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能力是师范生必备的基本教育能力。师范院校德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德”,还应培养学生的“育德”的能力。根据师范生的特点,加强对师范生德育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可以采用“1357培养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谈建成 《中国教师》2010,(17):23-25
<正>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着力强化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技能,在追逐学术化、技术化、职业化的浪潮中,师范生德育逐渐走入了"独善其身"的大众化的个体德育误区。师范生作为教师教育培养对象,既是大学德育的对象,更是未来学校教学立人的生力军。因此,相对非师范类大学生而言,师范生具有鲜明的德育双重性和专业化的道德力量诉求。  相似文献   

3.
孙玲  姚建平 《中国德育》2007,2(10):57-59
对388名在校师范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师范生对德育柔性化管理,对师范学校教师形象、德育活动和德育环境普遍持认同态度。调查建议,师范院校通过加强师生团队训练、校园网络建设以及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柔性化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道德认知能力是个体形成道德概念、应用已有知识进行道德分析与判断的基础 ,是个体品德行为的先导。当代各国学校德育普遍重视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 ,而我国学校德育却存在着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忽视。加强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前学校德育的基点。教师的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 ,高师院校在教育改革中应注重对师范生进行现代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教育 ,使之具备初步的德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德育为先导,激发学生“三热爱”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是电视中专师范生加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陈惜珍 《文教资料》2013,(6):175-177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队伍的摇篮,其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应通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校园文化活动对师范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其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育德能力,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了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人格教育包括对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实践训练的过程,涵盖了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各个要素,人格教育是一种注重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是一种强调自我教育,将学生看作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性的血肉之躯,注重唤醒、鼓励、鼓舞学生内在需要和潜能的教育。通过人格教育,将使学校德育有效地转变为“生命德育”、“自主德育”、“实践德育”、“创新德育”,充分体现了德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一、师范生人格教育的内容 对师范生的人格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根据师范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遵循分层递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点带面地对师范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联系师范生的实际,切实将理论教育转变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并最终升华为他们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8.
以德育为先导,激发学生“三热爱”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是电视中专师范生加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与师德教育是师范院校对师范生进行德育的最好方法。思想政治工作与师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师范院校在对师范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本文从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两个方面入手,旨在探寻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德育的新途径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战略,深化师范生德育工作的改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于对师范生德育身份转型的认识,探讨将"研究"作为一种德育方式的可能性。以"三下乡"项目为依托,在理解其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前提下,基于德育理念的框架设计,对该项目在目标、过程和评价方面,展开研究型德育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无视德育中的主体性是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提出了主体性德育问题,即在德育实践中如何正确认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师范生这个道德接受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时代的进步、对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对师范生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8,(19):138-141
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并称五育。在五育之中,德育位于首要地位。换言之,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任务。然而,在教育功利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中学德育教育正面临着诸多现实的困境。中学教师是引领中学德育教育走出现实困境的中坚力量,通过提升中学教师德育的能力可以助推中学德育教育尽快走出现实困境。因此,作为未来中学教师摇篮的师范大学,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适应中学德育教育的师范生。本文将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据,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肤浅探究一些师范大学培养适应中学德育教育师范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汉字输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文字交流逐渐由传统的手写向计算机输入过渡,书写的实用性减弱,高职师范生的书写技能、书法教育效果日益下降。据此,提出从明确高职师范生的书法教学目标入手,创设网络环境下的书法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书法欣赏能力,加强书法教育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其道德素养将直接影响今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道德发展,因此,对师范生的德育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地分析我国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德育工作的特殊性。高师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师范生的教育,而且包括对教职工的教育,还包括培养师范生育人本领。必须把这三个层面的工作都作为德育的着力点,才能全面完成高师德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提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美育是当前各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对师范生的个人教育历程和态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中,发现美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研究在自主学习中融入美育策略,渗透审美意识,提高师范生动手能力和备课的积极性,促进师范生发掘英语语言美和言语美。研究结果表明,调整人才培养途径,合理安排自主学习任务,师范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来完成审美教学活动,推动师范技能和美育素养相结合的能力,他们的成长也将会填补中小学美育教学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职师范生品德教育目的是培养“有德性”的人。内容包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注意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高职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显性德育环节与隐性德育环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学科德育是中小学德育改革的突破口。学科教学是开展学科德育的基本途径,整合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是推进学科德育的有效路径。除此之外,优化师范生教育体系,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聘任与培训体系,研制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是学科德育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师院校校本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德育走校本化发展之路,是彰显师范院校德育特色和个性、满足师范生德育需求的必然选择。校本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高师院校德育实现校本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从精神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三方面对高师院校校本化德育资源的进行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面向 2 1世纪的师范德育 ,首先应确定德育目标。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 :社会发展的要求 ,师范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家教育目的的要求。现阶段师范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和心理教育目标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