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全新的文化生态。当代中国大众社会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应然与实然背离倾向,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或然与必然的统一性。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和功能控制,在大众文化语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策略上要实现理论内容生活化、理论形式商品化、传播手段电子化、大众文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性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性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挑战王宁后现代主义于八十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已经在中国文化和文学中产生了种种不同的变体,其中之一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以及其对精英文化的挑战,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当代文化格局的多元共存之景观。毫无疑问,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合流...  相似文献   

3.
当下,大众文化对大学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大学生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甚至制造的最活跃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到大学文化的独立发展。大众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更多的重视,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以后,我国经历了一场弃旧革新的五四运动。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传统的旧派通俗小说逐渐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旧派通俗小说的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以张恨水为首的一系列作家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也积极对旧派通俗小说的革新予以继承,从而找到了旧派通俗小说向现代性转换的方式。本文则以张恨水的代表作品《啼笑因缘》为例,简要分析旧派通俗小说的现代性转换历程。  相似文献   

5.
当下,我国的审美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状态,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图谱。其中,大众文化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传统审美价值体系与文艺创作批评体系因而被逐渐消解,突出地体现在批评精神和批评经验上。在大众艺术市场背景下,如何从艺术生产的角度分析维持批评自主性所遇到的困境,是文艺批评工作者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08,(3):148-148
杨秀香在《光明日报》2008年1月8日11版理论周刊上撰文指出: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模糊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这种模糊是通过艺术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文化研究中,伯明翰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是重要领军力量,他们的理论研究为大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式与途径,他们是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流。文化工业的提出让法兰克福学派有了理论指向,伯明翰学派则开辟了文化研究的先声。这两个学派对大众文化的认知代表了西方学界的基本立场,两个学派的研究既有共通之处,又在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研究、理论视角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比较两个学派的异同可以进一步进行大众文化的理论范式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2,(3):43-43
邱野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主潮,媚俗语言大量出现在社会文化各个领域。从模因论的维度,运用模因选择三因素解释媚俗语言产生和传播的现象,并以大众文化批判的哲学视角,分析媚俗语言模因选择三大因素,即模因本身的实质内容、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9.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其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主题,即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的一种文化批判,然后提出了"大众文化批判说"。他的批判理论核心对象是文化生活中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的大众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其目的是希望人民大众能够清醒并且摆脱束缚和控制,重获自由。当今我国社会大众文化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所以他的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大众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在大众文化建设进程中要批判接受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大众文化的先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玉 《文化学刊》2008,(4):52-56
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探索大众文化的本质。通过追溯文化的源头——神话与巫术,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兼其变异性,从而使陷入大众文化包围中的现代人有所规避。文章选取了主要的大众文化现象,就大众文化的各类文本,从巫术的施行者、施行方式和功能三方面剖析了大众文化的拟巫术特征,即由明星和大众共同发动的、用情绪化的动作和语言满足理性无法触及的心灵愿望的、一种类似于巫术的抚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1,(2):179-179
李曦在《东岳论》2010年9月第9期撰文指出,作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观念,是雷蒙·威廉斯为开展“文化研究”而从英国传统思想资源库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根据。这个观念与马克思主义有诸多共通之处,因而成为他后来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个观念对大众文化合法性的肯定还促成了当代西方思想学术界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2.
王路  洪晓楠 《文化学刊》2014,(4):155-167
当代文化新趋势的研究以全球化为背景,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发展的众多表现,如文化交流不平等、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经济间的一体化交融以及网络文化的形成等,由此指出,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主要表现为文化全球化、文化经济化与文化网络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经济化、网络化的一体化,对于每一个文化发展的新趋势都分别从发展历程、具体表现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韩流"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城市大众文化,以韩国文化的独特方式影响着世界。"韩流"自诞生起,就面临着诸多困境,韩国大众文化从业者为此进行了十分艰巨的探索和奋斗。韩国政府在促进本国大众文化流行发展,策划和推动文化产业的振兴及输出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韩流"十几年来如何避免止步于一时的流行,而成为一种不断散发出新时代魅力的大众文化潮流,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同时剖析"韩流"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不足及问题,这些皆可作为促进中国大众文化以及公共传媒娱乐业健康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11,(5):190-191
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肖鹰在2011年8月22日发表的《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的博文中指出,我们的文化生态还没有建立起一种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的环境.这就造成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敌对与恶性循环,对两种文化模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只有大众文化在一曲高歌,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媒介文化(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整合的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愈加丰富,且通过电视剧可以看到"新儒家文化"对剧中人物角色形象塑造的重要影响。"新儒家文化"与传统儒家文化相比,具有"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兼容并蓄、合作双赢"内涵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热播电视剧中主角形象塑造所展现的"新儒家文化"特征及"新儒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要准确理解约翰·费斯克的大众与大众文化的基本理论,一定要联系他的金融经济与文化经济的主要观点。可以说,其大众文化理论的精髓都是建立在这"两种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此,笔者就这两种平衡的经济、文化经济的话语结构及文化经济的抵抗式表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社会理论著称,主要受卢卡奇、黑格尔等多种思想的影响,其中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艺术等领域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本文就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形成、主要理论观点及影响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战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外交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历史经历、国际环境和观念形成三方面来考察当代中国的战略文化的形成。在不同的战略文化下,中国对国内和国际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映和政策表现。  相似文献   

19.
姚燕伟 《职业圈》2014,(5):127-127
作为一种群众化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的历史是很悠久的。而在当代社会,广场文化亦逐渐成为了城市民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主要探讨广场文化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以及它的主要功能,让人们能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0.
谭菲  郝利 《职业圈》2007,(4S):218-219
文章以社会文化发展为线索,探讨了社会文化对韩国当代德育影响的三个方面:儒家文化是韩国当代道德教育发展的摇篮;美、日德育文化是韩国当代德育的创新条件;独特的家庭文化是韩国当代德育的突出体现。在分析韩国德育特色的同时,也对中国提出了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