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在众声喧哗的媒介场域中,主流媒体如何放大自己的音量,让自己的声音被受众清晰地听到?如何通过更直抵人心的内容和受众建立联系?在媒体融合迈向下一个关口的当下,如何与受众建立更紧密的沟通?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前沿媒体技术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方法愈发广泛。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技术的发展都是围绕着需求展开的。媒体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2.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各媒体纷纷投入到营销媒体的运动之中,改版成了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中,如何使节目符合受众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是一个无要的课题。作为以内容产业为主的媒体只有认真分析受众市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受众的需求引导节目改版的方向,才能提高节目的收听率,提高节目的市场份额,从而为媒体开拓更高远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郑君  陈聪  李鑫 《传媒》2015,(9):20-23
这是一个由技术引发传播路径深刻变革的时代,把握能带来受众心智变化的新技术,抓住新技术带来的受众心智变化是媒体获得持久生命力的王道.不可否认的是,移动媒体正在占领受众心智的制高点.无论更新的移动媒体如何以新技术对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甚至传统的互联网发出怎样凌厉的攻击,并不断蚕食其受众,但户外LED媒体却没有因此受到波及,反而强化了其独特性,引起受众和广告主越来越多的关注.不过这不表示户外LED媒体可以独立于这个频繁更迭盟主的媒体江湖之外,相反,如果能顺势而为,主动拥抱移动技术,并能够在占领受众心智的其他新技术应用上实现突破,无疑将使户外LED媒体获得更高的江湖地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球同行都在为之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媒体与受众之间是一种传播与接受的关系,媒体在这里处于主动一方,受众处于被动一方。纵观国内过去数十年的情况,大致都是这种模式。然而,近几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媒体面对广大受众,再也不是简单地履行传播功能,而是要关心受众的感受和需求,主动邀请受众到媒体来,直接参与各种节目和活动,使受众成为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受众也不再是简单地接受媒体的传播,他们要对媒体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并且对媒体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媒体的竞争,受众的需求,以及电视自身体制的变化等,都使得电视传播的局面,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变化,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拿出精品力作,才能拥有尽可能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纵横,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许多媒体千方百计地去挖掘各种新闻资源,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而很容易被现代了人所忽视的读来信,恰恰是一种开掘不完的新闻资源,它就你一座储量丰富的矿床,要将读来信转化成新闻,必须有一个开采,挖掘,选择和提炼的功夫,这是能否将读来信变成媒体的新闻之关键,在这方面,我们有些新闻单位有过许多成功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李欣 《新闻传播》2009,(7):91-91
单一媒体控制信息源的宣传时代已过去,受众不断分化。发展的分众时代正在到来,人们开始更关心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可以满足自身利益诉求.并以此作为媒体接触选择的标准之一。为应对新的受众群体变化,媒体要及时准确定位自身目标受众.调整报道角度满足媒体既定受众群体的信息诉求。媒体通过满足受众诉求,经营固定受众群,从而形成新的风格化、品牌化的媒体发展途径。建设适合不同受众诉求、异质、多态的媒介环境,更好实现媒介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8.
两会年年开,在这场一年一度的激烈媒体角逐中,有几个大同小异的问题始终困扰纠缠着国内媒体,那就是如何能在纷繁的信息中,慧眼独具不失时机地抓住新闻?如何能吸引更多受众,在众多媒体的较量中胜人一筹?这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使会议新闻更好看?由于“两会”年年搞.媒体对两会报道操之甚熟.且大家间知己知彼,而受众又难以捉摸,所以这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中,媒体竞争日益加剧,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做好富有特色的经济新闻是媒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有力法宝,经济新闻成为媒体间竞争的利器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受众、贴近受众、服务受众,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宇 《传媒》2016,(12):56-58
目前的受众理论是基于传统媒体产生的,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受众的概念会自然而然地变化,其内涵与外延都会有所不同.新兴媒体环境中的受众似乎变得难以捉摸、难于把握,媒体服务与内容的精准定位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构建精准的受众图景显得迫在眉睫,这也是媒体变革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从国外新兴媒体发展以及媒介环境变迁入手,着重探讨当前受众的特征以及媒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语境及传媒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传统财经媒体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转型冲击。随之而来的是,受众对媒体的现实和心理需求也正一步步发生转变。如何紧跟媒体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模式创新,为广大受众提供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率、更受欢迎的增值服务,成为当今摆在各财经媒体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主流媒体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我想应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主流媒体对受众比一般媒体有着更大影响力,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受众是媒体的生存之源和存在之本,主流媒体的传播价值取向依然是为受众服务,只不过有着更高的要求。纵观当今国内外各大媒体在从一般强势媒体向主流强势媒体转变的过程中,或以深入民心的报道,为弱势群体大声疾呼;或以高瞻远瞩的见解,引领精英文化。这些所谓“强势媒体”之所以能够在受众中建立主流媒体的品牌效应,就在于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受众群体,建立了为受众服务的媒介意识。所以,一个真正的主流媒体,既要为弱势群体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13.
