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洞新说     
牛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2004年7月21日当众宣明,推翻他1975年赖以成名的黑洞理论。霍金关于黑洞新理论的发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黑洞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我想报告的是,我已经解决了理论物理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2004年7月21日,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大会上,坐在轮椅上的霍金,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详尽地讲述了他的关于“黑洞信息悖论”的新见解。这一报告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格外关注,是因为“黑洞信息悖论”恰恰是霍金的勇气:推翻自己!霍金本人提出的。现在,他推翻了自己原来的观点。尽管对他的新见解科学界未有定论,但作为一个著名科学家,霍金勇于承认错误,甚至推翻自己原有观点的勇气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有趣的是,这也意味着他输掉了与美国物理学家约翰·…  相似文献   

3.
《时间简史》的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30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黑洞蒸发-消失理论,他认为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考虑,黑洞能够辐射(即著名的霍金辐射)-由于量子作用,啤酒黑洞物质、恒星黑洞物质等都开始辐射,开始蒸腾,四溢。但根据计算显示,这种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打赌     
“我想报告的是,我已经解决了理论物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2004年7月21日,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大会上,坐在轮椅上的霍金,用这句话做开场白,详尽地讲述了他的关于“黑洞信息佯谬”的新见解。这一报告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格外关注,是因为原有的黑洞信息佯谬恰恰是霍金本人自己提出的。现在,他改变了想法,推翻了自己原来的观点。尽管对他的新见解科学界未有定论,但作为一个著名科学家,霍金勇于承认错误,甚至推翻自己原有观点的勇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有趣的是,这也意味着他输掉了与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普雷斯…  相似文献   

5.
宇宙中的黑洞是死亡恒星引力崩渍的产物, 是个无底的时空深渊, 是由于物质引力完全坍缩之后在空间产生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引力吸力如此之大,以致无论是物质,还是光或其他信息裁体都无法逃离。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黑洞会辐射能量,最终会被完全“蒸发”掉,会一直不断地逐渐地将它的能量散发掉,直到最后发生一次放射性大爆发而灭亡。  相似文献   

6.
该文讨论了变加速直线运动带电黑洞的霍金效应 ,给出了事件视界和相应的温度分析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情况 .发现带电黑洞的霍金温度不仅依赖于时间 ,而且依赖于极角 .当黑洞内外视界接触时 ,霍金温度为零 .在某种条件下 ,黑洞视界与 Rindler视界温度相等 .零温黑洞与 Rindler视界接触时 ,霍金温度为零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这天正巧是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霍金现任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当代引力物理权威,其主要贡献是黑洞的霍金辐射机制和宇宙创生的无边界设想。他的《时间简史》是当今世界最知名的科普著作。应该说霍金是不幸的:得了卢伽雷病,全身瘫痪,被禁锢在轮椅上达40年之久,虽然可以听,但无法说话。然而他又是有幸的:他有爱他的智慧的父母——他们从小就懂得教育,更懂得怎样坚强地面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引导残疾的儿子扼住命运的咽喉,挑战生命的极限,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震惊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科学家、剑桥大学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近日表示 ,人们在创造转基因人类方面将展开竞争 ,这也可能成为未来各国政府难以对付的社会问题。应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 ,霍金在白宫就预测未来千年科学进行演讲时发表了上述观点。霍金认为 ,人类自然进化十分缓慢 ,过去 1万年中 ,几乎没有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不久将被改变。霍金指出 ,未来千年人们将“驯服”自己的 DNA,控制自己的进化 ,同时改进基因 ,增强其脑力和体力。霍金在演讲中说 :“我们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 ,在此历史时期中 ,我们将有能力加强人类 DNA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霍金的赌注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WilliamHawking,1942-),其最大的贡献是关于黑洞的研究。他曾提出两条有趣的观点:其一,宇宙大爆炸发生之际,各种质量的黑洞都有可能生成。因此,在宇宙空间里应该存在“微型黑洞”。其二,黑洞可以“挥发”掉。质量越小,“挥发”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0.
一个坐在轮椅上,不能说话,不能动弹的人,却因为科学上的成就被誉为“当代的‘牛顿’“”活着的‘爱因斯坦’”。他,就是英国著名的宇宙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史蒂芬·霍金(Stephen H 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  相似文献   

