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编辑,按词典的解释是对资料或现成作品进行整理或加工。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是新闻出版单位不可缺少的。一张报纸不论是党报或专业、行业报,都有一定的覆盖面和辐射区,在这诺大的空间里,每日每时都产生着新鲜活泼的各色新闻,而任何一个新闻单位,都不可能同时派出那么多的专职记者到下面采访,要把这些“活鱼”及时抓回来,就得靠基层通讯员。这些通讯员生活战斗在第一线,新闻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信息灵通.有的甚至是亲临其境,写起稿来快捷、及时,现场感强;但通讯员毕竟不是专业新闻工作者,他们写出的稿件还要经过编辑的加工修…  相似文献   

3.
谁知其中味     
某单位一个通讯员,因有几篇向外发的稿件没让领导过目并加盖公章而受到批评。这个通讯员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与领导关系紧张起来,导致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困惑。人们应该从此吸取什么教益呢? 先说问题出在哪里?先看看这位通讯员发出的3篇稿:一篇是《基层团干部的困惑》,主要写的是基层团干部收缴团费难的烦恼,发表在陕西一家杂志上。这篇读者来信,反映的不仅是某单位的实际,而且不少单位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作者认为此稿没点单位的名,没有必要加盖公章。谁料编辑发稿时落款注明了单位的大名,所以领导看了报道极不高兴。再一篇是《签到制度并非良策》,主要写的是的下不少单位抓劳动纪律,却忽视了抓实质,抓根本的倾向。此文虽未署单位的名称,却署了作者的真名,在某报发表后,单位领导看了也不高兴。第三篇是一篇小说《吐鲁番》,也在某报发  相似文献   

4.
新民晚报 2001年11月 8日刊发了上半年通讯员作品评奖揭晓的消息,19篇作品榜上有名。开展通讯员作品评奖活动,检阅通讯员工作的成绩,有利于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但遗憾的是,有不少新闻单位常忘却或忽视这项工作,更有甚者,在各种新闻奖评选中遗漏通讯员的好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中国 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举办通 讯员作品评奖活动,对调动通讯员写 稿积极性、广开稿源至为重要,这也 是落实“群众办报”的具体体现。 笔者建议,我们的新闻单位不妨 借鉴新民晚报的做法,定期举办通讯 员作品评奖活动,以珍惜…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来稿是企业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来稿中有不少很出色,但也有相当部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由此影响了中稿率。下面,我想结合自己从事编辑工作的经验,对现在通讯员来稿中的弊端谈一点看法,希望能对各位通讯员、特别是年轻通讯员有所启示。主题不鲜明,价值判断不准确。新闻的“新”不仅是事实的鲜活,还体现在文章主题的时代色彩上。适合时代特点的新闻主题,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动脑筋。一是抓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企业在年初都要至少开一次以上的职代会,企业领导总要对新的一年或半年的企业经营向职工作一个说明。这…  相似文献   

6.
我们仪器仪表工业总公司党委宣传部,3年来,由于坚持抓了通讯员队伍建设,使通讯员的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普遍有了提高。1986年,上稿数量达到450篇。组织了两次有一定影响的连续报道和两个专版,全系统37个单位都在报纸上见了名。总公司刚组建时,由于通讯员中新手较多,不知道怎样写新闻。为了帮助通讯员尽快掌握通讯报道工作的基本知识,我们从抓好通讯员业务培训入  相似文献   

