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数学中的动中窥静是指:在某些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变化时(即动),隐藏在图中某些图形要素或数量关系保持不变(即静).挖掘这些静的因素往往成为解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几个案例说明上述思维活动过程在解决含有参数这类问题中的作用,希望读者从中能够体会到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及掌握这一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高中的立体几何教学中,我们把某些立体几何图形在变化过程中,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这些图形变化中的不变因素称之为定值,与之相关的问题称为定值问题.它是中学数学的重要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但是高中生在立体几何定值问题解答过程中,常常因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加上图形的不断变化,几何元素间的关系扑朔迷离,总感觉得不要领,造成了解题的过程繁难,运算量过大,甚至于半途而废.其实,如果能在变化莫测的图形中找到某个运动变化中不变的数量关系,以“静”制“动”,即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从而找到“动”与“静”的数量关系,将能很好地解决定值问题.  相似文献   

3.
动态问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1.“化动为静”,了解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画出变化中的不同图形,并逐一研究;从动点、动线到动形,从移动、折叠到旋转,从运动变化(动)中寻求图形间(静)的位置关系.2.用动态思想,“动中求静”,抓住运动变化中的“不变量”、“不变图形”等为“向导”,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4.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动”中捕“静”,以“静”制“动”,把握运动中某些极端位置或特殊位置,从特殊入手减少解题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肖剑 《考试》2009,(11)
1.动中窥静,多方联想某些涉及运动(平移、旋转)的数学问题,其图形往往是一类图形的集合,动态洋溢,非一个简单的静态图形所能传神,因此在解题时要学会"动中窥静、静图观动",即注重对图形演变过程的分析,保证心智活动畅  相似文献   

6.
几何图形运动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和重点,这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个元素(如点、线、面),或整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规律运动,图形中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解这类问题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动态思维的观点来分析,不被“动”所迷惑,从特殊情形人手,变中求不变,动中求静,抓住静的瞬问,以静制动,把动态的问题转化为静态的问题来解决.从而找到“动”与“静”的联系,揭示问题的本质,发现运动中的各个变量之间互相依存的函数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下面分三类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7.
动态几何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解决动态几何题的策略是把握图形运动规律,寻求图形运动中的一般与特殊位置关系;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探求"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动态几何在初中主要涉及三种情况:动点、动线和动面.我们常利用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方法解决图形运动问题.即在图形运动中巧用不变元素,来探求关系,把握规律,认识研究几何图形.本文就如何利用不变元素,以近两年中考题为例,介绍几种解题策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9.
动态几何在初中主要涉及三种情况:动点、动线和动面.我们常利用化动为静、动静结合的方法解决图形运动问题。即,在图形运动中巧用不变元素,来探求关系,把握规律,认识研究几何图形.本文就如何利用不变元素,以近两年中考题为例,介绍几种解题策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研究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即图形)和数量关系的。数和形是整个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两大柱石.数和形依一定条件可以转化。①对文字叙述进行“图形化”,对一些代数问题。借助图形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⑦对数式进行“图形化”.有些数量关系汇聚在某一特定的几何图形中,依据数式特征构成相关图形:③对方程或不等式进行“图形化”,有关解方程或不等式问题.可通过对若干个函数图像间的关系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静止是相对的.反映在数学上就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经常地变换着,而在变中又蕴涵着不变的因素,我们称之为“静”.发现动中的“静”和静中的“动”,并利用这些“动”和“静”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显得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解析几何中的范围问题,是指当题目中给定的图形满足某些几何性质或某种位置(数量)关系时,求某个变量(离心率、斜率、截距、点的坐标、参数等)的取值范围.这类问题内涵丰富且极具综合性.如何便捷地解答这类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归纳出求范围构造不等式的6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四边形与图形变换结合 在2005年中考试题中,与图形变换相关的试题比前两年有所增加.解这类问题常使用旋转、平移和翻折的方法来变换图形,引起条件的改变,或者把分散的条件集中,以利于解题.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静中取动”或“动中求静”。  相似文献   

14.
《课标(2011)》将实验稿中的“空间与图形”领域改为“图形与几何”领域,并要求在此领域中主要体现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同时,《课标(2011)》把实验稿中的“图形与变换”改为“图形的运动”,虽然保留了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与缩小等内容,但强调了图形的运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化动为静,以静制动,动与静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动态几何命题的趋势是:运动对象从动点型→动线型→动图型;运动形式从平移→旋转→对称→位似→折叠;蕴涵的函数关系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段函数.从知识整合的角度来看不仅有几何代数的数形结合,还有几何坐标的解析整合,较好地渗透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有较强的综合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解决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其基本策略:把握图形的运动规律,寻求图形运动的一般与特殊位置关系,在“动”中探求“静”的本质,在“静”中去探“动”的规律.解决问题时在“动”中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在“静”中利用函数关系解决几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动和静是几何图形表现的两种不同形式,但它们在同一参照系中且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一方面,对于一些静止的图形我们可以用变化的观点将对象变换为所需要的图形,以充分显示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位置不定的几何对象我们又可以固定其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些特定位置,或在多个可变元素中局部固定其中某些可变元素,在领悟解题思路后再求得整个问题的结果.因此,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用动的观点来处理静的形态,追寻形成静止状态以前的运动过程,即以动求静;反之,也可以用静的方法来处理几何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运动表现中推出事物将会达到的相…  相似文献   

17.
汤文卿 《中学教研》2014,(10):13-15
在近几年各地的数学中考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类问题:某些代数式、函数式、方程、坐标或几何问题等,无论其中的字母或待定系数如何取值、图形位置如何变化、动点如何运动等,问题始终保持原有的性质、结论不变(即问题的性质、结论与字母或待定系数的取值、图形位置变化无关),不妨称之为“定论问题”.本文以中考试题为例,对其类型与求解策略作一阐述.1“定论问题”的类型“定论问题”一般有:求代数式的值、特定条件下待定系数的值(范围亦或系数间关系式)、定点坐标、定直线解析式、特设条件下的一般函数解析式;证明图像恒过定点、点恒在定直线上;判断数学概念是非问题;探究说明某几何量为定值、图形恒有某确定的位置关系、某特定的性质等类型.  相似文献   

18.
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观点,将数形结合起来考察,即利用图形观察数量关系或利用数量关系观察图形,这是数学解题研究中卓有成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动,即运动或声响;静,即静止或寂静。动静结合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比较复杂,笔者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略举几例,浅谈动与静的关系及其艺术效果。第一,以动衬静,动中寓静。王维的《鸟鸣  相似文献   

20.
动态几何问题就是在三角形、矩形、梯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点动或图形动,并对这些图形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相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考察的一类问题.动态几何型问题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它常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创设一个由静止的定态到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情景来呈现,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动中窥定,变中求静,以静制动,从中探求本质、规律和方法,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