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王前 《军事记者》2010,(9):49-50
语境。指语言环境,是属于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和修辞学等学科范畴的概念。语境决定话语的形式、适用性和意义。新闻语境,是指在某种既成的新闻背景下所形成的特定语言环境。新闻语境水平决定其传播效果,新闻语境选择决定其传播性质,新闻语境谋划决定其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静 《东南传播》2010,(12):128-130
作为目前仍是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电视所达到的大众化程度仍然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电视新闻原本应以其融合声音、图像以及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在新闻传播中占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事实上,目前的电视新闻却普遍遭遇尴尬。电视新闻的文字稿与报纸新闻基本如出一辙,电视新闻的画面与文字出现"声画错位"的现象比比皆是,电视新闻语言的丰富性—这一电视新闻生命力所在的重要源泉正被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有意或无意间忽视。本文试图从电视语言的构成入手,结合厦门广电集团部分省级奖获奖作品,浅析如何从语言着手,让电视新闻真正"活"起来,为电视新闻工作者从业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张云铃 《新闻世界》2011,(10):53-54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新闻稿件也是通过新闻语言和文字来彰显其趣味性。一篇电视新闻报道只有以吸引大众为目的,才能显示出其新闻价值的所在。而新闻语言在彰显其趣味性的同时也要符合新闻的本质属性,实现"三贴性"的报道原则,从而发挥正确合理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4.
试论电视新闻编辑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活动图像、声音、文字为符号,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编辑是指对其筛选、整理加工和初审的人员。  相似文献   

5.
李巧莉 《新闻记者》2018,(6):F0003-F0003
《媒体英语》是一本综合讨论媒介素养教育和英语语言教学的专著,它论述了报纸新闻、线上新闻、电台新闻、电视新闻在英语语言传播中的语言表达、语体特征和媒介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6.
金松 《新闻传播》2010,(2):86-86
电视媒介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电视新闻的类型多样化决定了其传播语言的多元化,从而最终摆脱了传统新闻呆板、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进入到了更鲜活、多样、立体的传播语境中来。在不同的新闻类型与样式中,音乐语言发挥着自身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松 《新闻传播》2010,(3):98-98
电视媒介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电视新闻的类型多样化决定了其传播语言的多元化,从而最终摆脱了传统新闻呆板、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进入到了更鲜活、多样、立体的传播语境中来。在不同的新闻类型与样式中,音乐语言发挥着自身不同的作用。在当下新闻报道越来越回归至人本视角的态势下,如何运用好音乐语言,如何认识音乐语言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报告》杂志主编邵培仁在《传播学》一书中,把编辑比作"守门人",并作出定义:"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以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而电视新闻编辑则是指在电视台的新闻中心或新闻部,从事新闻编辑(组织、选编、加工整理文字、音像、审阅等)、编排,甚至以新闻主持人身份参与前期采访并主持报道的工作人员。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决定电视新闻编辑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素养--政治素养、新闻素养、编辑素养、采访素养、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9.
鲁洋 《记者摇篮》2012,(5):75-76
新闻界有人认为:电视新闻的声音语言,特别是声音中的文字语言具有逻辑性,因为声音文字语言能独立、完整、有序地传播新闻信息。而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特别是摄像机摄取的环境、人物等元素,照片、幻灯、图表等视觉元素不具有逻辑性,因为它不能独立、完整、有序地传递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杨晓群 《新闻窗》2013,(4):81-81
电视新闻编辑主要承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当中的两大重要任务,一是对于新闻信息内容的筛选与整合,二是确立用以表现这些内容的形式。电视新闻编辑制约着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所以,要使整条电视新闻或整个新闻节目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编辑过程中必须贯彻大众意识,考虑大众的心理和需求,使电视新闻在大众脑海中留下深FUFF象,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报道以语言文字与动态画面相结合,的双重视听效果受到大众喜爱。但在新闻报道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电视新闻报道的文字与画面的结合上,由于重复表达和文字语言的不精炼,以及画面语言的缺失等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的信息量。那么,怎样才能使文字与画面相互依托、互补结合得更好呢?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台电视新闻报道一般以新闻时政报道和新闻监督报道为主。电视作为大众媒体,其影响力,一般是指电视通过信息传播等方式,左右社会大众观念和行为的作用力。在新闻工作中,电视新闻报道面临着如何完成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如何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成为电视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的细节,是指在新闻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特征的、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观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也就是说,细节是新闻人物或新闻场景的最具个性的画面或同期声,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也可以是某一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如果说电视新闻是一幅水墨丹青,那么细节则是画龙点睛之笔,它能给电视画面增加灵气,使电视新闻血肉饱满,使电视新闻更具魅力。运用好新闻细节就可以提高报道质量,其中报道效果的显现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应力求用精确的语言表现事物的客观真实。然而在许多电视新闻中,尤其是在暗访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真实,可将其称为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可定义为:通过电视媒介传播,受现场环境制约或编辑意图需要的影响,采用不够精确的视听模糊效果描述新闻事物的不确定性,并利用受众的思维活动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浅谈如何发挥好细节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菁 《新闻传播》2012,(1):97-98
电视新闻细节主要体现在那些突出新闻要素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上,如果可以比较巧妙灵活地利用好这些细节将对电视节目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也会更容易打动受众,使得电视新闻传播效果更为明显。作为一名电视人,要做好电视新闻传播这项工作,了解其新闻细节特征,知道它的作用具体在什么地方,该怎样操作才能达到为新闻传播增色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发挥好细节作用让受众更为喜欢,供有关人士查阅探讨。  相似文献   

16.
芮辉 《今传媒》2016,(6):128-129
电视新闻播音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体态语、服饰语和表情语等为主要创作手段所进行的,通过电视媒介把新闻稿件表达传播出来的播音创作活动。播音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电视新闻播音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对电视新闻语言(文字语言)“形之于声”的再创造。因此笔者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电视新闻语言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梳理,弄清电视新闻语言的类型与特点,从而为电视新闻播音创作实践提供启示并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松玲 《青年记者》2012,(26):83-84
新闻语言是当今媒介时代一种重要的传播语言形式,一般是指借助于新闻媒介向大众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当今时代,新闻传播事业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新闻语言和时代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新闻语言和时代的辩证关系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  相似文献   

18.
唐潮 《视听界》2009,(4):107-108
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电视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细节形式变得异常丰富多彩。现在的数字、网络、通信技术与电视台的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特别是电视新闻音视频制播网和媒体资产管理技术的结合、运用,使得电视新闻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现场、多时空、多信道的传播,和各类新闻背景资料的直接调用,以及电子特技、动画的随机应用成为可能。电视新闻采制人员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要认真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力求使电视视听语言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的“两张皮”现象,指的是文字解说与镜头画面相互脱节,从而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情况。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分两种,一种是文字解说与镜头画面这两种语言在性质上的较大反差造成的,体现了电视新闻的内在固有矛盾.另一种是编辑记者在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和实际操作失误造成的,比如忽视新闻价值和特性、放弃电视手段优势、投机取巧拼凑镜头画面等。其中第一种原因是造成“两张皮”的第一位和根深蒂固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新闻语言这种构成新闻作品的物质手段的分析,找出电视新闻作品形式的原理,从深层次上解决其“两张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活动图像、声音、文字为符号,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网络新闻相比,虽然有共性,但它也有明显的自身特性。电视新闻的基本表现元素如活动图像、同期声像、现场声像、解说、字幕等是其他新闻媒体没有的。电视新闻编辑是指对电视新闻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包括电视新闻所有表现元素)和初审的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