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07,(9):60-62
<正>国内大部分报社已经采用新闻采编网络系统,实现了报纸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报社上了采编系统平台后,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编辑记者及报社领导查寻相关数据提供了方便,但报纸上的重稿、差错仍时有发生,有些报社甚至出现了签发后的大样文件被修改的人为事故。如何提高报纸的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困扰很多报社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通过比较报业系统流行的几种工作量统计方法,对深圳商报全文检索系统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完成了深圳商报社工作量统计系统,并使其和检索系统融为一体。从实现的技术角度来讲该系统并无渲染之处;而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对于已经应用了检索系统的报社来说,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闻采编信息网络的安全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新兴的“第四媒体”对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为增强报纸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办报效率,越来越多的报社在组建并完善新闻采编网络信息系统。在网络化建设中,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直接威胁着新闻采编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新闻采编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在给报社带来可观效益的同时,也给报社带来了信息安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报社的新闻采编综合业务网络建设,在报业发展中已成为采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说告别铅与火是一次革命,那么丢掉纸与笔,采编网络化是第二次革命。传统上审稿、改稿、画版样是编辑的事,打字、组版是操作员的事,分工明确,要编辑自己组版是大材小用,拿工程师当泥瓦匠用等等,更何况还需大笔资金,阻力主要来自编辑人员和部分领导。报业采编手段的现代  相似文献   

5.
郭伟 《新闻知识》2006,(4):75-75
宝鸡日报连续三年在全省印刷质量评比中夺冠,读者每天能按时阅读图文并茂、质量上乘的报纸,从中吸收精神食粮。这除了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和全社同仁的共同努力外,也与印刷工人的默默奉献分不开。大家也无不称赞自己的彩印车间主任王祥利,他真正是报社彩印车间的好领头人,报纸印刷质量的好把关人。2003年报社在厂里组建东方机彩印车间,决定由年轻职工王祥利担任东方机机长,他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宝鸡日报是市委机关报,是广大读者多年来十分喜爱的一张报纸,数次被评为“陕西省一级报纸”,而能否将这张报纸印刷得好,使之锦上添花,就看他和彩…  相似文献   

6.
孙世恺 《新闻界》2000,(1):9-10,15
当今,报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哪家报社在竞争中赢得广大读者,哪家报社才能在新闻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在新闻事业发展中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这种新闻界的竞争,表现在报纸的宣传报道质量和发行数量以及广告拥有额上,其实质是新闻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用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来调动采编人员最大的活力和创造性,把报纸办得出类拔萃,拥有更多的读者,促使更多的客户愿意来刊登广告,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许多地方性报社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些年来大刀阔斧对采编人员管理进行改革,采取多种举措激励新闻队伍,使报社充满生机,提…  相似文献   

7.
太原铁路局是伴随着全国铁路体制改革于2005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新铁路局,《太原铁道报》是在原太原铁路分局的基础上由分局报社变成路局报社的。报纸为周二刊对开大报,每逢周三、周五出版,发行量2.2万份。近年来,报社和报纸以及报社采编人员的新闻作品多次荣获国家、部、局、省、市奖励,企业领导和职工对报社工作非常认可,对报纸质量经常赞赏,这些都缘于我们的办报方针和办报理念。我是2001年初到报社任职的,在此之前,只是喜欢新闻工作,业余时间写过点新闻稿,既不是科班出身,又无经验可谈。我和同志们对报纸定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经过…  相似文献   

8.
在我党我军的报刊发展史上,军区军兵种报社一直是支骨干力量,在舆论阵地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并且磨砺出一支特别讲政治、特别重业务、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新闻采编队伍。面对当今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崛起。军区军兵种报社的新闻采编队伍建设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打造高素质的采编队伍。  相似文献   

