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它明确回答了宗教在一定条件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强调了党和政府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额尔敦 《职大学报》2005,3(3):118-120
没有真正脱离现实社会需要的宗教。我国现有宗教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都经历了吐故纳新的发展过程,才得以生存和保持下来。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当代宗教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要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按照社会需要,自觉吐故纳新,发扬精华,去除糟粕。在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现有宗教都面临更新问题。当代宗教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在于对自己传统积淀的不断扬弃,不断更新。当代宗教自身的改革与进步,是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世界上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人们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是对宗教道德适应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而进行的整体把握和具体规整。宗教道德价值本身具有的复杂多变性需要我们对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问题认真观察、深谋远虑。在社会主义社会 ,对宗教道德进行调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落实到实际道德建设中 ,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 ,使之适应于全球化时代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历史需要。当前在实践上的主要要求是 :做好社会调适的具体引导工作 ;正确认识和评估社会主义现实宗教道德问题 ;加强对宗教道德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在探究引导途径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项任务的性质。宗教的特性决定了这项任务的艰难所在;宗教产生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决定了其长久性。充分理解并认识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应的任重道远有助于我们找出合适的引导方法,从而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所揭示的宗教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大系统对宗教的必然要求与宗教子系统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宗教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全面准确把握云南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宗教和顺,对于促进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是党和国家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而实行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使其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党和国家、社会以及宗教界的共同努力。从法制角度看,在思想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宗教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层面要处理好政策引导与依法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宗教法制建设内部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道德是“德治”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是“德治”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健康积极的道德风尚是德治的重要内容 ,宗教中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的部分是德治内容的有益补充 ,世界上其他民族关于伦理道德的积极成分是德治应该吸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至今依然影响着全世界2/3左右的人口。全面认识、客观把握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情势.明晰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相互调适类型,把握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互动性根源,对于直面我国多民族多宗教的国情.落实科学发展现、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