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向来是高中语文中的难点。老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学生往往会感觉到生涩复杂,甚至有些学生还无法掌握词类活用的含义是什么。因此,需要从词类活用的含义进行辨析,分析当今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所包含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一、词类活用的含义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小就知道每个词语都有其自己的定位分类,当确定该词的词性以后,该词在所  相似文献   

2.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本文探讨了古汉语词类活用教学,使学生学得容易,掌握得牢固,并采用古今汉语时比的方法重点做了讲解.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些大量存在于文言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关系重大。我总结了自己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对于词类活用现象的教授,采用“以今证古”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相似文献   

5.
【考点说明】这一知识点主要是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关于这一个知识点 ,高考试卷中主要从两个角度命题 ,一是直接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了解与掌握 ,如 1993年的全国高考卷就考查了“走”的使动用法 ,1994年的上海高考试卷就考查了学生对名词作状语的了解与掌握。另一个角度是将词类的活用现象和句子翻译结合起来考 ,如 1996年全国高考卷 ,就将“械”字的活用结合在句子翻译中进行考查。对此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复习时 ,主要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名词的活用现象 ,并能解释其词义。名词活用一般要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①名词…  相似文献   

6.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认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解或误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材的改革,中学语文课文中,文言文的比重加大了.文言文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对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束手无策.只好采取死记硬背例句的办法来学习这些知识点,结果收效甚微,测试时多数是设计加估计去完成。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许多不同.辩识这些不同,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是阅读文言文必需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曾尝试用学生较熟悉的现代汉语的语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发现比学生死记硬背例句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基本上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覃锡乐 《成才之路》2010,(24):34-34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习惯,是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不可忽视的基本知识点,应该认真学扎实。词类活用是有些复杂的,而且它的判断方法也不是容易掌握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多诵读古文并理解文意,熟悉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进行具体实例间的比较,进而提炼同一类型例句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出现最多的一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相当多的同学通过教师的教学以后,还是不能完全准确地区分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这一特定的语法现象。老师教完某课后,学生对于某一课的词类活用的句子能辨别并解释出其中的意义。但同一类型的词类活用现象出现在另一课文里,学生却不能分辨出来,这就给语文老师带来了教学的难度。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辨别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珏  王穹 《阅读与鉴赏》2006,(11):52-52
文言翻译题是高考题中三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合一的题型,命题人经常从文言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设置若干个得分点,而词法主要考查实词的活用知识,为了让同学们在总复习时掌握好文言词类活用知识.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了《文言实词活用关系菱形图解例说》一文,首先设计了一个囊括十种词类活用类型的菱形知识网络图,图中以①-⑩数字序号标示了十种词类活用。因为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所以作者又配以活用的成语来解说每一词类活用类型,选用成语为倒句解说各类活用现象,意在压缩知识,例句部分只有345字,从而使知识易学易记.取得最佳复习效果。 本文以知识网络图的形式使知识系统化了,又以最简洁的例句(四字格成语)诠注了知识内涵,使知识在系统化基础上更加易学易记.这是本文的实用价值所在,也是本文含金量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词法和句法是语法方面的两大内容。如何学习和掌握古汉语这些内容呢?下面仅就实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特殊的语序以及一些句式的表示法等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一、实词的用法 古汉语实词区别于现代汉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归纳起来,主要是词类活用和数量词的表示法这两个方面。 (一)词类活用方面应该着重掌握的内容及其方法: 1、要明确什么是词类活用以及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的知识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据统计,在现行初中教材文言文课后有四个练习是有关词类活用的,而高中一二册的文言文课后则集中了九个词类活用的练习,高中第二册还有一篇专门介绍词类活用知识的文章。最近国家教委在调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时,从总体上降低了对文言文的要求,高中删减了二十篇文言文和一些文言知识,但对词类活用的教学要求没有改变。词类活用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这种重要地位显然是与它的特点和作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董敏  董丽 《语文天地》2009,(2):25-26
学生在学文言文时。常常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文语法生畏。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总结了如下经验.即运用句子成分组成的基本模式推导出词类活用的类型与特殊句式的用法。请看句子成分组成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要给学生讲到词类活用。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词类活用的规律,通过积累,总结出了从句意和句法关系两方面辨识词类活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要给学生讲到词类活用。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词类活用的规律,通过积累,总结出了从句意和句法关系两方面辨识词类活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词类活用和修辞手法是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者本属不同的知识范畴,但在古诗文创作中二者又往往合二为一,词类活用的高频使用为修辞艺术提供了便利,通过词类活用达到了修辞的目的,形成了独有的艺术效果。文言文中大量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为修辞表达提供了丰厚的前提,而修辞手法凭借词类活用也充分体现了它的艺术价值。分析教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为学生学好古诗文提供一个新颖而有趣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词类活用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本文从词汇语用视角对词类活用进行研究,并通过关联理论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过程进行阐释。研究表明,词类活用具有语境依赖性,词类活用是由听话人结合认知语境、百科知识等才得以被理解。本研究对增强词汇语用学的阐释力和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理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规律,对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国明 《甘肃教育》2002,(10):23-23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一大难关。因此,掌握词类活用,并了解它的一些规律,才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进行词类活用研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词类活用是一种共时平面的语法综合现象,涉及语义、句法、语用等诸多方面;词类活用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理论前提是“词有定类”;考察古代汉语中的活用现象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