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甜甜 《海外英语》2012,(8):279-280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微"族词的起源及生成机制进行了认知阐述,揭示了人们理解意义时的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知分析为新语新词的意义成因和理解提供了理论进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语言生活中"酷"词族的流行越来越引人关注。语料的认知分析发现,"酷"的意义具有模糊性,"酷"词族的流行除受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外,还和求新求异心理的影响、商业文化的推波助澜以及表义的经济性有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年"作为现代汉语一个基本词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具有了丰富的义项。"年"及"年"词族的民族文化内涵甚为丰厚。本文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将"年"放到词族中进行考察,联系古今,对其意义体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探求词汇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和语境的关系,一方面,语境对语用的词语选用、言语义、感情意义和词语活用创造的条件的制约作用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语用的能动性,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又反过来创造适切的语境,进一步增强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指的是通过一个词来表达多种意义以实现语言多样性的现象。"门"族词是多义词的代表,是基于人的经验及社会文化而产生的。许多研究者曾用传统方法来研究"门"族词,然而,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对这一现象外部原因的探索上,而从内部认知机制来探究其本质的研究较少。由于一词多义与人类经验及对世界的认知活动息息相关,本文试从概念合成理论出发来探究促使汉语中"门"族词形成的内在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何为"同源词的词源意义"及其在同源词判定中的作用,并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价,在肯定立足于语言"因声求义"来研究同源词这一传统方法的同时,对其表现出来‘的局限性作出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
同族词个性意义系统研究包括研究每个词族各层级的词源意义、及其各层级词源意义的相互关系。它可以为归纳同族词派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文始》卷一中""组同族词意义系统的研究全面展示了同族词个性意义系统研究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词的语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语用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研究词的语用意义。词的语用意义是词在语言运用时产生的临时意义,是情景和上下文对该词的词形、词音特别是词义作用的结果,是一定的语言运用环境的产物。词的语用意义同该词的词汇意义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会面目全非,但其辨认又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的鉴赏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注意到词在不同场合可能产生临时意义,这不是新课题,在修辞学、词汇学等学科早有研究过;但从语用的角度来研究,一方面可以对这一现象有新揭示,另一方而又可以对语言学以及上述学科的研究有深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婉艳 《文教资料》2009,(12):36-37
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越发达,其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两者可以分离,声义结合与分离,词便产生色彩意义和修辞意义。本文对现代汉语词汇的色彩意义和修辞意义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0.
"扩展意义单位"是语言描述、语言分析和语言学习的最基本单位,对学习者的词汇习得、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语言学习意识和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commit作为节点词,在搭配、语义韵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2.
言不尽意论是言意之辨的一个重要论题,对中国古典诗学影响深远.诗人在诗歌创作时必然要面对这个问题,自觉地采取措施,使言语能够尽可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炼意和炼字就是诗人经常使用的两个方法.炼意集中体现在提炼升华和推陈出新两种方法.炼字主要有提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词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许嘉璐先生在解释“陈灵公通于夏征舒之家”的“家”时说:“指夏征舒之妻”。这样解释是不正确的,和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私通的应是夏征舒的母亲夏姬,而不是他的妻子。这可从“家”字的字义、众多的译和原证之。  相似文献   

14.
魏天爽 《海外英语》2012,(3):152-153
英语中的develop和汉语中的"发展"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无论在英文书报杂志或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都屡见不鲜。因为熟悉,在翻译中常将两词对译。将develop一词译成"发展"是不准确的,这两个词在语义上能够对应起来的情况是很少的。该文通过develop的大量译例,讨论如何根据语言环境和搭配关系选择词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古汉语的m声母包括明母和微母,即现代汉语中的全部m声母和部分w声母。传统语言学认为声母是不表义的,但在古汉语中大量带有负面意义的字,是由有“消极、否定、阴暗、阴性”等负面意义的“m—”前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除非"关联句式及其类似关联句式在言语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除非"的意义比较复杂,意义的蕴含形成羡余否定。言语现实中"怀疑、难免、保不齐、说不准"等词语也具有"除非"一样的特征。"除非"关联句式形成的羡余否定是往往是人们主观意愿的外在表现,词义蕴含而发生内容上的交叉,实质上是人们表达时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运用语法学、语义学等方面的理论,把语法意义、语义意义、语境意义三方面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在"副 名"结构中,副词修饰的是在进入组合的名词的语境意义,即名词的附属义。  相似文献   

18.
阮籍诗歌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儒家“比兴”的方法已经不能解释他的诗歌。这是因为外在严峻的政局,阮籍不能直抒其意,造成了他的诗歌结构的封闭性。他采用“寄言出意”言说方式,运用与当时流行的道教有关的语汇,构筑了一个象征的世界,使他的诗歌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现实在他的诗歌中,大多是记忆的醉片,并不是写实的,而是为诗歌中的哲理服务的。因此,造成了阮籍诗歌和儒家“比兴”解放方法的错位。这是阮籍诗歌难以理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离骚》"落英"词义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飞  李润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50-51,59
《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中“落英”一词,历来有不同解释,该文根据词义、诗意、语言的社会性以及菊花的类别等方面,论证“落英”应为“飘落的花”,而不是“始开的花”。  相似文献   

20.
众多国内外学者运用各种方法考察汉语使成式的演变过程,并提出各自的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可以用语法形式、语义、语用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判定使成式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