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人物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乡村发现》,在人物新闻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获得观众青睐,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4.
9月5日,浙江卫视新闻中心三档全新栏目——《新闻早点》、《新闻快报》.《新闻超视》先后登场.以崭新的面貌亮相荧屏.接受观众手中遥控器的检验。节目开播以来.观众普遍反映,改版后的节目.无论是节目内容、表现手法、主持人状态.还是与观众的互动,都让人“耳目一新”.新节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新闻超视》短信互动量每天都有大幅增长.短短几天已是“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5.
新闻可以是美文--《华尔街日报》作品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 《新闻记者》2004,(9):42-44
元代的翁郎夫提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写作也是一样:老是一个味,就会觉得没味;老是用一种写作模式,就可能渐渐失去读者。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在于准确、清晰、生动。①在我们常见的新闻作品中,准确、清晰是做到了,而“生动”则比较少见。普利策奖评委会于1978年春天起增设特稿写作奖,其用意也正是要对非虚构或短故事式的流派给予认可,而评奖条件是:“一篇杰出的特稿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②近来,在网络上阅读了中文版《华尔街日报》的几篇专栏文章,顿时有久未谋面的亲切感,新风扑面的清新感。《华尔街日报》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的《60分钟》栏目,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把“讲故事”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从而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这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7.
人物类电视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卫视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乡村发现>等.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8.
孟飞  刘扬 《新闻传播》2007,(8):57-57
《哈尔滨日报》社会时空版自1955年办版至今,编辑部对记者每件稿子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写出“故事”来,社会新闻要以“故事”的形式传播,但社会新闻又不能仅仅告诉读者一个“故事”,是要通过“故事”灌输社会主流形态的“思想”,要在故事的背后彰显出该新闻的政治倾向、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9.
新闻链接     
《新闻世界》2006,(11):21-21
《记档案》作为国内推出的惟一一档以记为嘉宾的人物谈话类节目,自2002年10月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彰显镜头背后的镜头,凸现视角之外的视角,感动了多少电视观众与专家学,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新闻报》、《汇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世界》等报刊先后做了大篇的专访和报道,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还将《记档案》评为“2003年度中最有特色栏目”。在全国性评奖中,《记档案》也屡屡中彩:2002年度荣获“安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三等奖”,2003年度荣获“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上海警备区海防某做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等省级以上级的表彰,年年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新闻干事,报道员也陆续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走进成绩的背后,看到的是该旅政委陈理春关心新闻工作的一个个生动场景。  相似文献   

11.
回归事实:用故事讲述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之国 《新闻传播》2006,(4):20-22,25
在国内学术界,从2003年《中华新闻报》刊载《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新思路》,到我国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在反思“新闻传播学”时的有感而发:“作为一种定义,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这个故事必须满足公众的利益、兴趣和需求”,都引发了国内新闻界的新思考。用故事讲述新闻,成了新闻回归事实的一种新取向。  相似文献   

12.
王宁 《新闻窗》2006,(6):21-21
三、人物塑造与视觉新闻写作 当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编织新闻材料,使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之后。《黔草肥黔羊》成功地进入了故事的中心,把读者带到了现场。阅读这篇通讯,我们好像亲身来到晴隆县的山间,目睹“天空飘洒太阳雨,草摇羊跃人吆喝”的动人场景,和那些质朴勤劳的农民兄弟们面对面地交谈。  相似文献   

13.
修琳  郭锐 《新闻传播》2007,(7):39-39,41
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作为一档深受百姓喜欢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它贴近百姓、关注民生的一贯风格已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而在《新闻夜航》众多的精彩报道中,现场报道无疑是点亮夜航的一颗“明”星。  相似文献   

14.
做好新闻标题的关键是要“扣”,即扣住新闻内容中的新闻事实、人物、时间、结果(怎么样)等要素。《恩施日报》有两则以人名制作的标题,在“扣”上堪称一绝。例一:《“秀山”“明山”不爱山“树林”“玉林”不惜林宣恩查处五起林业案件》。  相似文献   

15.
赵敏 《视听纵横》2003,24(6):44-46
新闻要想吸引公众的注意,就必须有与众不同的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然而目前,记要想采访到独家新闻已很不容易。新闻要想吸引观众或读的眼球,取得较好的收视率和阅读面就必须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下功夫。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新闻杂志栏目《走进今天》开辟“新闻连载”板块就是媒体在新闻领域中的一次积极实践和探索,取名为“新闻连载”是因为它采用了连载的形式来报道特定内容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从我们收到的大量司作中可以看出,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是学员们比较喜爱的新闻体裁。关于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的写作要求,在《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都有原则性的提示。比如,写人物新闻是“三要”《要抓典型人和典型事,要有新闻性,要情感真切》,写新闻故事是“三选择”《选择新鲜的事,选择精采的事,选择小中见大的事》。归纳为“三要”和“三选择”,主要是为了便于叙述和记忆。没有条理化的概括,初学者会感到困惑,但是,仅仅记住这些条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所谓“水无常势,文无定法”,学习写文章…  相似文献   

17.
乔鹏 《新闻采编》2007,(1):47-47
国内各地方电视台,基本每台都有一档综合国内外新闻的“综合新闻”,但是,许多观众仍有当地新闻看地方台,国际新闻看中央台的习惯。2006年初,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进行了改组,由原来的纯民生新闻改为综合国内外、视野开阔的综合新闻,《晚间新闻》原来定位是浏览当天大事,深入分析点评有挖掘性的新闻事件。但由于北京电视台一直没有一档综合国内外新闻事件的综合新闻,新闻中心研究后决定,对晚间新闻进行全面改版。改版后,《晚间新闻报道》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收视群,从纯民生新闻改版为兼顾国内外新闻的全新栏目。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的顺利改版,为其他地方台办好综合新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之恋     
回首往事,最值得珍藏和回味的莫过于我与宣传报道结下的这段不解之缘。8年前,当我第一次站在写稿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偶然结识了《新闻爱好》杂志,没想到我对杂志的感觉一发而不可收。初进通讯写作的大门,我以为把看到的、听到的等写出来就行了,其实不然。报道一件事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新闻知识和人物的思想、境界、品质等,还要突出短、快、新的特点,力求生动、新颖:  相似文献   

19.
周岩 《声屏世界》2006,(4):43-44
从1998年至今,国内对“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第七日》,江苏电视台的《晚间播报》《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发展乃至收视率的提高,证明了观众接受它、认可它、喜欢它。但是,随着“说新闻”在全国各个电台、电视台以铺天盖地之势统领新闻播报天下的时候,很多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形成了现在“说新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播报如何口语化“说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说词的口语化。“说”出的新闻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民生新闻自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成功推出《南京零距离》后,各地方电视台相继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目前,武汉地区就有《现在直播》(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湖北经视)和《百姓连线》(武汉电视台)三档这样的栏目.。然而,在这股民生新闻热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潜在的危机。大多数民生新闻太过于关注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生活琐事;相同题材的新闻事件隔三差五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不加以改进,这类节目的路可能会越走越窄。那么,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该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