷们的心在各个主办国之闻飞来飞去。没钱的通过电视转播,看看球赛,随电视画面去感受一下主办国秀丽的风光、独特的人文和民族风情。如果你是球迷,手头够宽裕,又有一颗放飞的心。那便跟着“世界杯”去旅行吧,游山玩水之余,亲临比赛现场,感受那烽火连天的竞技气氛,这样的人生体验将令你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7.
在球迷的心目中.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就是一次释放激情的盛典.就是欧洲、美洲、亚洲等不同区域不同风格的足球队员在绿茵场上献上的一道道精美的精神菜肴。然而,球迷们对赛事之外的一切似乎关注甚少,或者是注不到,比如新闻媒体的关注程度.记者是如何将这些赛事情况及时呈送球迷的.他们与世界杯有着怎样的情缘……本刊为了让球迷对世界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隆重推出《世界杯:狂热的新闻大战》本刊告诉你一个所不知道的关于世界杯的故事与事实:世界杯不但是球员们在绿菌场上的拼争,实际上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媒体大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世界杯来了,球迷们又开始四年一度的享受,每个比赛日都有无数球迷守在电视机前收看精彩的对决。当然也有不少网友会在比赛开始时,登陆一些网站或使用网络电视软件,在电脑上看世界杯。对于许多没有电视只有电脑的在校学生和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是他们感受世界杯的最好途径,宿舍的三五好友围在电脑屏幕前喝着饮料吃着零食,上网看球也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9.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既是全世界球迷的欢宴,也是全球商家的比拼之所,更是令媒体垂涎的一块巨大蛋糕。由于2002年世界杯首度在亚洲举行,加之中国男子足球队44年冲击世界杯之梦终于成真,因此,本届世界杯引得国内媒体空前疯狂。据统计,参加本届世界杯的32支球队,共有736名球员、672名随队官员,但报名采访本届世界杯的记者竟达10000多名。国际足联分配给中国足协的世界杯正式采访名额是105人(不包括电视及电台记者),其中文字记者为80名,摄影记者25人,但以各种名义和形式涌入日本和韩国的中国记者绝不少于…  相似文献   

10.
28年来,世界杯一步步走向中国球迷,为中国社会带来四年一次的狂欢盛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侯莹 《新闻天地》2006,(7):13-14
“1982年世界杯,听说巴西队输了球,有个巴西球迷竟然把电视砸了,根本就不信啊。你说巴西球迷怎么那么富呢?那时候我们家连电视还没有呢。”35岁的北京球迷林明没有夸张。直到1985年,林明家才买了一台电视。一年后他就可以呆在家里看马拉多纳天才加魔鬼的表演了。正是那时日日在荧屏前的守候,让中国诞生了庞大的世界杯球迷阵营,包括白岩松。其实早在1978年,长发飘飘的阿根廷球星肯佩斯通过在中国有限的一些电视屏幕闯入中国人的视野,让无数心灵为之疯狂。那一年中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看世界杯,电视让中国第一批世界杯球迷被打上了“1978”的标签。  相似文献   

12.
孔德蕴 《出版参考》2006,(6X):28-28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了,这个全世界球迷的盛大节日,想来能够吸引国人的极大关注。因为,每到世界杯期间,各个企业无不想方设法地来跟世界杯搭上边。可是,在这个巨大的机遇面前,图书市场上搭上世界杯顺风车的图书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3.
在球迷的心目中,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就是一次释放激情的盛典,就是欧洲、美洲、亚洲等不同区域不同风格的足球队员在绿茵场上献上的一道道精美的精神菜肴。然而,球迷们对赛事之外的一切似乎关注甚少,或者关注不到,比如新闻媒体的关注程度,记者是如何将这些赛事情况及时呈送球迷的,他们与世界杯有着怎样的情缘……本刊为了让球迷对世界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隆重推出《世界杯:狂热的新闻大战》本刊告诉你一个所不知道的关于世界杯的故事与事实:世界杯不但是球员们在绿茵场上的拼争,实际上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媒体大战。  相似文献   

14.
陶磊 《中国广播》2006,(8):9-11
“大力神杯”的争夺对于广大球迷来说是四年一回的足球大餐,在烹制大餐、包装蛋糕的过程中也是激流涌动、剑拔弩张,包括中国之声在内的全球众多媒体都在竭力为球迷打造一个零距离的世界杯足球赛场。理论上自人类掌握无线电技术起,信息的传播就开始以光速进行,而在媒体实际的运行中情况却远非  相似文献   

15.
富有激情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吸引了全球球迷的目光和注意力,也更引发了一场激烈而严酷的新闻大战。在这个时候,笔则想到了新闻与足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东南传播》2014,(9):F0004-F0004
四年一个轮回,四年一次等待。每一届世界杯都是属于球迷们自己的节日。既然是节日,不参加一个盛大的足球PARTY怎能让人尽兴?  相似文献   

17.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对亿万球迷来说,无疑是盛大的节日。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举世瞩目绿茵场,人们为那无数精彩绝伦的瞬间而拍案叫好,更为那捧杯夺冠的王者之师而欢呼雀跃。世界杯就像一杯美酒,使人痛饮生的欢乐。 以反映世界风云、描绘人间万象为己任的新闻媒介也把世界杯“炒”得如火如荼。刚刚创刊半年多的《三秦晚报》对世界杯的综合报道可谓出类拔萃,有声有色。在我的印象里,一张报纸辟出一个整版来报道世界杯大赛,似乎不多,而《三秦晚报》不仅开辟了一个专版,而且倾力为之,这不能不说是有胆识有魄力之举!  相似文献   

18.
邓梅花 《出版广角》2014,(13):86-87
正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对球迷而言,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大餐,是一场场巅峰对决的视觉盛宴。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荣誉最高、规格最高、水平最高、含金量最高、知名度最高的足球赛事,夺得世界杯冠军是所有国家队的梦想。2014年,这一体育盛典带着球迷的期盼和热情再度回归。从6月到7月,全球无数球迷痴守在电视机旁,共同关注这举世瞩目的饕餮盛宴,这是独属于球迷的节日。球场上的风云变幻和观众的激情呐喊,让每  相似文献   

19.
千河 《今传媒》2006,(6):18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已在德国开战,这对于广大球迷来说,无疑是值得欢呼雀跃的“节日”,加上足球是观众最多的运动,作为媒体及时加以报道、转播,并请行家里手加以评说,指点“江山”,本无可厚非,但近来不少媒体,甚至是商家以过于狂热的心态和方式,大肆炒作世界杯,实在令人生厌。从消  相似文献   

20.
媒体的力量     
烽火连天的足球世界杯,几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天的中国,数以亿计的球迷通宵达旦为球痴狂。中国人,如此着迷于一个没有自己的队伍参加的运动会,原因究竟何在?应该说,都是媒体惹的祸。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还没有转播足球世界杯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一项如此狂热的大赛。从1982年转播西班牙世界杯以后,狂热的中国球迷与届俱增。现在,谁要是不知道世界杯足球赛,那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是电视、报纸和网络把这项世界第一运动介绍给中国的每一个人。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