竞争的加剧,使中国的媒体进入了一个品牌经营的时代。而在媒体品牌经营的过程中,媒体策划成为新闻界和新闻理论界有争论的一个话题。赞成者认为,媒体策划可以迅速在受众当中形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使媒体的品牌深入人心,从而为媒体带来巨大的品牌效应。而反对者的观点是,媒体策划在新闻经营和传播上有其局限性,是不可多用更不可滥用的传播奇策,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衡。  相似文献   

14.
杨逐原  朱智军 《今传媒》2010,(12):59-60
媒介在与受众进行社会活动时,往往需要服务提供商提供相应的服务,以保证互动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当媒体与服务提供商合作时,两者可以共同分享利润,可以说,这是媒体把受众的参与作为有效资本,卖给服务提供商,成为媒体的第四次售卖。第四次售卖目标受众的排除性更低,更能有效突破时空限制,获取巨大的利益,因而是媒体盈利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打开湖北电视台四频道,看过社教中心的新版栏目《百姓时间》,人们便会发现,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电视屏幕上冒出了这么个新鲜词,一个特别的角色,这便是《百姓时间》自我发明的“百姓记者”。 “百姓记者”顾名思义,是由一个普通百姓身份的人,在栏目中担任起一名专业记者的角色,仅仅如此,也就谈不上更多的新意,但看过《百姓时间》后,人们又会惊奇发现,采用“百姓记者”形式,决非仅仅是一种手法上的标新,更主要的是为了达到媒体与受众之间一种角色和视点的转换,一种情感交融和距离的拉近。 在传统的概念中,媒体与受众之间通常呈…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23):29-32
随着对媒体作用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媒体专业人员认为媒体"影响力"比"注意力"更适用于全面概括媒体的市场价值。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媒体影响力由媒体所吸引的受众注意以及媒体对受众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两部分构成;提出广告主对媒体的选择不仅只关心媒体所能到达的受众数量,更注意媒体影响和改变受众态度/行为的能力;而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根源在于对媒体内容制作的投入以及对媒体公信力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论非受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众重要,但在急剧变动的时代,非受众与受众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任何媒体,非受众总是比受众多;时代的大变化,总是在非受众中更多地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2,(12):65-65
首先,卫视媒体的经营理念,直接反映在其平台的构建上。如何建立起一个贴合核心受众的节目平台.是卫视媒体竞争的根基。在急剧变化的卫视市场环境中.卫视媒体的理念能否及时跟上政策变化的步伐,是2013年卫视格局变化的关键性因素。其次,人才。关于人才的争夺战成为了近期卫视竞争白热化的表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众传播中,受众在受传过程中的主体性日益明显,这表现在受众对视听媒介及其内容的选择上,也表现在他对所选择的内容的审辨、加工、记忆上。这两个过程都以受众注意为起点,并自始至终伴随着受众注意的参与。这使得受众注意成为编辑实践和理论研究者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受众注意是传播活动中重要的心理资源,在媒体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更有效地开发、更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谁就握住了获胜的一个关键筹码。编辑对受众注意的开发媒介对受众发生作用,正是从引发受众注意开始的。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把注意分为无意…  相似文献   

20.
电视是产品营销的重要媒介通路,营销成败取决于内容汇聚受众注意力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媒介技术的变化发展,受众的媒体消费选择、使用行为都随之变迁,直接影响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促使电视媒体进行节目编播的调整与革新。为在日趋激烈的注意力争夺中获得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