7.
说到将一篇稿件同时投给多家新闻单位的做法,许多通讯员都知道这是不对的,所以他们大多能自觉把关,不一稿多投。但是,给同一家新闻单位一稿多投的情况在不少通讯员中仍存在,他们经常将同一篇稿件同时寄给同一家新闻单位的几个部门或几个编辑,以求“广种薄收”。这种“一稿多投”的做法,引发了不少弊端。首先,这是对新闻单位及编辑不尊重、不信任的表现,而且也是对自己稿件缺乏应有的自信;其次,会给编辑工作带来麻烦,造成重复编稿、无效劳动,还容易造成重复刊登;再次,这样做,容易使通讯员滋长投稿不严肃以及碰运气、投机取巧等不良风气。实际…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在基层连队搞报道,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身边有不少新闻素材可以写成稿件,可由于在这个环境久广,对什么事情都不觉得“新奇”厂从而使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了。请问.为什么会‘身在宝山不识宝”呢?河南新郑驻军某部对学胜刘学胜同志:这个问题在通讯员中是常有的。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通讯员对身边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熟视无睹,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写,而有经验的通讯员或记者一下来,就会接连写出有声有色的报道来,这时候你等才“醒悟”过来:这些事情我都经历过呀!自己怎么就没有写出来?于是就…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不少通讯员和新闻写作爱好者写信来问:写的多登的少原因何在?这里就我做编辑工作的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从客观上讲,任何一家报社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来稿来信全登在报纸上。一方面,一张报  相似文献   

10.
学步一得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农民,有写稿的愿望和热情,但一篇篇稿件常如泥牛入海。我想,象我这样何只一个?希望贵刊多介绍些浅显易懂的写稿经验和采访知识。淇县北阳乡黄堆村斐海洋编辑同志: 我们乡里许多领导同志都想写稿。他们深知提高通讯员采写水平的重要性,他们理解农村新闻爱好者渴求学习的急切心情,所以给每位通讯员订一份《新闻爱好者》杂志。目前,农村有许多新闻爱好者新苗苗,但不知怎样把稿写好,所以都希望从  相似文献   

11.
很多通讯员都有这样的体会,表彰赞扬之类的稿好写,揭露、批评性的稿就难写了。写表扬稿,即使稿件中有些小缺点,别人也不会求全责备,而写揭露、批评性的稿,一个词用得不准确,也会带来一大堆麻烦。在这一点上,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我是去年七月份调到北京市轴承工业公司做宣传工作的。工作中了解到我们公司下属的××轴承厂有一名青年党总支副书记,上任后大胆抓工作,敢于碰硬,在领导班子调整中坚持原则,使厂里工作有了起色。不久,我就采访了他,并整理出稿件寄给了《北京日报》。去年十二月份这篇稿被《北京日报》采用了。可没料想,这篇稿一见报,马上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作为一个业余通讯员.不可一味追求写稿数量,盲目追求上稿率,而应该脚踏实地,写出高质量.有分量的稿子,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又鼓动群众努力工作.也有利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搞好经济建设的大局。于是我就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写稿坚持拾遗补缺。我是一个教师,生活在学校,一边干好本职工作,一边写好本单位的新闻稿件。一个偏僻小县的初级中学,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素材不多,但不是绝对没有可写的新闻素材.能在县、市级地方报纸见报、电台播出的新闻素材还是有的。可是报社的记者和专业通讯员不到校采访,新闻素材就…  相似文献   

13.
翻阅来稿,不时地碰到所谓“抓问题”的稿子。这类稿子大致框架是:某单位本该评上先进,上级发现其中有问题没有评上,领导机关进行反思,反思中引出一大堆认识,最后制订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这种稿件有两个特点,一是一个路子,二是爱讲道理。说实话,编辑并不喜欢这样的稿件。这种抓问题的稿件,开始在报纸上出现。还是很新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模式,潘过来溜过去老是一个样子,就很倒胃口。报纸经常强调文章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通讯员积极抓问题是对的,但是如何采写抓问题的稿件。就要动一番脑子了。现在在通讯员…  相似文献   

