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傩是中国最古老、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类文化现象,起源于史前社会原始初民所信奉的驱赶巫术。在万物有灵观的驱使下,融汇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意识形态,在传承流变中滋生出傩戏、傩歌、傩舞等文化形式,形成丰富深刻的傩文化体系。还傩愿属于傩文化支系,是盛行于湖南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酬神还愿仪式,具有明确的仪式主题、庞杂的信仰体系及完整的仪式流程。本文主要对湖南省凤凰县禾库镇龙角村还傩愿仪式进行调查研究,并介绍湘西苗族地区还傩愿的仪式主题和信仰体系,为深入研究傩文化、还傩愿仪式以及湘西苗族地区的区域文化做出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傩是中国远古时期先民们全体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它存在于多个民族之中。近年来,关于土家、苗、侗、仡佬、汉等民族的傩文化研究已经大规模展开,而关于瑶族傩文化的广泛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开发。瑶族与巫傩文化渊源颇深,巫傩与道教关系更是紧密。本文从瑶族与傩文化的渊源以及傩文化与巫、道教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傩文化保护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立足韩国古代的傩文化,重点分析韩国的古代傩俗,特别是葬傩俗。韩国的驱疫和送葬是全部从中国引进的两大傩事,形式与中国大体相同,但葬傩俗的形式和相关史料记载却比中国的更加丰富。所以,本研究从葬傩俗发展的背景、火葬制度、送葬的程序及丧服四个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高丽时期葬傩俗进行探讨,介绍当时的葬制,揭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状况,并进一步讨论当时中国对韩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思炎 《文化学刊》2009,(2):127-130
南京高淳县是鲜为人知的傩文化传承区,其傩舞、傩祭活动构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以祈福禳灾为追求的“跳五猖”和以驱蝗护农为要旨的“大王会”,分别以场次、步阵和“魁头”、祭仪成为当地傩舞和傩祭的代表。它们均以木雕面具为道具,以舞蹈和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民俗、宗教、艺术的一统,也表现出乡傩的古奥和神秘。  相似文献   

5.
论萍乡傩舞的健身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萍乡傩舞的宗教诉求是为了娱神祈福、驱邪纳吉,但客观上,萍乡傩舞又体现了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文化元素,对人们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范春金  秦丽萍 《职业圈》2007,(11X):83-83,64
萍乡傩舞的宗教诉求是为了娱神祈福、驱邪纳吉,但客观上,萍乡傩舞又体现了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文化元素,对人们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面具,是世界上自古就有的一种艺术文化表达形式。这种艺术文化符号在贵州各族傩文化中多有运用,而非洲传统木雕的面具作品也十分丰富。两者都属于特色鲜明甚至小众的艺术作品,且其中也不乏成功的艺术品销售或其他方式的商业价值转化案例。本文通过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艺术构成、商业价值成功转化案例,探讨民族文化艺术被成功商业化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流传于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傩舞,是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向人们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这种民间风俗,折射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生态的深深眷恋。至今尚存在于青海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样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狂欢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与傩段宝林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据《礼记》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伊耆氏即是尧,据今已四五千年。蜡祭在每年岁末(即腊月底,蜡通腊)...  相似文献   

10.
喜临江东,今夜星光灿烂,皓月横空,金秋分外光明。安徽省第十届运动会,让皖江澎湃,鸠兹沸腾。啊!江淮儿女,托起黄山梦,昂首挺胸,迎着奥林匹克风,向着五环旗,向着胜利——希望无限似潮涌! 芜湖,长江之畔的明珠,芜湖,海纳百川的商埠。两千年历史文化的底蕴,孕育了这片希望的热土。改革开放如春风化雨,与时俱进,古城复苏;都市风光景色殊!傩舞,是古时的一种民间艺术,在芜湖地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在外宣品制作上,既抓数量,又求质量,在“精”字上做文章,向精品化、规范化、系列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5年电视专题片《啊、池州》在安徽省外宣品制作评比中获一等奖,1996年《九华山人过年》电视片获“开放的安徽”电视大奖赛二等奖。另外,电视专题片《中国巫傩文化调查——贵池篇》、《秋浦仙境》、《金地藏足迹》等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对外节目中播出。《中  相似文献   

12.
岁月吉光     
申俭 《文化交流》2022,(1):80-81
新岁之际,总是让人油然而生对时光的追忆,对亲朋好友的挂念.九百多年前的杭州市老市长、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写他过春节时的感喟:"残腊多风雪,荆人重岁时.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责无旁贷,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和重要使命。地方高校特别是建校历史不长的地方高校更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重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守望大学精神,塑造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大连大学在发展的困惑和困难中促成了文化自觉,逐渐形成了一套由建设目标、大学精神、文化理念、文化载体、文化模式、行为风尚等共同组成的大学文化系统,先进的文化引领着大连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大连大学的文化建设实践表明,大学能够以和谐文化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以先进文化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可以让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伟 《生态文化》2011,(1):6-7,43
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文明在经历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后,正向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制度的总和。在生态危机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主要威胁的今天,专家们预言:生态文化将成为本世纪人类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也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10,(5):189-191
防文化侵略,止文化泛滥潘德东在2010年7月1日发表的题为《防文化侵略,止文化泛滥》的博文中指出,文化侵略,作为名词,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作为动词,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生化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韩剧……有意无意“入侵”中国,导致部分民众精神城池失守、思想领土沦陷。一面是外来文化在入侵,一面是本土文化在流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脐带被人为割断,民族文化的基因被无情抛弃,滋生了一大批“伪文化”——打着文化的旗号,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幌子,干玷污文化、糟蹋文化甚至根本与文化不沾边的勾当。  相似文献   

16.
山东是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激昂向上的现代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具有开展文化外宣的优势和条件。山东的文化外宣工作同全国一样,启动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同步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近年来,山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外宣精品,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外宣工作,对于展示山东良好形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论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研究和融合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文化的创新使得大学的功能丰富而多元。作为先进文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中国的大学必须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先进文化,塑造全民族深厚、广阔、灵慧的精神空间方面,担当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高扬思想、文化的旗帜和精神的风帆,引领时代与社会前行,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8.
钱雷冰 《职业圈》2011,(32):21-21
一、清醒认识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明确主攻方向。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专业艺术来说,群众文化工作面向基层、范围最广、服务对象人数最多,抓住当前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功能、作用,对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开渔节不仅是渔民文化、渔村文化、渔业文化,更是大海的文化。祈福大海,保护海洋,正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愿。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09,(5):191-191
束学山在《国学》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山寨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贴牌后进入市场,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后,盗版、侵权就更加堂而皇之了。山寨文化不过是美化山寨产品的一件美丽外衣,在骨子里,山寨文化和山寨产品一样,是缺乏创造和自信心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