11.
有些高考物理试题对考生来说,突破的难点不仅在于题中物理过程的复杂多变,更在于这类试题中物理条件的隐散难寻·如何迅速识破高考命题中的隐含条件?仔细审题,从关键词语、物理模型、现象、状态、过程中去寻找挖掘,化隐为显,从而获得突破·一、隐含在物理现象中研究物理问题总是从分析物理现象开始的,这些现象本身就包含了解题所需的已知条件·深刻领会物理现象的含义、产生原因和条件是获取已知条件的关键·例1天文学家根据天文观测宣布了下列科研成果:银河系中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距“黑洞”60×108kg的星体以2000km/s的速度绕其旋转…  相似文献   

12.
“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的同时,会给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高尔基语)霍金第三次来华,使得“霍金热”再度掀起。1974年,霍金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进展,这篇论文也因此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1988年,霍金的惊世之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问世,这本著作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成就,必定首先来自于理想的坚定,也来自于充分的自信。“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这是哈姆雷特几百年…  相似文献   

13.
黑洞     
虽然,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有人讨论了现在称作黑洞的概念,但“黑洞”这个名字是到了1967年才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讨论了变加速直线运动带电黑洞的霍金效应.给出了事件视界和相应的温度分析了一些特别有趣地情况.发现带电黑洞的霍金温度不仅依赖于时间,而且依赖于极角.当黑洞内外视界接触时,霍金温度为零.在某种条件下,黑洞视界与Rindler视界温度相等.零温黑洞与Rindler视界接触时.霍金温度为零.  相似文献   

15.
走近霍金     
感谢《今日中学生》杂志,让我有机会系统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一书中大家能看懂的点滴内容。正当我想搁笔时,霍金教授来到了中国,盛夏8月的神州大地因此掀起了科学风暴,从南到北,“霍金热”热浪滚滚。  相似文献   

16.
霍金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学的过程中,他提出了黑洞辐射理论,因此人们把黑洞辐射称作霍金辐射。本文分析了霍金辐射的提出及其本质,同时试图对霍金辐射作出哲学上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黑洞问题,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家霍金(Hawking),提出了与他在1971年引入的“黑洞量子力学”大相径庭的观点,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有关资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题 1997年8月26日在日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上,德国 Max Plank学会的一个研究组宣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他们的根据是用口径3.5m的望远镜对猎户座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星体进行近六年观测所得到的数据,他们发现距离银河系中心约60亿公里的星体正以2000km/s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根据上面的数据,试在经典力学范围内,通过计算确认,如果银河系中心确实存在黑洞的话,其最大半径是多少?(引力常数G=6.67·10-20km3·kg-1·S-2) 提示1.黑洞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天体,其表面引力是如此之强,以至包括光在内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其引力作用. 2.计算中可采用拉普拉斯经典黑洞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在黑洞表面上所有物质,即使初速等于光速c,也逃脱不了其引力作用.(99年全国初物竞)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2000,(3)
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999年7月24日说,物理学正面临40年来最大的挑战,这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宇宙理论。他说,为了理解这个宇宙,必须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与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联系起来。 霍金是在德国波茨坦大学举办的“弦99”国际理论物理会议上发表闭幕演讲时提出这一观点的。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探讨弦理论的重要性,并试图以弦理论为基础建立统一的力场理论。 由于身患神经性全身肌肉萎缩症,霍金只能借助轮椅上的发声计算机演讲,他的讲话引起了人们异乎寻常的兴趣。 霍金在讲话中指出,物理学家至今还没有对宇宙是在无限膨胀还是不断收缩这个问题达成统一。霍金认为,宇宙的未来取决于它所含的物质,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恰如环绕地球可以无休止地旅行一般,人们不能划定宇宙的边界。  相似文献   

20.
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的重要一条要求是“丰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也有“材料丰富”和“材料新鲜”的具体要求,但我们一些学生的作文,或腹中空空,下笔无言;或材料陈旧僵化,毫无新意,其材料库里就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等寥寥几员大将;或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所以,要让作文升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用好材料,化平庸为神奇。一、熟中取巧,借教材生辉语文教材和读本中有很多材料信息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如:史铁生、海伦·凯勒、霍金都是身体有残疾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的优秀人物,可以在“坚强·意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