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71):194-195
随着我国社会对幼儿基础教育的不断重视,作为在幼儿认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色彩运用,越来越为老师们所重视。尤其是对于提高大班幼儿的色彩辨识度,更是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大班是幼儿对色彩认知的关键阶段,对于色彩运用的研究迫在眉睫。它对于研究大班幼儿的心理状况、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梁惠兰 《教育导刊》2009,(12):49-49
研究表明,婴儿从3~4个月开始就能分辨色彩,3-6岁的幼儿大多数容易被颜色的强烈感所支配。这说明幼儿对色彩的反应是强烈而敏感的,具有辨别色彩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中重视色彩教学.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为其日后艺术才能的发展和人格塑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认知和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中,色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了解了色彩的特殊功能,有利于唤起幼儿最初学习的兴趣,同时色彩也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促进、激发的作用.明快鲜亮的色彩会带给幼儿轻松愉悦的感受,刺激其追求美好的事物欲望,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幼儿读物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媒介,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发挥幼儿读物的作用,利用孩子对色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某幼儿园126名4-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辅之以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进行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1)4-6岁幼儿在美术作品中最偏好的颜色是红色和黄色,其次是蓝色、绿色、粉红、橙色、紫色、黑色。(2)不同年龄幼儿除了橙色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颜色均有显著性差异。(3)不同性别的幼儿在美术作品中对于色彩的偏好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男幼儿比女幼儿更喜欢黄色、蓝色,女幼儿比男幼儿更喜欢红色、粉色、橙色、紫色、绿色、黑色。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国民素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素质提升的过程中,教育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所以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幼儿教育中,美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对于色彩的认知程度比较低,而其是培养孩子们美术能力的关键,对此,需要加大对幼儿色彩教育的研究力度,注重幼儿对色彩的辨别能力,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幼儿绘画色彩具有发展阶段性、主观倾向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我们根据这些绘画特点,教师对幼儿绘画色彩的指导可以让幼儿多感受色彩的丰富性,从欣赏的角度引导幼儿关注色彩的应用。通过生活素材让幼儿感受色彩的重要性,能大胆、自如的运用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色彩是美术课程的核心,它可以提高幼儿对审美的认知以及色彩的感知。就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力与表现力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旨在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色彩运用较之其他绘画技能技巧更为重要,它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人从环境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约80%)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觉(即色觉)在视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觉,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可以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在此同时,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曾彬  韩露 《少年世界》2014,(3):8-10
本研究随机选取某幼儿园126名4~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辅之以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进行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为:4~6岁幼儿在美术作品中最偏好的颜色是红色和黄色,其次是蓝色、绿色、粉红、橙色、紫色、黑色。不同年龄幼儿除了对橙色的偏好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颜色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的幼儿在美术作品中对于色彩的偏好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男幼儿比女幼儿更喜欢黄色、蓝色;女幼儿比男幼儿更喜欢红色、粉色、橙色、紫色、绿色、黑色。除粉色外,幼儿的年龄对其余颜色的偏好均有影响,幼儿的性别对粉色和紫色的偏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色彩对人的心理可以产生物理的、情感的和意象的影响。这对于建筑和城市色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11.
运用视觉传递、游戏、互动合作等形式,通过反复的色感刺激和色彩练习,可以提高特殊儿童对色彩意义、象征、感观、运用等方面的理解和认知.诱发和挖掘特殊幼儿的色彩潜能,使之初步学会感知周遭环境的冷暖变化,从而改善润泽人生的色彩,更好地培养阳光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色彩信息的语义特征对个体的认知加工和情绪有影响.依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将心理辅导专题内容与色彩心理效应结合起来,开发中学五彩心理课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孙彩云 《文教资料》2010,(29):102-104
本文以色彩在板式家具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变化为启示,以心理四原色及黑白灰为例,分析了色彩心理对消费者的影响.并结合国内板式家具市场的现状.论述了装饰性色彩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而分析了板式家具利用装饰性色彩进行设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板式家具在注重人性化设计、善于运用色彩规律的同时.挖掘色彩装饰性所具有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广告设计的色彩选择对于产品的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主要是来自消费者对色彩的偏爱,而这种偏爱又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所以,广告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并有效地运用这些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色彩。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探讨地域性色彩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每个正常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感知都始于色彩,在绘画活动中,他们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是不稳定的,而对色彩的感觉则始终有一种向往,偏爱而热情,虽然那种感觉仅仅是粗线条的,色域也不宽。十岁左右的儿童进入了色彩感受的飞跃时期,因此,抓住四、五年级学生的最佳年龄阶段以色彩为主要手段,培养其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想动手体验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实际上幼儿在三四岁的时候对颜色是非常敏感的,这时候在美术活动中加入色彩的教学能够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还能够利用色彩来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但是目前很多小班美术教学中关于色彩的使用却非常少,小班幼儿的色彩教学真的很难开展。之后我也深深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大多是从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去考虑小班幼儿的色彩教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小班幼儿的具体实际。小班幼儿年龄小而且自觉性差,对他们的美术色彩教学完全不能照搬大龄儿童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创新教学方式。只有符合他们具体情况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发挥幼儿潜能、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卡兰 《文教资料》2011,(31):119-120
创造一个适度的空间环境.使幼儿在这个空间环境里逐步感受到色彩的美妙和丰富的色彩世界。优美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能促进人类健康的情绪情感.调节和丰富精神生活,建立健康的心理。色彩是流动的音乐,能使我们陶醉和喜悦,我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色彩.色彩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应用色彩所具备的感情倾向能帮助我们选用色彩创造适合的环境,利用科学正确的调色方式更好地利用色彩的特性创造完美的适合幼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学通常侧重有益于注意的方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环境、色彩、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等方面进行整合论述。对怎样利用色彩构建有利于幼儿园教学的良好环境,科学引导幼儿,在幼儿教学中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班幼儿色彩运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本文介绍了从创设一个丰富的色彩环境;进行有趣地涂色练习,提高涂色技能;尝试多种绘画形式,体验色彩的艺术魅力;色彩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整合等五个方面入手提高幼儿色彩运用能力,促进幼儿色彩感知觉的发展,收到良好的成效,并对今后的色彩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学前儿童色彩情感认知力和表达力为目标,从学前儿童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入手,引导其认识现实世界中丰富的色彩表现,树立正确的色彩价值体系,并启发其通过色彩来表达自我内心世界的心理体验,进而促进学前儿童早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