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语义的反向引申表现在这些方面:由褒义引申为贬义,或者反过来;由肯定义引申为否定义,或者反过来;由未然态引申为已然态,或者反过来;由客观转向主观;由客体转指主体;由结果引申为原因;由特指引申为泛指,或者反过来;等等。成语语义反向引申的原因有:社会的发展;事物中对立统一矛盾体的表现;对象的改变;人的行为出格或过度;反向思维的活跃;“创造性”或“标新立异”的语用追求;某个语素意义的改变;等等。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上看,诗到词、曲的变化是:由典雅到通俗;由庄语到绮语到谐辞;由齐言到杂言;由写意到叙事。这种嬗变反映出古代文学由追求功利到追求审美;由尚雅到尚俗;由抒情写意到叙事写人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弄清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是有规律的,即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由理解到记忆的过程;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近代化是指传统封建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设,揭开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崭新篇章。其主要表现在: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专制神圣到民主共和;由君权至上到法律至上,由人治到法治;由等级特权法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人权;由行政与司法不分到司法独立;由司法中的专制主义、报复主义、惩罚主义、威吓主义到人道主义;由法律保护封建自然经济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诸法合体到诸法并存,建立“六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将由重知识传递向重人的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的表演向重学生“学”的指导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洼化转变。因此,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努力学习,以适应现代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是以知识信息为战略资源,依靠知识和智慧求生存、求发展的新时代。信息化时代要求培养信息型的人才,而信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化和重塑学生的学习角色和学习行为。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索取者;由观听者变为参与者;由墨守成规者变为探究发现者;由受控者(服从者)变为自由者;由单独学习者变为合作学习者;由依赖者变为独立者。  相似文献   

7.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民营企业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摒弃制约自身发展因素,从根本上实现五个转变:由家族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由盲目扩张转向理性发展;由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向依靠技术创新;由虚幻营销转向质量为本;由传统企业转向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8.
军队部分院校由学历教育到任职教育的转型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现三大转变,即教学目标由基础理论教育向实际应用教育转变;学习方式由一般学习型向深入研究型转变;教学模式由领学式向导读式转变。由此,教员、学员、教学环境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型,即教员由牵引型转为指导型;学员由被动接受型转为自主研究型;课堂由他主型为自主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共和国5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出现了五大巨变:1.战略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社会发展由封闭转向开放;4.国家管理由人治转向法治;5.人民生活由难以温饱到步入小康。  相似文献   

10.
要适应新课改的浪潮,历史教师应实现以下几个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向“合作者”转变;由“演员”向“导演”转变;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江河”转变;由“教科书的执行者”向“新课程的塑造者”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由“园丁”向“人生引路人”转变。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七大超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要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学生工作理念的超越:由事务管理型向研究型的超越;由"管理"学生向"发展"学生的超越;由灌输模式向关心模式的超越;由道德"说教"向道德"身教"的超越;由专职教育向系统教育的超越;由本土化教育向开放的国际化教育的超越;由以教师为管理主体向以学生为管理主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教语文很好玩的心境,往往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教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的,体现在从备课开始到上课结束的各个环节,包括:研读文本,由百思不解到豁然开朗的暗自惊喜;设计问题,由无所措手到纲举目张的自鸣得意;应对提问,由猝不及防到游刃有余的踌躇满志;讨论问题,由精彩纷呈到殊途同归的由衷赞叹;老文新教,由驾轻就熟到另辟蹊径的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要求教学范式实现根本转变,由“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由“教材”到“课程资源”);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  相似文献   

14.
从宋元话本到清代的白话公案小说,判官形象的发展和演变分为两个阶段:由宋元到明,判官形象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由边缘向中心靠近;由人上升为神。由明到晚清,判官形象由肯定逐渐转向否定;由中心向边缘外移;由神又下降为人。判官形象发生变化有社会环境、民众心理和创作主体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变革,传统的家庭伦理受到冲击和挑战,现代家庭伦理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家庭伦理价值观由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家庭伦理原则由家长专制向民主平等转变;夫妻伦理由重理轻情向重情轻理转变;家庭生活由亲子关系为中心向夫妻关系为中心转变;家庭伦理规范体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和谐课堂"是尊重学生生命本性,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助推学生迸发活力和智慧的课堂。构建"和谐课堂"的五个原则是: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氛围;运用交流与互动的策略;激发爱与被爱的感受;提升学习的乐趣和参与的热情;奠定成长与成才的基石。构建"和谐课堂"的五个方向是:由应试教学向能力培养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变;由灌输向引导转变;由"失败"向"成功"转变;由"偏爱"向"泛爱"转变。  相似文献   

17.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由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校企合作培养;由独立办学转向集团化、集约化办学;由大国办大教育转向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参与办强教育。  相似文献   

18.
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的六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实施者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这种挑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六个转变:课程教材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课堂教学由单纯传授式向师生互动式转变;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探究性学习转变;信息技术由辅助教学向与学科整合转变;教学评价由为选拔服务向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理念产生了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这一转变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在管理目的上,由以控制为目的向以开发为目的转变;在管理方法上,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在管理层次上,由靠人管理向以制度管理兼文化管理的转变;管理能动性上,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开发型的转变;在管理状态上,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在管理内容上,由对事的管理向对人的开发和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与变革引发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变化 :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 ;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 ;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 ;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构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教育体系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