9.
倡导报社的采编人员研读新闻史,有助于完善采编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新闻理念,有利于培养专家型人才,从而推动报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UPS在报社网络中心的应用 现在全国省级以上报社基本都建设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采编系统,实现了报社丢掉“纸和笔”的第二次技术革命。采编系统的应用使报社的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存储更为集中,为了保证报纸的出版时效和出版安全,核心设备的不间断运行成为必须,不间断电源供应(UPS)成为采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比一两台服务器更为重要的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11.
叶程鹏 《传媒》2003,(3):36-37
报纸质量是办报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报社事业发展的生命。面对我国加入WTO和国内报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报业系统尤其是地市报社如何牢固树立质量立报的思想,着力推进质量带动战略的实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质量立报须把握好采编、发行、印刷、广告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与国际接轨,增强报社的竞争力,国内各级报社纷纷建起了报社内部局域网络。报社网络系统的建设因规模和资金实力不同,各方面的差异也较大,如果不切合实际一味追求系统的先进性,将会给报社带来较大的投资,相反,如果不顾系统的安全和性能,片面地追求资金上的节约,日后将会引起系统运行时故障不断,甚至耽误出报。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三昧》2005,(10):F0002-F0002
《平顶山矿工报》于1969年9月6日创刊。报纸每周出版5期,报社编辑部现有在岗职工69人,其中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56人。具有现代化的采编网络、数字化的摄影装备和精干高效的采编队伍。2002年改为彩报。1998年荣获全国“二十佳企业报”,2000年和2004年连获河南省“一级报纸”、河南省“最佳企业报”、“特别优秀企业报”。2002年至2004年荣获全国“先进企业报”,连续两届荣获河南省“十佳报纸”,这是河南省政府部门对报纸的最高奖励。  相似文献   

14.
“制播合一”是电视初始阶段的必然选择,这与报纸有着明显的区别。报社从建社开始就组建自己的通讯员队伍,只要有一定文化且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报社的通讯员;只要有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谁都可以向报社投稿。可以这样说,报纸历来都实行以稿酬形式相联结的一定程度的采编分离体制。而电视则不同,电视高科技、重装备、高投入的行业特征,使其他单位和个人难以介入其中。所以在我国,各级电视台在建立之后,只能采用自己制作节目,自己播出节目的“制播合一”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北省专业报有了长足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一批年轻记充实到采编队伍,给报业增添了活力。为提高专业报采编人员特别是青年记的采写水平,2006年6月8日,湖北省专业报协会组织了10家报社的10多位记,奔赴荆门市,开展以“湖北电力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为主题的“现场新闻采访写作竞赛”。  相似文献   

16.
河南日报改扩版以来,报社采编人员在报社编委会的领导下,高擎“时代高度、中原导向”的大旗,以“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同行敬慕”为目标,不断更新新闻理念,在采访中注重“写事件、抢时效”,在编排上强调“增信息、重民生”,在工作中以“戒浮躁、出精品”为原则,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用信息大量增加,冗长稿件大大减少;鲜活新闻比比皆是,沉闷的消息难以寻觅。报纸的指导性和可读性空前增强,受到了省委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读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7.
6月20日,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军事记者》杂志社和人民武警报社联合主办的《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特别策划》研讨会在京郊香山举行。来自总政宣传部宣传局、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解放军报社、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各军区军兵种报社以及武警部队基层部队的代表和人民武警报社采编人员共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26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30多人提交了研讨论文。  相似文献   

18.
美国军用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发突然,举世震惊,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代表着中国武装力量的声音,围绕这起事件的新闻报道格外引人关注。因此,如何在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正确把握宣传基调、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对报社政治、政策水平,把握全局的能力,以及采编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的考验。在20多天的时间里,报社精心策划运筹,以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提高民族凝聚力,弘扬正义,激励士气为主旋律,组织了一场声势较大的宣传战役。回顾、总结这次宣传报道,可以从中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傅绍万 《青年记者》2010,(11):20-24
对报社、报人而言,现在是个百舸争流的年代,现在是个众说纷纭的年代,现在是个大变局的年代。报社向何处去?报人向何处去?困扰着每一个报社、每一个报人。变局,考验人的选择。而做出什么选择,除了市场的考量,更取决于报社、报人所秉持的价值观。5月7日,大众报业集团"队伍建设年"培训班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与集团全体中层干部和采编人员面对面交流。此文即是傅绍万同志在培训班上的讲话,特予刊发。各家报社情况不同,但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一样的,相信此文对业界同仁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观察报业人才竞争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报社人才主要来自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经几年较系统的新闻业务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新闻报道理论,报社对他们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技巧方面,即如何就一新闻事件报道得更好、切入角度更新、文字写得更优美流畅等等。但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报业的集团化经营、企业化运作,报业集团仅仅有新闻学人才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报业市场化的需要,报业对人才需求出现复合多元新态势,既招收新闻学人才,也延揽有其它学科背景包括会经营管理的人才,以满足报业集团做大做强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