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具是辅助学习的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必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方能满足。我们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新知教学中运用学具,让学生在"把玩"学具的过程中探索新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常用的计数学具是小棒,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小学生直观地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在选择学具上也思考了一番。小棒虽好,但是10根捆一捆的过程操作起来有些麻烦,而小圆片配上十字格,操作起来容易,也让学生容易形成"凑十"的思想。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多次让学生操作小圆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0页例9,完成“做一做”中的1、2题和练习册第23页练习十二中的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5捆小棒(每捆10根)和9根小棒。  相似文献   

3.
在"除法竖式"一课的课堂观察中,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教师设计了"24÷2"和"72÷3"两道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用"分小棒"的方法讲解"24÷2",把2捆(每捆10根)零4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第一步先分2捆,每人得到1捆;第二步,再把剩下的4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2根;第三步,把每人分得的1捆和2根相加得到最后结果12根;最后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写出竖式。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册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例2。本节课创设情境后,学生列出了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是52÷2=?[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摆出5捆零2根小棒,动手分一分,平均分成2份。生:按教师的要求独立进行小棒的操作。(抽生汇报分的过程,教师演示)生:先拿出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再把1捆小棒和剩下的2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把2捆和6根合起来是26根。  相似文献   

5.
一、在操作中领悟算理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理解严密的算理推导,因而让他们用学具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从中来领悟算理,这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为了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可作如下设计,教师在出示算式34 25后:①让学生分两次拿出34根(3捆和4根)和25根(2捆和5根)小棒,并摆出“34 25”的相加过程。②操作后学  相似文献   

6.
23-8=15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三个环节组成.1.师生各拿出23根小棒(10根一捆,即两捆另3根),完成以下操作和对话.师:23根小棒里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生:(摆开并考察小棒后)23根小棒里有2个"十"根和3个"一"根.师: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怎么拿最适合?生:(积极思考着).师:(边演示小棒,边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要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零星的3根不够拿,可先从两捆中拿出一捆,即10个"一"根,与零星的3根合在一起组成(10+3)13根;从这13根里拿去8根,剩下5根;把剩下的捆,即10个"一"根与这5根  相似文献   

7.
一、动手操作.出示例3"34+28".要学生在桌面上定好个位和十位;拿出34根小棒,在十位的对应位置上摆3捆(每捆10根),个位的对应位置上摆4根;再拿出28根,在十位上放2捆,个位上放8根.学生摆完后、教师提问:"个位上是几个一和几个一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进位)》教学师:34+16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的学具帮忙,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写一写、算一算。有了结果之后,再在小组交流你的想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10根可以捆成1捆,4捆和1捆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如图1)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学生用小棒“摆算式”,理解相同数位应对齐。教师出示例3:34 28=引导学生思考:34加28用笔算怎样写竖式?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算式”,操作前教师组织同桌的学生相互讨论:1.先摆出几捆几根,再摆出几捆几根?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操作时教师注意巡回指导,并抽一摆得好的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摆。  相似文献   

10.
颜美艳 《教师》2013,(1):100-100
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就得精心设计学具的操作过程。 一、要求明确,指导具体 教师对学生操作学具的过程要做到胸有成竹,指导学生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备课时要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指导有方,学生才能操作有序,才有利于悟出算理、总结规律。因此,教师的“指导语”是进行这一活动的关键。一般说来,对低年级儿童或者帮助学生建立初步概念时.指导语要比较具体,  相似文献   

