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情感的生动活泼的个体,因而都有自己的"文化",需要教师用心触摸,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师必须了解儿童文化的特点,真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欣赏的态度接纳儿童文化,保护儿童文化  相似文献   

2.
山东聊城卷中考原题女孩生下来就是唇腭裂,6岁时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女孩:"妈妈,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妈妈:"孩子,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你有缺陷吗?你是怎样面对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增长数学知识,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长处和缺点也不一样,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在数学的世界里,需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让他们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父母都会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不仅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追寻自己那辉煌的人生梦想。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从牙牙学语到蹒跚习步,从惟妙惟肖的模仿到独树一帜的新奇怪招,孩子的每一个欢笑都记录着成功的喜悦,每一双好奇的眼睛都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只有合理而充分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在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更新知识、全面接受信息的时代。这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以应对一切新的变化,适应社会。同时这也对我们的父母、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突出,比起他们的父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探求的欲望也更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6.
每个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脾气,因此家庭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每个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因材施教,与孩子同成长,与孩子共进步。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7.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4,(10):20-21
<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具有普适性的学习环境中,给予每个孩子更高质量的发展?如何创新实践更好地提质扩优,努力让每个孩子更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面对这一时代之问,静安用“融合教育”的整区推进推行着从“某一个”到“一部分”再到“每一个”的探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要。实施融合教育,难。面对每一个不一样的个体,如何发现他们的特殊需要?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挑战巨大。  相似文献   

8.
正芬兰总人口只有500多万,平均每平方千米有15.7人。芬兰曾连续数年成为全球识字率最高的国家;芬兰的中小学教育被联合国评选为世界第一;在经合组织的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估计划"中,芬兰青少年曾连续在阅读、数学与科学三项评比中名列前茅。不放弃每一个人在芬兰艾斯堡的一所学校,教室里有十几个孩子,都是多动症学生。一位老师在弹钢琴,学生们跟着旋律自由打鼓。每打10分钟,就休息几分钟。这样的课每次1小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孩子们也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心灵世界,就像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灵魂一样。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弱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美丽可爱,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  相似文献   

10.
读懂孩子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的确,现在的大人不懂小孩的事,总感觉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化无常,让人琢磨不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就如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别小看每一位孩子,每位老师都要认真地读懂他,要细致地研究他。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孩子学会走近孩子,和孩子们交朋友,是了解孩子的前提。作为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地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谈心,互相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地喜怒哀乐,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时…  相似文献   

11.
本书收集了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林斌、童欣、张黔等30位工作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机领域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他们曾经都很普通,在学习上甚至没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这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书,它的主旨不是教育孩子怎样去做像他们一样的人,而是教孩子成为优秀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钱文丹 《上海教育》2023,(14):64-67
<正>芬兰这种“自然而然”养育方式让我渐渐意识到,一个生命体存活在这个世界,总会面临与万事万物的关系,比如生命与气候、生命与水源、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从幼崽开始就要学习如何与这些事物相处、共生。我做过这样一个计算,芬兰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约有16个人,每个芬兰人拥有21棵树,每29个芬兰人就拥有一个湖,每30个芬兰人就拥有一座岛。这就是芬兰——国土面积70%以上是森林,10%是湖泊,家园就坐落在森林、湖泊、岛屿的环绕之中。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自然教育无处不在。无论是普通家庭的育儿日常,还是幼儿园的活动安排,以及社会机构的兴趣班,都会带孩子走进林间和湖畔,这也让芬兰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然素养。  相似文献   

13.
《甘肃教育》2014,(15):126-126
正芬兰总人口只有500多万,平均每平方千米有15.7人。芬兰曾连续数年成为全球识字率最高的国家;芬兰的中小学教育被联合国评选为世界第一;在经合组织的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估计划"中,芬兰青少年曾连续在阅读、数学与科学三项评比中名列前茅。本报记者日前就芬兰教育议题走访了当地的教育局官员、老师、校长、学生、家长等,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一个词:平等。不放弃每一个人在芬兰艾斯堡的一所学校,教室里有十几个孩  相似文献   

14.
正"文峰塔顶的朝霞映红我们的笑脸,汉魏故都的和风吹拂我们的衣衫,我们像一群群快乐的小鸟,飞向那飞向那心爱的校园……"创建于1959年的河南省许昌实验小学,如今已走过55年的办学历程。杜伟强校长说,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重要,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学校的变化、教育的变化、国家民族的变化、整个世界的变化都是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变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外优秀教师,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他们的职业幸福是从学生中获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死亡意识     
一 "死亡意识"作为一个名词,它只是一种能指,指的是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对死亡的认识和体验,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存在的普遍意识,它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死亡意识"的所指则是丰富多样的,也难以有一个固定的内涵,它具有高度的主体性,每个不同的个体基于自己的主体情况都有不同的死亡意识,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在每个人之间也决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群美丽的孩子。 49个人,共同一个家。我熟悉他们,如同明了自己阡陌交错的掌纹。他们每个姿势、每一种神  相似文献   

18.
课程即美好旅程。每一个生命都有特殊性。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梦想。我们的课程必须解放孩子的个性和梦想,保护孩子纯真的童心和多样的个性。——校长心语百年之前,洪庙小学是由革命烈士李主一创立,前身为“竟成小学”,在“志者竟成”校训核心精神的引领下,学校坚信“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坚信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有才华的,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只要有才、有梦想、有坚持,人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细致、繁琐,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在教育行业有这样一个判断标准: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就是大爱无疆!  相似文献   

20.
佚名 《辽宁教育》2013,(8X):43-43
<正>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在瑞典的所见所闻,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