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润泉 《时代教育》2012,(20):62-63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要求,教育部决定自2010年起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好这项工作,成为摆在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近3年的体会,略谈在中小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必要性及工作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将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并推荐部分学校参加国家级评选,全面提升湖北省学校的艺术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当今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与方式的缺乏,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课程结构的一成不变,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新科技智能化的影响,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们的学生思想影响很大,导致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缺乏深刻、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索出艺术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式。加强艺术教育课程重构建设,增设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论课程和相关实践应用课程体系。从而达到促进艺术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复兴的战略目标,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教育为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并通过人才培养、科研与创作、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来现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学校艺术教育的许多可能性目标看,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认识提高。艺术教育目标维度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审美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二是情感教育,培养人丰富健康的情感;三是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四是文化传承的教育,植人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弘扬中华古诗词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感知诗词艺术的思想情感,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8.
《天津教育》2012,(4):74
弘扬传统文化,探索尚美教育天津市河西区湘江道小学是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天津市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天津市"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被誉为"国手摇篮"和"体育明星学校"。  相似文献   

9.
我校创办于乾隆初年,200多年的办学历史使学校拥有了丰厚的办学经验和浓郁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学校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教育传承工作中,围绕“真、善、美”的宗旨,树立了“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文化艺术教育办学理念,明晰了“传承汉水文化、开发艺术潜力、培养艺术情趣”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思路,围绕“加强文化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韩娇燕 《家长》2023,(8):112-114
<正>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开端,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学校和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大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增强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本文就幼儿美学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方式进行了探索,旨在丰富幼儿学习内容、提升审美能力及文化修养,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石琳 《上海教育》2023,(Z2):119-120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画、书法、篆刻、民间美术等都蕴涵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汇集成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学校美术课堂的学习、体验和创作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最有效方式。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也能充分体现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穿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核心素养时代,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中国画的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态度和认识,始终是美术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对基础美术教育而言责无旁货。  相似文献   

12.
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理应是学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策划者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浴火重生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它深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中,渗透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理应是学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策划者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浴火重生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它深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中,渗透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4.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特色活动为依托,逐步完善“五学并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学经典”“学书画”“学民乐”“学武术”“学棋弈”,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回归课堂。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临沂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试点学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学校,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根与魂。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物质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文化,还是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应坚持正确导向,传承文化经典;结合时代要求,力求浸润无声;尊重教育规律,满足迎合学生需求;整体协同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等。其实施路径包括: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发挥美育的铸魂功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弘扬美育的教化力量;提高创造创新能力,彰显美育的育人价值等。  相似文献   

17.
邹凌梅 《现代教学》2014,(12):12-12
毋庸置疑,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命脉。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学校,而课程的设置是突破的关键。当下,中小学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处于模糊不清的探索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浩瀚,在我们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课程内容应有不同的选择,从而实现有序推进。我们在制订课程内容时应有一个大方向,国学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应融合提炼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以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加强弘扬和传承。目前新教材还未发行,需要教师自主设计适合各学段学生学习的艺术课程。本文力图通过对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为设计艺术融合课程提供依据;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构建艺术课程框架提供理性思考,为艺术融合课程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细化小学阶段艺术教育,科学合理地设计一系列艺术课程教学案例等,从而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课程中的渗透与传承的必要性与具体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霞 《四川教育》2020,(4):74-75
隆昌市大南街小学始建于1906年,初址南关万寿宫。南关牌坊的深远凝重、古驿道的悠远深邃、“师范附小”经历,成就了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学校探索“外显性文化助力内隐性文化,养心育人”的文化建设理念,逐步形成了具有大南街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现代教学》2015,(Z1):81-82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文化认同、形成价值观的起步阶段,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提出"适应教育",建立艺术人文中心,构建促进学生心智转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一、重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的核心,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忘本。为此,我校通过建立艺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