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华丽与朴实是相互对立的一组表现风格,它们在来自清散文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本文从音律、词汇、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朱自清散文中这一组表现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树立了“白话美文的艺术模范”。他的散文表现出崇高 的人性美,创造出动人的景色美,体现出文章的结构美,放射出悠扬的音乐美,极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女性散文创作是近年来常常引起关注的一个文学现象,其中斯妤的散文就以她对人生、人性的探索与思考,创新的文体风格和女性情怀的相结合,体现出独特而成熟的审美品格.本文试图从文体风格,创新意识,女性情怀这几个方面来解读斯妤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辩证哲学思想对设计艺术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儒家、道家朴素的哲学观在中国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应用广泛,对中国传统设计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设计师的设计方向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设计艺术的许多审美观点和艺术主张都是以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体现了中国设计风格的精神和面貌,尤其是道家的辩证思想对设计艺术的影响更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5.
作为民国时期的散文大家,中国传统文化在朱自清的散文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主基调,其中又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在他的散文中,总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整合各种先进文化为他所用。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创作风格又离不开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朱自清"风格即人格"的思想在多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发扬光大,在其作品中,涵盖了传统文化中君子的风骨和气节、道德修养、淳朴和诚挚的感情、逍遥之情和名士风流等多重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年青时的李乔因为家贫,无法继续在东陆大学预科的学业.在一位同学的资助下他历尽艰辛转道越南来到上海,进入立达学园学习.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聚集了一批进步的文化名人.李乔在这里初次接受了新思想新思潮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为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做好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准备.一九三○年李乔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未完成的争斗》,参加《现代小说》杂志的征文评奖,名冠榜首.上海求学的这段经历对李乔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确立为人民大众写作的创作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犁文笔自然明净而自成一派,被誉为"荷花淀派",其创作风格影响了一代人,在他晚年——77年以后,虽历经十年养病,又十年文革,仍抒怀人生、感念自然,风格更趋于沉静淡定,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散文"耕堂劫后十种"诸集展现于世,夹叙夹议之中,读文史、思人生,或叹或谑,启人心智。梳理其后期的散文,很多都体现了他"自然"的美学观:尊重自然生命、崇尚澹然无极、追寻和谐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为面,以西方建筑的时间发展为线,以西方建筑各时期的代表建筑为点,分析论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其风格演变的社会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在文学史是以闲适恬淡著称的,同样他的散文也带有浓郁传统的文化特色,在创作中体现了鲜明的闲适平淡的文化意蕴特征。这与他平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吸收以及他本人所追求的闲适平淡的世界观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本文主要从他散文在取材、语言风格、审美情趣三方面来论述汪曾祺散文对传统文化中闲适平淡的品质的继承及其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罗振玉的生平及学术成就,结合罗振玉的印作,从清代学术与艺术发展的视角对罗振玉的篆刻艺术风格以及书法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罗振玉将印章研究与学术研究熔为一体,印章风格与书法风格一致,从而启示当代的篆刻、书法学习者重新审视书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对当今学习篆刻者极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散文是90年代众多散文类型中的一个分支,相较于此前散文的语言方式,它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征,在世界汉语文学界掀起了新的散文气象。新生代散文作家们处在一个逐渐开放、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加之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文学观念及审美理念,具有不同于传统散文的艺术风格及价值观念。另外,他们在思维方式和写作策略上有极强的探索意识,勇于冲破各种固有的散文观念及模式的桎梏,将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淋漓尽致地流淌于散文作品中。  相似文献   

12.
舒婷散文从题材、视角、风格等几方面体现了女性文学的特点。然而舒婷对女性文学的误解 ,因而不能从清醒自觉的女性立场出发进行创作 ,又妨碍了其文章向成熟的女性文学的迈进。因此 ,女性角色形象的再辨认和重建在这里具有了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生存状态和理想人生胶着地关注和抒写,构成了桑恒昌抒情诗的主旋律。桑诗突出的艺术风格是奇崛。奇崛的艺术风格首先来自诗人的内在气质和诗的内涵的沉实与力度,还在于独特的语言风格、抒情方式和意象蕴含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散文创作的选材、立意、方法、作者的个性才情和读者的接受等方面入手,抓住真实/个性/自由/情趣四个特点,结合当代散文的发展态势散文文体进行探讨。真实性是散文安身立命的基础,真情实感是赢得读者的法宝;散文是最具个体化色彩的文体,作者的不同个性使散文风格千姿百态;自由是散文创作和接受的特点,也是散文魅力所在;情趣既是散文的点睛之笔,也构成散文的整体韵味。  相似文献   

15.
李元洛、雷达和阎纲是当代文坛知名的评论家,他们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文学研究、批评,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度过半生之后,他们都投身于散文创作,为当代文坛写意了一幅"另类"风景.李元洛的散文具有"诗意"风格;雷达的散文既是评论,亦是美文;"赞美亲情、赞美人性"是阎纲散文的写作基调.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作为宋代散文大家,他的为文和为人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仅就欧阳修的部分散文进行比较分析,从他的写实和抒情风格上追溯本源,探讨他对唐代散文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首先引入大众艺术和通俗艺术在当下中国的现状,以此为分析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对高殿才水彩画艺术风格的影响提供凭据,进而从俄苏艺术、美术整体评价标准和规则制度下的调节导向规律以及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与美学思想三个角度的影响出发,得出其作品雅俗共赏的体现是写实与写意、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统一的结果。进而分析其作品风格的四个实现方式,首先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思想原则,其次则是个人语言的运用,再次是色彩对于氛围的辅助,最后还有受众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世纪末罗可可装饰风格在法国兴起,并逐步发展到顶峰。由于当时欧洲将中国视为具有高势能文化的模范国家大加推崇,因此,在罗可可装饰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成熟的罗可可风格在改变了一种艺术风格的同时,也使得同一时期欧洲,特别是法国女性的服饰大放异彩。这种装饰风格的中国渊源以及它在女性服饰上的反映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滇中通海草书大法家阚祯兆在进京会试之前,一直遵循儒家崇儒致仕的理想,并将儒家思想外化成典雅沉着、华美畅达的草书艺术风格。他会‘试落第特别是隐居后崇尚道家,书法风格一变而为洒脱飘逸、平和简静。复出后,其书风愈加体现了一种中正典雅、从容洒脱、雍容华贵、流美畅达的个性追求。  相似文献   

20.
论设计艺术中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它的地域因素,也有它的社会因素,受时代的制约、环境的制约以及意志品格的制约。在一定条件下,设计艺术风格也会发生演变。每一种风格的形成与演变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客观性,这就是艺术的法则。任何缺乏风格的艺术都是不能长久的,都是不能得到认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