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胶泥沟里胶泥多,和堆胶泥捏你我.捏个你来捏个我,捏个妹妹捏哥哥……",当你听到这首缠绵悱恻的"情人谣"时,你的思绪就会被带到中国大西北那苍茫的黄士高原上的一块沃野.  相似文献   

3.
不顾实际,说话、做事均以书上说的为准,古人称这种人叫"掉书袋". "掉书袋"的形式有种种,下面的几种现象最为常见: 一是咬文嚼字.有一书生赶路,遇到一条水沟,过不去.一过路人告诉他:一跳不就过去了吗?书生就做了个立正的姿势,双脚并拢同时往前一跳,不料就跳到了水沟里.路人见了很好笑,说:有你这样的跳法吗?你看我是怎样跳的,说着,双脚一前一后就跳过去了.书生看后怨怪说:这叫"跃",不叫"跳",我才是真正的跳呢.上你这回当,以后可不再上当了.  相似文献   

4.
踏勘大案发生地 1992年5月29日,上海市天通庵路一夜之间名震上海乃至全国.一个毫无意义的原本普普通通的日子却成为了"耻辱日",永久地刻在上海市民的心里.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实行政变,从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中一下子跳出去,一夜之间暴乱成了修正主义国家,遭到以苏联为首的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对.而中国的"匈牙利事件"则是在小小的汉阳一中制造的,它企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人们肯定不会答应,幸亏一些人的阶级斗争"有术",将这批反革命分子镇压了.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6.
用图片讲述和传达事情的情景比文字形式表达更难. 没有任何描述和形容词,你必须用最直接、最简洁、最能让人动心的画面来传达和诠释所拍摄的事件和人物,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你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摄影者必须用心去读懂镜头前的人和事,并明确所表现的主题,其次就是摄影技术的表达形式.就像<年轻的士兵您辛苦了>一稿,我几乎在无法看清镜头焦点的情况下拍了这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讲述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图片作文",即平时拍摄和编发图片专题稿.这里就"图片作文"的表现方法、结构和语法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今天你‘围脖’了吗?"当这句话变成流行语时,你就会知道,没有过渡,容不得犹豫,信息传播几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微博时代"。2010南非世界杯期间,新浪微博用户使用量过大,结果导致新浪微博服务器死机。这让我们见识了微博强大的传播能量,也引起我们的思  相似文献   

8.
"亦步亦趋"不可滥用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出过一道判断题.题目引用了2005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句话:"你闲庭信步地徜徉在影坛不温不火,却初显大家风范,前辈对你宠爱有加,赞词不断,而你却依然平静如初,亦步亦趋."指出"这句话中存在着别字、用词不当等多种错误",错误之一就是"亦步亦趋"的误用.为什么?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9.
每次做节目就感觉自己像个"毛毛虫",在选题时候的举棋不定,在写稿时候的彷徨迷惘.尤其是拿到比较重大的题材之后,总觉得突破是那么困难.在后来的工作中,我逐渐明白了,要想节目有所突破,往往来源于八小时工作之外.你所喜欢的CD,你阅读的书籍,你关心的新闻,你回味的电影,你铭记的语言……这一切决定了你的思想力度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不小心,身材不起眼的U盘,能把你撂一跟头,让你损失惨重。"小张!借我一块U盘。"类似的吆喝声在今天的办公室里早已闻惯不惊。但就在这一借一传的  相似文献   

11.
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会坐在那等着"绿色计算技术"的到来,主动帮你的机房或数据中心"梳梳头",你或许就会发现,省电其实很简单。前不久参加AFCOM数据中心世界大会的专家说,"傻等到那时就太晚了"。要想解放那些快要资源枯竭的数据中心,CIO们现在要做的仅仅是采取一点简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SNS网站的理论依据是六度分隔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①  相似文献   

13.
一个新闻工作的从业者,特别是一个身处基层的通讯员,谁都想在自己的新闻生涯中,采写出几篇"带响"的作品,业内通称为抓"活鱼".而能否抓"活鱼"不抓"死鱼",就得看自己有没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新闻的敏感强,能在平凡中发现惊奇,而新闻敏感差,遇到新闻却"有眼不识金镶玉",使之"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4.
今天栏目在,你还有活干;明天栏目撤了,你立马下岗!电视栏目的普遍"短寿"更使这一切雪上加霜--"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现在的电视人普遍感觉很累.经过"你想、我想、大家想",终于有一个著名的学者研究发现:原因出在他们的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宣传品"、"作品"和"产品"--这是一个"三品合一"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报道最"容易"也最忌讳的,是"照本宣科","记流水账".哪怕有多年政务报道经验的老记者,也经常容易犯这样的错误.领导讲话、会议材料、文件法规,拿到手里简单照抄,一是受制于政务报道惯性思维,二是惰性使然.事实上,如果能做到脑勤、眼勤、耳勤、手勤、口勤,多思、多看、多记、多问,从新闻报道最起码的"新闻"二字出发,善用"加减乘除法",政务活动就能变成新闻的"富矿",政务报道就能产出大量独家新闻和好新闻.现试从自己几年的政务采访报道经历中,谈几点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过,希腊古典艺术有"永恒的魅力",我觉得希腊的古典哲学也有"永恒的魅力",大概一切称得上"古典"的东西,都有"永恒的魅力"。"魅力"是一种"吸引力",你只要一旦"接触"它,一旦"遭遇"它,你就会被它"吸引"住;地无分东西,时无分古今,都能保持这种"吸引力",也就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现在有些人谈起"四书五经",就联想起"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其实这些陈腐的思想大多是后世儒家学者的发挥,并非直接来自"四书五经".  相似文献   

18.
用一台高配置的电脑做武器,每天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能月赚万元.难道世上真有如此美事?这就是眼下出现有一种时尚新职业--"代秒人".现在每天有数百商家在网上搞"秒杀"活动,10大品牌运动衣,69元的机票,500元的笔记本及液晶电视等等,如果你没有时间参与或"杀技"不够不育,只要出些劳务费找到他们,十有八九会为你"抢"到让你惊喜的宝贝.  相似文献   

19.
一根小小的锡纸条,在高手手中瞬间就能成为"万能钥匙",两三秒钟就能将防盗门锁轻松打开.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9月底曾播出-期节目,详细介绍并演示了这种"锡纸开锁"手法,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在百度贴吧、酷六等热门网络论坛中,该电视节目视频被网友热转.(11月25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词.眼下有关人肉搜索的新闻就不绝于耳:社会学家陶宏开,有"中国戒网瘾第一人"之称,因就"魔兽世界"游戏接受央视采访发表反对意见而遭到游戏玩家的人肉搜索,极受侵扰;以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在网上离奇蹿红而成为一大热门的"贾君鹏事件",日前被媒体证实以"贾君鹏"的车祸人亡而宣告终结,家人透露,贾君鹏之所以丧命是因为不堪网友的人肉搜索精神恍惚导致疲劳驾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