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柯尔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大体为总体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三个阶段理论和社会革命理论,这些理论对当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当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柯尔施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背景研究,总结出他的思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但其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总的来说,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对我们的马哲学习具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严格科学意义的心理测量,却有丰富的心理测量思想,不但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而且对西方心理测评思想发展也产生过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测评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心理测评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德自我调节是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许多心理学家十分关心的领域。西方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道德自我调节的认知风格 ,自我和道德自我调节的关系及道德自我调节机制等几方面内容 ,他们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给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同时仍留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竞走和长跑项目是我国田径的优势项目,也是在奥运会上为中国田径获得金牌和奖牌数最多的项目。但是,随着世界田径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非洲女子中长跑的飞速赶超,以及竞走项目技术的不确定性,都对我国田径优势项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突破构成了直接的影响。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对近两年世界和我国竞走、长跑项目年度和比赛最好成绩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田径优势项目和世界水平之间的实力态势。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女子中长跑项目成绩有下滑的趋势,与非洲女子中长跑相比已无优势可言。男子中长跑与世界水平相比则相对落后。竞走项目,尤其是男子项目近几年则有较快的提高和发展,已经具备了在奥运会上与世界强手一争高低的实力。也成为在北京奥运会上最有潜力夺金的项目。但是,竞走技术的不稳定性,也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我国田径项目要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突破,就必须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找准突破口,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5.
屈学研究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主旋律。今天我们召开的这个研讨会,既是在研究屈原作品,也是在弘扬民族精神,必将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中,英语教学的所占份额也不断被重视,在我们的大学英语中,很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和内容研究方面还有待加强,同时对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要求也过低,最终导致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始终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落后,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不够浓厚,这是我们现代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一大绊脚石,也是我们的今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原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育科学的研究过程也可以说是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用这句话来解读教育科研的内涵是再精当不过了,我们这里提及的引进研究,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或许经常与"引进"打交道。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要求高度,充分认识学生德育工作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目前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普及教育的主导,它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珠海市经济的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准、精神风貌直接影响珠海市现代化的进程。然而,目前珠海市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的研究尚未见有系统的统一实施方案,我们认为,在珠海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分层教育研究,是解决珠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德育教育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历来被学人看重,从诗词文赋各个方面来研究,但很少有从寓言角度研究的。而寓言这一文体也是到了柳宗元这里才真正成熟,从寓言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首先,寓言本身是柳宗元“文以明道”思想的最好体现。其次,我们从寓言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中也可看到“文以明道”之“道”其实也可作“诗言志”之“志”来解。而且,我们在对《三戒》等寓言的解读中也能更好的理解“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10.
民俗体育教育中的认知与建构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困扰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教育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借助自组织理论中的超循环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认知—建构"超循环系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认清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自身演进的认知与建构以及民俗体育在教育(传承)过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其知识体系的认知与建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有效的推动民俗体育教育的深入进行,有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更加有利于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