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50多年来,原子核物理研究和粒子加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对世界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加速器已成为核物理研究中的关键设备.从60年代起,原子核物理向其前沿域离子物理方向发展,各国纷纷改建或新建各种类型的重离子加速器.目前已实现了对元素周期表上全部稳定元素离子的加速.为重离子物理及有关学科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于1988年12月12日建成出束,它标志着我国(之回)旋加速器技术已进入了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2.
张东海。1964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寨县,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分别于1988年和1999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工学硕士学位和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生导师,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省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兼任国际原子核径迹学会委员,中国固体核径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近代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科普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5):353-354,399
1首席科学家 沈文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91年调入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近代物理研究所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性重要研究成果 ;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之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 CSR ,简称CSR)项目获国家正式批准动工兴建 ;全所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多年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全所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重离子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基础研究 ,相应发展加速器技术和核技术。 90年代以来 ,我所共派出各类出国人员 36 7人 ;接待来访、工作、讲学外国科学家 4 0 9人 ;聘请了3位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作为我所名誉教授 ;与国外…  相似文献   

5.
我于1958年开始从事加速器的研究及教学工作,30多年来和同事们一起研究过多种类型的低能加速器,包括:一、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央区的物理研究.1964年在英国访问期间,针对回旋加速器中束流在中央区大幅度衰减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利用微分探针逐一确定各种离子成分的轨道并将实验诊断与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相结合,逐圈分析各轨道的动力学特性,终于弄清了头几圈中束流衰减的机制,并通过逐圈控制离子的高频相位与轨道中心,将束流的传输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在实验中我还证实了在具有三个扇形磁极的回旋加速器中存在着越隙共振.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俎栋林教授长期从事加速器以及核磁共振方面的研究。1979~1990年期间,俎栋林教授参加教育部4.5MV单极静电加速器研制项目,独立研制出核磁共振(NMR)磁强计,并解决了4.5MV高压测量地线问题,对稳定加速器头部高压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3,(23):13-16
王淦昌(1907—1998年),江苏常熟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  相似文献   

8.
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加速质子,(车车车)击原子核,使核的温度达到了比发光恒星的温度还要高数百亿度的高温,从而使核子力无法把质子和中子保持在原子核内,产生了原子核分裂的现象。苏联物理学家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使氢原子核——质子,获得了能量为一百亿电子伏特的速度。物理学家还用了塗有厚厚一層敏感度极高的乳胶的特种底片,将基本粒子的踪迹记录下来。有一张相片把在加速器中加速到九十亿电子  相似文献   

9.
原子核物理学和原子能和平利用能有今天的偉大成就,带电粒子加速器可以說是起着主要的作用。虽然宇宙射綫和放射性元素射出的α粒子、β粒子、γ射綫,都能用于原子核研究方面,而加速器却是实驗室中唯一可以随意控制的各种大量的高能粒子和射綫的来源。因此,加速器便成为研究原子核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此外,加速器也可以用来生产新的同位素和元素,或者产生各种同位素。在医学上,可以用加速器所产生的能量为几千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群体紧密围绕核天体物理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研究,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北京串列加速器和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结合国际合作,对核天体物理反应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原子核质量和衰变测量、理论计算、核合成网络计算、以及天文观测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制定了我国核天体物理中长期发展战略,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核天体物理研究群体的集成效应,催生了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室,较大地促进了核物理与天体物理的深度交叉和融合,加强了国内核天体物理领域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进入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志鹏教授和李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τ轻子和粲物理研究”,经4年的工作后于1996年6月结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中作了如下评价:“本项目所研究的粲物理和τ物理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上展开了有关J/ψ物理、ψ′物理、τ物理、D物理和D_S物理的研究取得了若干国际领先的重要成果…,受到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好评与重视,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和国际轻子光子会议上被多次引用,部分结果已被国际权威的粒子数据表所采用”,“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基地的中国国内的高能加速器实验物理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最精确原子钟的误差约为数亿年1秒,如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NPL-CsF2铯原子钟,其1.38亿年的误差为正负1秒。但原子钟与研究人员正在研发的原子核钟的精确度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在他们制定的蓝图中,原子核时钟的精确度确定为140亿年(宇宙寿命)误差1/10秒,而帮助原子核钟实现极高精度的关键为钍  相似文献   

13.
1982年,美国海军实验室粒子束聚变研究室负责人库珀斯坦博士在中国参观了中国同行的实验室,在听取了王淦昌先生等中国科学家在加速器的物理和工程设计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在实验现场观看了中国电子束打靶的结果后,称赞中国的加速器物理设计考虑得比较周到细致,把计算机的模拟计算方法也用于了加速器的设计。库珀斯坦特别强调,美国虽然也建造了许多台比中国规模大的加速器,但在物理设计方面所做的分析和计算不如中国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2,(7):114-115
目前世界最精确原子钟的误差约为数亿年1秒,如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NPL·CsF2铯原子钟,其1.38亿年的误差为正负1秒。但原子钟与研究人员正在研发的原子核钟的精确度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在他们制定的蓝图中,原子核时钟的精确度确定为140亿年(宇宙寿命)误差1/10秒,而帮助原子核钟实现极高精度的关键为钍离子核。  相似文献   

15.
《未来与发展》2011,(10):112-112
经过中科院士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加速器部门科研人员的长期探索和技术积累,我国首台DD5.OMeV/20mAa工业电子辐照加速器在珠海瑞欧科技有限公司调试成功并投放生产试运行。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实现了3次重大的跨越,粒子物理的成就为其顶峰。世纪之交的中国粒子物理学,应当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结合中国的国情,认真制订中国粒子物理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充分利用BEPCII进行粲物理精确测量前沿的研究,同时选择有特色的非加速器物理实验,如粒子天体物理实验、宇宙线观测、中微子物理实验等。我们应大力加强国际合作,重点搞好LHC实验,并积极部署大型直线对撞机的国际合作。高能物理研究基地还应当积极为其它学科提供先进手段和大型平台。  相似文献   

17.
谢家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专家,我国高能加速器研制的开拓者。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近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8.
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相应发展加速器及核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以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二十几种新核素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国际核物理前沿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成为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核物理研究中心之一,目前正在建设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CSR)。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其中CSR大科学工程建设是开展国际合作促进科技创新的突出事例之一。一围绕CSR工程开展国际合作的成效CSR是国家“九五”计划期间批准的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重大科学工程,2000…  相似文献   

19.
原子核是一个具有正电荷(质子)分布的带电体。这种带电体常以多极状态存在。这样就出现了电四级矩的物理概念,用来反映原子核的形状及其核在电场中的作用。因此原子核的电四级矩理论有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弄不清电四级矩的实体,这个理论实际上停止不前,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种种冲击,已使它进入理论危机。现在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已成为当代物理学界特别关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是学物理的,从大学到留学,都在物理系念书,但从工作经历来说,却是偏重技术。由于理工两方面知识的结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和领导、同志们的支持,故以平庸之资,有幸为国家添了些砖瓦。这里简单地以我亲身参加的几项科研工作做为案例,谈些体会。1关键是边干边学1952年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微波与高能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那时芝加哥麦卡瑞斯医学中心希望建立一台尖端的放疗装置,而斯坦福实验室刚刚建成一个能量为6Mev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因此麦卡瑞斯医学中心前来要求协助研制一台高能量(45Me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认为将高能电子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