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海量资讯的同时,也让人们饱受视觉、听觉的污染和虚假信息的困扰。全民皆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免不了个人牢骚抱怨。某些不良言论愈演愈烈,发展成具有攻击性、煽动性甚至侮辱性的网络暴力,造成对现实个人的伤害。除了"网络暴力",网络谣言更让人不堪其扰。有些人为赢得点击率和关注度,常常"语出惊人",甚至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难免对社会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新闻伦理在新闻媒体从业者心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导致新闻报道中二次伤害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主要分析新闻话语暴力导致的二次伤害现象,在探析新闻话语暴力造成二次伤害的原因基础上提出规避二次伤害的策略或方法,以期对新闻媒体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受害者的再次伤害.  相似文献   

3.
暴力侵害可能增多 近期,国内记者遭遇伤害事件频繁.综合过去几年屡次出现的记者被伤害事件可以发现,当前阶段对记者的伤害主要包括权力侵害和暴力侵害两类情况.  相似文献   

4.
宋桂花 《新闻知识》2012,(12):28-29,81
媒体行为暴力往往因其对当事人或涉事者等实施的一种不当的僭越或侵权行为,而对其造成身心伤害。媒体行为暴力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四种:揭伤疤式采访造成的"二次伤害",频繁采访对当事人的人身侵扰,制造舆论暴力令当事人陷于尴尬,镜头暴力对人格的践踏与侮辱。本文力图从三个维度探究防止媒体行为暴力的策略,即强化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和积极建构媒介批评机制,以期构建和谐的媒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秀芳 《新闻世界》2014,(12):138-139
暴力作为大众传媒不可避免的内容之一,当将其和“儿童”这一特殊的受众群体放一起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动画暴力。本文围绕动画暴力,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分析,主要从实施暴力的主体、性质、原因,暴力结果以及暴力行为是否得到惩罚等方面展开,探讨动画暴力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并找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收看动画片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学前儿童免受动画暴力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电视暴力镜头引发模仿 传播学家乔治·格伯纳在<暴力与媒介>中将暴力总结为:公开表现以实力对抗他人或自我,或者反对他人意愿的强制行动造成被伤害或杀害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言行,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的暴力行径,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等形式对他人进行伤害、诋毁.这些网上无端谩骂、猜忌甚至侮辱他人的做法,影响当事人的精神状态,破坏当事人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 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 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昶洁  陈力峰 《视听》2016,(12):101-102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言行,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它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等对他人进行伤害攻击。本文对网络暴力的形式、危害、产生根源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焱  王波波 《新闻世界》2014,(11):180-181
暴恐事件产生的伤害不仅仅作用于无辜受害者,它更大的伤害,在于产生的民族隔阂、恐怖效应与社会恐慌。例如昆明"3·01"事件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一些媒体提到暴徒的时候冠以"来自新疆的恐怖分子",新疆的形象、新疆人的形象再一次受到损害。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该杜绝语言暴力,减少不规范的用语,使用规范化的新闻语言,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全面准确地进行信息报道,减少因语言暴力带来的"次生伤害"以确保新闻的规范化传播。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22日发生的杨武案引起了各媒体以及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发后媒体的报道方式以及一些受众对于杨武事件的评论同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论。因此,关注媒介暴力对于当事人造成的二次伤害及其形成原因与相关对策,对于媒体和广大受众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医患关系似乎成了危险的火药桶,稍不留神就会被引爆,伤医事件时有发生。据粗略统计,2013年全国被媒体报道的袭医案件已发生近30起。据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医务人员人身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逐年增加。2012年3月23日,一名17岁的少年持刀砍死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27岁的实习医生,制造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暴力愈发肆虐,如今的网络暴力将现实与网络虚拟连接起来,使其影响力和伤害程度比刚出现时扩大了许多,对于接触网络最为频繁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暴力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他们的媒介素养,本文针对网络暴力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战争带来伤痛,然后是伤害,而当战争持续不绝,伤害不断累积,最终变成的,是冷漠。冷漠使人绝望,也给予了战争和暴力延续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日前出访泰国,观看了一场别具风味的泰拳。在拳击扬上,双方拳脚并加,互不相让,打得难分难解,实在有趣。看着看着,我突发奇想:倘若打斗的一方事先被规定只准挨打,不准还手。上千名观众看着他被对方一拳一拳地打坍在地上,是否会更有趣点?当然拳击场上是不会有此等荒唐事的,要不然还叫什么拳击比赛。不过,现实生活中倒是常会碰上这类事的。比如。最近常常看到某些控告新闻记者犯“诽谤罪”的诉讼案,我以为便有相似  相似文献   

17.
牟青 《新闻知识》2012,(8):73-74
有人说,和平时期语言成了最大的暴力,而媒体则是语言暴力的最大载体。我们在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等了解信息、关注新闻的过程中,都可见到语言暴力留下的痕迹。在新闻报道中,语言暴力主要表现在记者、编辑在运用文字、图片、镜头时所传达出的立场角度、舆论倾向、思想感情等与社会主流文化以及道德观念背道而驰,代表报道者个人主观臆断或者少数人的偏激立场,内容上为了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片面追求感官刺激低级趣味的明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暴力"含义解析 "网络舆论暴力"作为一个新兴词汇,目前还没有专家给出权威性的解释,笔者在此试给"网络舆论暴力"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部分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对某一事件和现象看法、态度的过程中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而形成一定时期内的主要舆论.这些意见多以"道德"为准绳,不仅通过激烈的言辞等在网络空间对事件当事人进行道德审判,还会以公布事主个人隐私信息等方式使网络的道德审判转向现实生活,给事主本人或亲属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当事人以及部分参与者受到心理甚至生理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杨豪 《青年记者》2007,(9):49-50
语言歧视的表现 媒体报道中的语言歧视有着多方面的体现,这些或零或散的歧视符号日积月累地形成了语言暴力,会给被歧视对象带来雪上加霜的伤害,同时也容易给普通受众的认识指引一条错误道路,甚至导致社会偏见、习惯性歧视。  相似文献   

20.
储陈城  刘森 《新闻记者》2024,(3):97-112
当前网络暴力成为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刑法在应对此类案件时显得左支右绌。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有:理论和实务界将网络暴力型侮辱罪、诽谤罪的保护法益理解为单一、个人、轻微法益,导致刑法的关注程度大幅降低;网络暴力主体范围难以确定,促使“法不责众”刑事思维的产生;自诉人举证困难、司法协助不足致使自诉程序适用不通畅等。尽管理论界提出了增设新罪、出台《反网络暴力法》、全面公诉化,以及将网络暴力行为拟制为伤害、杀人行为等规制网络暴力的方案,但是均未有效针对网络暴力刑法治理乏力产生的底层逻辑,没有对症下药。合理提振刑法规制网络暴力的士气,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应明确网络暴力型侮辱、诽谤罪的保护法益为复合法益;划定网络暴力刑事责任主体为首发者和积极参与者;增强司法协助,畅通网络暴力案件被害人自诉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