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加强社会凝聚力是执政党巩固政党权威、实现阶级利益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政治权威、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教化等社会凝聚力产生的一般路径的研究,给转型时期我党加强社会凝聚力提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冲突,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减弱,党内腐败的滋生和蔓延给中国执政党的权威带来了挑战.新形势下中国执政党应该从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人手,增强整个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认同和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巩固其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基本单元,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点。辅导员班主任必须牢牢把握班级建设这个根本,在加强班级建设上狠下功夫、做大文章、出好成效。本研究回顾了凝聚力研究的进展,发现班级凝聚力建设对团体的发展至关重要,探讨了班级凝聚力建设和学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强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四个现实路径:班级共向目标的确立、群体领导者的权威、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建立和班级文化的精心塑造。  相似文献   

4.
论班级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的重要方面。大学生群体归属感的需要,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社会资本的建构要求强化班级凝聚力,而大学生个性特点强,高校班级观念的弱化,班级核心人物的功利化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阻力。创建班级共同文化,建设虚拟互动平台,开展常规集体活动,建立班级核心人物权威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权力和权威是构成社会影响力的主体要件,凝聚力和吸引力是构成社会影响力的客观要件,不同价值观念与利益关系间碰擅与协调情况决定着社会影响力的实现程度。考察苏东剧变可知,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没能实现由革命到建设的角色转换。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角色转换,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还必须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对待群众、对待权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权威实质的剖析,揭示了管理权威的逻辑内涵,指出管理权威的实质是管理者拥有的岗位权力和个人威望的有机整合。是以精神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等使人信服的威望为基础,通过社会组织赋予的权力来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思想、行动的一种支配力量。而这种管理权威的建构,其价值意蕴体现在:顺应了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势,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实现管理价值,有利于克服权力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管理者自身形象塑造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象是管理者权威的真正内核。管理者只有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在下级群众和上级领导、单位内部和单位外部塑造良好的形象,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权威转换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领域出现了公共权威弱化及其流失的现象,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文认为,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公共权威,需要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现现代民主精神的公共权威——法理型权威。确立法理型权威,必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国家机关建设,强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威;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使法律意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内化为公民的共同信念、民族精神、社会共识和集体文化  相似文献   

9.
试论20世纪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华民族从沉睡到觉醒、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引起这一变化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社会政治制度的进步与社会民主的不断深化;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发达与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社会因素形成与优化的主导力量和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中流砥柱。20世纪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经验在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统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演进及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聚力对一个民族形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凝聚力”一词本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演进、发展中历史的、地域的、强权的、精神的、文化的等因素做了一番考察。并剖析了形成凝聚力的生存力、发展力、权威力等不同力量因素及形成凝聚力结构形态的几种特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的优良党风能够促进社会认同和社会凝聚,引领社会的道德取向,这是执政党党风建设最大的社会价值,也是执政党党风建设对于社会的正能量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如果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作为党的建设的突破口,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价值追求,就能够充分发挥党风建设的正能量作用,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政党制度权威面临各种挑战:政党制度权威的历史合法性逐步减弱;世界民主化浪潮对我国政党制度权威造成冲击;主流意识形态遭遇思想多元化的樊篱.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1957年-1977年的波折对我国政党制度权威造成的深远影响,也受到个人权威和领导权威的制约;既是将政党制度权威等同于执政党权威的直接后果,也受到“政府失灵”和“绩效困境”的影响,而腐败现象的蔓延更加剧了政党制度权威弱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高校基层党建机制创新与载体建设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设置不灵活、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单一等问题,从完善党建功能和创新党建载体两个方面提出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对策,认为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构建“1+2”组织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党建的育人功能,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而指出要焕发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必须从组织载体、活动载体和制度载体三个方面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都有必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有效地制的和监督政治权力。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分权制衡整合机制。党的领导权是一种强大的政治权力,在这一机制中既定挥制约作用。更承担着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迅速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日益显现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要完成这项历史任务,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实现党的农村发展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在农村许多地区有所弱化.唯有加强农村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以及加强后备队伍的建设,才是问题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7.
以东林党争这一群体运动为例考察社会心理如何对群体运动产生影响。东林党中的东林人士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存,彼此认同,有较强凝聚力,是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组织化群体。东林党争的形成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也离不开社会心理的助推。一些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使得东林人士倾向于归属于群体即结党,并进而产生了党争。同时社会心理也使得党争被激化,它一方面通过社会助长和去个体化两方面的影响使得东林党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也通过使得党争各党对其个体影响越来越大而产生个体的从众表现和各党之间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使得东林党争中各党相互倾轧,使党争无法停止。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党员以骨干或普通会员的身份进入社团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在青年中强化党的理论宣传和党的凝聚力,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积极促进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阶段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和新生党员自我实现的不足,结合嘉应学院新生党员培训班的实践,探索加强新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新途径,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大学新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以建立健全发挥新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