14.
“有偿新闻”现象的出现,不论是对党的新闻事业,还是对新闻队伍,都产生着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新闻由此会出现有悖真实、客观、公正原则,久而久之,将会极大地损害新闻事业的信誉。再者,“有偿新闻”的出现,对新闻队伍侵蚀更大。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引诱下,许多人愿意当记者,不愿当编辑;不少记者、编辑忙于跑新闻发布会,不关心本职工作,不钻研业务;有的编辑、记者热衷于往富裕的地区和单位跑,不愿到贫困地区或“清水衙门”的单位去;在接待通讯员上,能给自己“好处”的就热情,就给发稿,反之就冷淡,就不给发稿;甚至造成个别记者、编辑唯利是图,胃口越来越大,公开向被采访单位索要钱财,甚至参与非法活动,走向犯罪的道路。其三,对通讯员产生着极大的侵蚀,助长了通讯员中靠拉关系、找门路刊稿的不良风气。其四、还造成记者、编辑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不正常的猜疑  相似文献   

15.
首届“中国新闻奖”于去年秋天评选结束后,由36名专家组成的复评委就送评稿件中消息少、质量差,通讯多、长风烈的倾向,向全国新闻界同行发出了强烈呼吁:要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其实,多发短新闻,各新闻单位一直是比较重视的,编辑们也为之作了很大努力。但因种种原因,“长”风总是刹而不止,“短”风仍难成气候。《新疆军垦报》改版增刊一年来,我们要闻版的编辑有意在选用来自基层通讯员的短稿、小稿方面作了些初步尝试,颇有收益。下面谈点探索中的粗浅体会。基层通讯员常常感叹写的小稿上一版难……而要闻版的编辑却常为组版时“缺稿”而发愁。  相似文献   

16.
就多数稿件而论,报社编辑、记者采写的新闻比通讯员来稿,问题抓得准,稿件质量也高。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长稿往往也是出自编辑、记者手中的多。通讯员写来的稿件,可任由编辑删改,红笔一挥,长文便缩成短文,消息改成简讯。而编辑、记者采写的稿件,删改起来,常不如前者容易。因  相似文献   

17.
陈让德 《新闻界》2001,(3):59-5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党报实行岗位计分制后,调动了编辑记者的写稿积极性,报纸的面貌大有改观。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编辑、记者为了多挣工分,不愿修改通讯员稿件,甚至出现不用通讯员来稿,用了不开稿酬。有的编辑说,部主任、编辑都要挣工分,哪有时间改通讯员来稿,改通讯员稿件划不来;有的还说,市场经济,记者的稿件都用不完,不考虑通讯员上稿,这样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这些表现与我们党历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在当前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18.
我结合几年来的实践,谈谈怎样做一个称职的通讯员。一、通讯员要熟悉报道要求要完成报道任务,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新闻单位的报道要求。记得一次,我县一名计生干部抓计划生育的事迹非常感人,我将稿件写好后,寄给金陵之声广播电台,电台的一位编辑给我来信说:此稿不宜对外宣传,适宜对内宣传。后来我改投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很快被采用。从播,对报纸的每一个栏目都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我长期在林区工作,是个写稿已40年的老通讯员。近几年来,在我们通讯员中给报纸、刊物、电台写稿的人越来越少了。最近我对本地和外地的一些通讯员做了调查,发现不少人很苦恼。苦恼什么呢? 比较普遍的是感到写的稿子常常不被新闻单位重视。满腔热情地写了一篇又一篇稿子,寄出去大多石沉大海,很少有回音。有位通讯员一连给一家报纸写了10多篇稿子,每次都附上一封信,请编辑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指导。稿子一篇未发,“老师”也一字不回。后来他想出个办法,投稿时除再三恳求编辑指导  相似文献   

20.
1997年3月28日编辑同志:我是绵阳市老龄委和绵阳日报的通讯员,现在已63岁了,可是编辑同志仍然耐心指导我。我还清楚地记得,在绵阳日报高级培训班学习时,《新闻界》主编何光珽给我们讲课,教我起步,热情地扶持我这个老年通讯员。我从1995年到现在一直订《新闻界》,每期我都详细阅读,觉得内容丰富,有科学性、趣味性,并使我学到了不少新闻写作知识。1996年,我采写的新闻稿共128篇被中央、省、市报刊、电台采用。去年,我到邮局寄稿时,途中被汽车撞伤了右手,至今仍未痊愈,这稿子是用左手写的。字写得不好,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