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依次为采集狩猎社会、耕作农业社会、机械工业社会、智能信息社会,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劳动对象、生产方式和主导产业,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如果形象的以颜色命名人类文明史,与以上四个发展阶段相对应,依次可称为茹毛饮血的红色文明、毁林开荒的黄色文明、三废排放的黑色文明和环境保护的绿色文明。绿色文明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新战略,要培养新世纪绿色文明的建设者,需要加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而地理课程可看成是绿色文明教育的园地。一、绿色文明的内涵绿色文明是人类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挑战而做出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随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接受、初步探索、过度征服到和谐共处,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迈入了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可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生态文明教育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发展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重任;学科教学更应主动承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转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关注生命的自然学科.更具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独特优势,必然需要在这场绿色文明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传统工业化道路不仅为世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灾难,科技创新引发且推动工业文明前进.人类社会经历了黑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等阶段,不同的价值观指导人类不同的科技实践活动,而人类科技活动也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绿色环境价值观是科技实践行为的思维创新,本文从科技创新与环境价值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科技创新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价值观和当代以人为本的绿色价值观三个方面,探索科技创新下不同环境价值观的历史形态,以及生态文明时代科技创新的环境价值观选择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重评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序经是海南籍著名学者,他所提出的“全盘西化”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受到多方非议,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评析陈氏的理论失误:一、工具论-脱离人类社会实践,无视人的双重特性,不顾人类生成的自然进程和人一展开的历史逻辑,对文化的人类性作了片面抽象。二、优劣论-不了解自然时空与历史时空不同一性,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种分别属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明,错误地判定为“劣败”、“优胜”品质不同的两种文明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大致把人类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中古时代、工业时代以及后工业时代,通过对比着重分析现代人如何一步步地失去存在的现实家园,成为无根的一代;同时也借助西方现代哲学、文学超越层面对工业文明的批判,重新反思人类的文明。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王毅武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积累与沉淀。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既是一定社会或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与经济状况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或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与经济.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研究自己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阶段特征】 14-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展的历史。 从社会形态看,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从文明发展的进程看,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过渡时期;从世界面貌变化的角度看,是人类由隔绝逐渐走向联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教育和文化一样,是一种历史现象,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文明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形态,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历史作用。从文明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的历史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大阶段。每一历史阶段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不同的阶段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我国,教育曾有过良好的历史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是我国劳动人民对教育功能和作用最朴素的概括,几乎和现代流行的“知识就是财富”的口号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我国在农业文明时期对教育价值的理解是局限在“政治价值”和“道德价值”之上,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  相似文献   

9.
文字、城市、国家诞生以来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两个阶段。农耕文明主要介绍的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世界范围内特别是黄河长江流域、恒河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四大区域文明发展的进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工业文明则涵盖了14世纪以来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在工业革命推动下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显示了文明发展的整体陛、阶段性,又展现了道路探索的多样性、复杂性。科学构建文明史专题,正确理解文明史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发展观的嬗变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模式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经过了三次历史性转折,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是吸收和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并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我国当前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最新发展模式.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传统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人们认识和探索的一种新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科学现代化和民族学科现代化丹珠昂奔人类在自己生存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在创造,创造新的文明、创造科学,从而使自己进一步丰富且强大,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因而,当我们回首历史,便可看到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中留下的不同的“台阶”──文化的、生产力的、社会形态的、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中提出的新的命题。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它始终是伴随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发展由原始状态经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威胁,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生态觉醒。而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五种全新的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制度和生态道德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环境整治入手,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及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特别是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经济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伴随世界第一、二、三次科学革命的到来,人地关系思想的重大改变.阐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所走过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要研究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8世纪对中国和世界都是十分重要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开始走向工业文明,从此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8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以英国的产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为标志,世界历史进入新纪元。二三百年以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加速前进,资本主义确立了统治地位,全世界都在急流奔腾之中。历史发展缓慢的节奏和停滞的外观突然发生了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从1750年以来两个半世纪,全世界工业产值增长430倍,生产力像泉水一样突然地喷涌而出。…  相似文献   

15.
张健 《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17-118
随着工业文明的萧条,生态问题的不断发生,人类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开始反思工业文明时期高强度的经济发展给人类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必然要走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新的时代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树立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观和树立“绿色消费至上”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资本文明的伦理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人类社会文明的起步离不开资本的作用;资本极大地强化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前景;并创造出一个高于以往一切社会阶段的全新的社会关系。然而,资本在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作用的发挥是以巨大代价的付出为前提的。这种代价的付出,有其历史必然性。资本对社会文明的推进作用不仅体现在100多年前的马克思时代,而且依然体现在当今时代。资本文明的发展将为更高的社会文明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态文明与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工业文明的局限与教育的反思18世纪末 ,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随之 ,工业化浪潮便不可阻挡地向世界各地推进 ,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近一百年间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工业文明蓬勃发展 :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物质财富不断增长 ,人类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旺。人类从衣食住行到各种精神文化生活 ,无不打上了工业文明的深深印记 ;同时反映出工业文明的巨大创造力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用历史的观点看 ,工业文明毫无疑义是一种较之过去的农业文明更为先进的文明形态。工业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迄…  相似文献   

19.
人类经过了对自然顶礼膜拜、唯唯诺诺的漫长历史阶段之后,通过工业革命,铸就了驾奴和征服自然的现代科学技术之剑,从而一路成为大自然的主宰。可就在人类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津津乐道之时,却不知不觉地步入了自身挖掘的陷阱。种种始料不及的环境问题击破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美好神话,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强大冲击,传统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历史把人类推到了必须从工业文明走向现代新文明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与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中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从古到今的思想家、科学家都在思考的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发展,人地关系思想也在发展。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史前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古代天命论的人地观认为人和自然界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文艺复兴后的进步思想家看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环境决定论从种族的生理、心理特点着眼来看这种作用,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环境影响论则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力,并指出人类社会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或然论是对决定论的修补,但也没有正确解释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