11.
“5的组成”是“5的认识”的教学重点,建议在新授和练习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实施如下的愉快教学:一、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掌握5的组成1.指导学生有序操作学具,弄清5的组成。师生都拿出5根小棒摆成—排。先启发学生回忆在学习“4的认识”时,通过分小棒,知道4的组成有:3和1组成4,2和2组成4,1和3组成4。再引导学生思考;现在我们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5的组成有哪些?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脑,促进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作法。1、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开放性的,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 3=12为例:(1)①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⑧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2)①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3)如果教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有多少种摆法?(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们从本校三年级一节《口算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也许能获取一些启示。 一、独立操作,自觉物化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把60÷3改成69÷3,得多少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生1:我们用分小棒的方法解决。 生2:把十位上的6用6捆小棒表示,个位上的9用9根小棒表示,合成69根小棒再分。 师:这个方法好。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生1: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应该怎样分? 生3: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师:我和大家想的问题一样,把69根小棒平均分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材第71-72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新课导入设计 出示 2捆零3根小棒图,左边放了2捆,每捆是10根,右边放了3根。 师:小红有23根巧克力棒,给小明2根,还剩下几根?指名学生列式,说算式。 师:还是这23根巧克力棒,如果给小明7根,问小红还剩下几根?应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23-7=  相似文献   

15.
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1)按准备题指导学生操作——先分单根小棒,再分整捆小棒.(2)填空:6是由( )个一组成的;60是由( )个十组成的;6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3)用竖式计算24÷8,56÷7.出示例1改编题:把2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根?分步进行教学:(1)指名列横式和竖式:26÷2,226~(1/2).(2)让学生拿出2捆(每捆10根)又6根小棒,要求把它平均分成2份.(学生分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先整捆分,再单根分,然后合并;二、先单根分,后整捆分,再合并;三、先拆捆,后单根分,再凑捆.)(3)教师分别让上述三种不同分法的学生口述分棒过程,并引导全班学生作出比较,肯定一、二两种分法比较简便、合理.(4)教师按第一种分法分棒操作,用谈话方式讲述计算过程:要先除什么数?(要先除十位上的数2)2个十除以2得几个十?(得1个十)这个"1"(商)要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要写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2的上面)再除什么数?……除完以后,要让2~3个  相似文献   

16.
位数除两位数是五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时,应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具体教学过程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1.运用类推法,教好准备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乘法知识,利用原型启发来进行类比推理: 由2×3=6→20×3=60(原型) 类推 6÷3=2→60÷3=(20)然后用实物操作进行验证。每个学生拿出6捆小棒(每捆1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让学生懂得6捆表示6个十,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所以得20。)  相似文献   

17.
6.在笔算两位数减法中,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为什么要先在个位上加10再减?就从课本例题说起:42减28怎样算?教材先用42根小棒演示42-28的算法:先打开一捆小棒,与散放的2根合并成12根,从中减去8根。再在剩下的3捆中减去2捆。最后剩下1捆零4根,即得:42-28=14。教材至此归纳出三条法则,其中第三  相似文献   

18.
基本训练抓三点:听算抓10以内的加法;视算抓整十数与几相加;口答抓两位数的组成与分解.新知讲授抓四步:第一步,抓动手操作.教师先出示(黑板左边)2l朵花,后出示(右边)6朵花.边出示边问:"左边有几朵花?右边有几朵花?把左边的21朵花和右边的6朵花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算?"怎么算21+6呢?"学生拿出小棒,同座边摆边议:先把1根和6根合在一起得7根,再把20根(2捆——每捆10根)和7根合在一起得27根.第二步,抓图示过程.教师先移动出示在黑板上的花,边指算式边讲:把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解决这个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发展能力。如,刚入学的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想起,思维缺乏条理性,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如:教学3的组成时教师提问:3这个数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用小棒摆一摆,并说明是怎样摆的?有几种摆法?多数学生先摆3根,然后向右移动一根小棒,再移动一根小棒,分别摆成说明2和1组成3,l和2也组成人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以想到另一个。这样就为5的组成教学中“还能想到什么?”作了知识和思…  相似文献   

20.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指 导语,是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语言:一是调控功能,二是导向功能,三是启发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设计学具操作指导语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一、要有目的性,避免盲目性 操作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操作前应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操作中要指导学生观察操作过程,领悟操作目的;操作后要引导学生积累动态表象,把操作与思维、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就能克服操作和观察中的盲目性,从而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