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元元  刘小丽 《职业圈》2008,(4):192-193
文章提出高校作为传递、传承文化的主要栽体和专门场所,应该把戏曲文化欣赏和戏曲文化研究作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芗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戏曲艺术,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歌唱和舞蹈。戏曲艺术把戏剧的写实内容和歌唱、舞蹈的形式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戏曲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它是再现艺术,但同时表现的因素也十分突出。戏曲艺术不但要忠实地再现生活,而且要在舞台形象中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戏曲艺术是再现中有表现。戏曲艺术不完全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高校作为传递、传承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专门场所,应该把戏曲文化欣赏和戏曲文化研究作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雪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若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确是一个细致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戏曲是一种以文学、舞蹈、音乐、美术高度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要想把这种艺术通过演员集中地而又生活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并能深深地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实属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戏曲演员首先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唱、做、念、打”。练好这四项基本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中,诞生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表现方法,尤其是戏曲程式的运用,更是戏曲表演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将戏曲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通过唱、念、做、舞(打)等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还以生活为视角,从表演出发,创造出一系列堪称世界一绝的戏曲程式动作,贯穿于传统表演艺术的手、眼、身、法、步之中,以强化演员的表演和舞台人物性格塑造。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戏曲程式是中国戏曲艺术所独有的,传统戏曲中最具魅力的,也是最具表现力的舞台艺术手段之一,是我国戏曲艺术殿堂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戏曲表演中的许多程式化动作,均来源于日常生话的习惯性动作。 戏曲表演中的许多动作是将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加以提炼,附之以特定的艺术形式中,表述为戏曲的程式化语言,让观众一目了然,理解那些经过加工了的动作所表述的剧情含义,人们日常生话的口语:打圆场,实际上已经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程式化动作反馈于日常生活语言。但戏曲舞台上的圆场已经与日常生活语言中的圆场有着不同的含义了。  相似文献   

7.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是由扮演角色的演员在舞台上当众说唱台词,表演动作,完成故事情节而反映生活的艺术。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涵盖集体艺术和演员表演艺术,通过载歌载舞、唱、做、念、打俱全,使得戏曲艺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比如《白蛇传》一剧,是集文武戏一身,唱、做、念、打并存。  相似文献   

8.
从事戏曲化妆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对戏曲化妆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戏曲的脸谱,古代人物的装扮、造型、有着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风格,用戏曲专用油彩勾画出各种人物脸谱,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又能反映人物的品性。白脸、红脸、花脸、各种谱脸,能体现出人物的忠贞、奸险、善良、丑恶等。脸谱象一幅图解,在叙说着历史人物,也在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用油彩化戏曲妆是中国戏曲的独有的风格,百年历史流传至今。演员们对用油彩化妆一直都存有异议,用油彩  相似文献   

9.
戏曲是一门特殊而复杂的艺术,它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世界。戏曲中的人物,既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地下冒出来的。而是人生活中(历史的生活或现实的生活)引发出来的。然而,戏曲中的人并不等于生活中的人。如果说生活中的人是“自在人”;那么,戏曲中的人则是演员运用戏曲的表现形式、夸张、虚拟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人类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另外两种也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戏曲代代相传深入人心。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综合融铸了中华民族自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戏曲艺术渊远流长,不论是国粹京剧是地方戏曲都传承着古今中国的民风民韵,见证着艺术的发展。戏曲艺术不同于其它的  相似文献   

11.
戏曲目录体批评是中国戏曲批评中很重要的一种批评文体。它勃兴的原因在于:戏曲的兴盛为剧目的著录奠定了基础;彰显盛世芳华的需要;为戏曲作家树碑立传,抬高戏曲作家、作品社会地位的需要;戏曲自身繁荣发展的需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戏曲化妆是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化妆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那种脸上涂点油彩就行了的做法,通过多年的化妆工作经历,使我更深层次对化妆艺术的理解,重新审视化妆工作的艺术性,提高对化妆艺术的认识。 一、化妆设计与导演的关系 每台戏的化妆设计,设计者必须认真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及时代背景,人物的年龄结构变化,其中包括朝代、民族、地域等诸多要领,切不可不作任何分析,凭空想象,进行设计。通过对剧本的理解,首先要与该剧导演进行人物化妆设计的沟通,倾听导演的意见和设想,这样能使全剧人物化妆造型达到统一,使设计者在创作上能有机的结合,接近导演的整体构思,使全剧更完整,更协调,按导演的要求,充分体现剧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及人物个性。大型传统庐剧“休丁香”剧中  相似文献   

13.
北京戏曲博物馆设在北京湖广会馆的昌阁、乡贤祠里。在这里,可以参观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及名家传记、戏曲物、戏曲服饰、戏曲乐器等。展厅里陈列有诸多京剧名家的演出剧照。其中《瘦云轩受贺图》、《立言画刊》、内廷供奉腰牌、宫廷御用唱机、中国四大名琴等,可谓梨园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戏曲序跋体批评是载于戏曲文献正文前后,由作者自己或他人所写的对戏曲文献正文具有说明、议论或叙事功能的批评体式。其勃兴的原因主要是戏曲文献的大量存在为其奠定了基础、为戏曲正名的需要、彰显戏曲教化功能的需要、戏曲繁荣发展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15.
论二十世纪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本世纪初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问世后 ,戏曲便从传统曲学的附庸地位脱离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戏曲史的研究 ,从一开始就同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分不开。本文既对近百年来戏曲文献学的发展作了概括的论述 ,又展示出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一种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程式但戏曲却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艺术。戏曲的形式美集中的表现在它的程式上。无论剧本创作、演员表演、音乐伴奏、人物造型以及道具的运用等等,无不具有一定的规格和固定的程式。但是,如何正确使用程式合理编排程式动作,避免程式动作的僵化是当前戏曲艺术的关键所在。“程式”并非一层不变的。一些新的程式足以鲜明地、艺术地很有力量的表现现代人物。  相似文献   

17.
魅力戏曲     
中国的战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随着历史的演化,到1000多年前的宋朝,已经形成了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3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同时在社会上逐渐产生了职业化的演员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随着地方戏的发展,安徽、湖北等地的戏曲发展到了北京,在19世纪初形成了京剧。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的艺术家和民间演员都对它进行着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逐渐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转型要遵循科学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无论承认与否,戏曲在今天已经渐渐显出衰老的迹象,曾经庞大的观众群逐步消解,青年中喜爱乃至愿意接受戏曲的人也凤毛麟角,十分难得。作为我们这些在孤独寂寞中耕耘的戏曲人,既心酸不忍,又意气难平,戏曲真的失去了生命力了吗? 这个问题,在我1996年11月参加基训的受伤右腿跟腱断裂之前,并没有思考过。在养伤期间因为担心不能回到徽剧舞台上去,我十分焦躁,焦躁过后,沉静下  相似文献   

20.
戏曲音乐改革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唱腔的革新创造;一是乐队伴奏的丰富与发展。其中,唱腔的革新当然是首要的,乐队的丰富与发展则是从属的,与之相适应的。但另一方面,也不是说乐队的伴奏问题就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因而可以忽视乐队问题的重要性。它毕竟是构成戏曲音乐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唱腔艺术的创作发展中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