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的机关党报,也是共产党最主要的舆论阵地。1943年夏季的鄂西会战中空战是整个抗日战争的空战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中国空军开始夺取抗日战场上的制空权。《新华日报》视野下的鄂西空战,是共产党的新闻媒体对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报道,体现了共产党对正面战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发挥了《新华日报》在抗战中舆论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于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大型日报,它关于宋庆龄的宣传和报道是非常多的。这些报道主要集中在她于妇女运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救助灾民等方面的活动与贡献。《新华日报》之所以凸显宋庆龄,原因主要是:她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其言行蕴含着中共的政策及主张;她能在国际社会发挥政治影响力。《新华日报》不遗余力地报道宋庆龄所带来的宣传效应非常明显,既增强了《新华日报》的影响力又增强了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相互间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3.
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马列主义的翻译和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其报人群体在翻译和宣传马列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党报 ,在抗日战争期间 ,贯彻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大力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 ,加强同国民党积极因素的联合 ,加强同世界新闻界的广泛联系 ,建立和扩大了新闻界的统一战线 ,坚定地站到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 ,成为我党在国统区思想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5.
《新华日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党报,在抗日战争期间,贯彻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大力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加强同国民党积极因素的联合,加强同世界新闻界的广泛联系,建立和扩大了新闻界的统一战线,坚定地站到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成为我党在国统区思想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为适应革命的需要,争取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报纸、杂志、文学刊物等传播渠道,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创刊于这一时期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合法党报,它运用各种灵活的斗争策略与国民党的新闻检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新华日报》在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策略等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宣传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史上的一面旗帜和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党报,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喉舌。每年九一八纪念日之际,该报在社论、本报启示等版块刊发大量九一八纪念主题的文章。之所以大幅报道,一方面因为九一八事变在抗日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因为《新华日报》自身的历史定位及报道需要。揆诸话语产出,与九一八纪念仪式筹备的预动员、文本撰写群体的主观情感以及素材的择取相联系。而“东北抗战”话语的内容建构,既涵括了斥责日军暴行和关注东北的普遍性要素,又包含了“抗战”“团结”等多重话语的交织,其言说归依于“抗战到底”和“收复一切失地”。《新华日报》以九一八纪念报道为中心的话语建构,其政治功能在于明确了东北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凝聚了社会各界抗战力量以及保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在地缘和政党关系演变等诸多状况下关注东北的政治诉求表现。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它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时迁往重庆出版发行。武汉时期的《新华日报》,是在有着共产国际代表头衔、刚从苏联回国的王明为书记的长江局及其党报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因此,这一时期的《新华日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党史界比较关心而且也是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综观武汉时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陕西(国统区)公路建设的发展及其功用张文琳抗战期间,陕西(国统区,以下同)公路建设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由天陕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揭示其发展状况,探讨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用,不仅有助于抗战史研究的深入,而且有助于正确评价陕西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第一张大型机关报,是党取得政权前出版时间最长的、公开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唯一的报纸。虽然新华日报在武汉仅仅发行了九个多月,但广大的“新华军”却克服了报纸初创时期的诸多困难,在武汉九个多月时间里,高举团结救国、持久抗战的旗帜,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积极报道了我军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奋勇抗敌的光辉业绩,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宣传抗日的号角,成为抗战初期先进文化的集中代表,在我国和我党的新闻事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桂林时期的《救亡日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份相当特殊的报纸,它名义上是国共双方共同创办的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但实质上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肩负着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的使命。同时,它处于国统区,并且是国民党军阀桂系的统治中心——桂林,这个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环境较为宽松,这些使得桂林《救亡日报》能够较为广泛地报道抗战主题的消息和撰写较为敏感的时事评论。另外,桂林在抗战时期还是有名的“文化城”,聚集了大量的社会名人,新闻出版事业相当旺盛。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份报纸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2.
长治是革命老区之一,分属于太行革命根据地和太岳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治地区的新闻出版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华日报》(华北版)和《党的生活》,及时、准确地宣传了党的政策,反映根据地的建设情况,体现了鲜明的战斗性,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挥了重大作用。新闻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新闻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战前期 ,国统区妇女界抗日救亡战线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中共妇女界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和影响 ;抗日战争的推动 ;中共国统区党组织的领导和发动。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陶行知先生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和国统区反独裁反内战的政治活动,致力于创办育才学校,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与党领导下的出版机构也有一段关系,就很少为人所知了。“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一九四四年的重庆严重地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新华日报》经常遭到暴徒的洗劫,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风景谈》是茅盾先生在特殊的年代里写成的一篇较特殊的散文,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茅盾先生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对付国统区国民党的书报检查官,使文章免遭“斧削”之灾。采用曲笔形式写成的。整篇文章写的比较隐晦,没有明确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茅盾先生的良苦用心和真实用意。 翻阅《风景谈》全文,通篇看不到“延安”、“解放区”、“共产党”等字样。然而你若再细心一点,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弄清了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指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纯学术的角度探讨了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后方的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在战争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国统区职业教育,其特色主要表现为:在办学目标上,优先为抗战服务;在办学体制上,政府、企事业、社会共建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办学思路上,与国统区大后方地方建设相结合,发展特色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灯》是巴金的散文集《废园外》的一篇,它写于1942年2月。那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亡国论”在“国统区”内甚嚣尘上。巴金客居的桂林,更时时受到敌机炮火的袭击。这使作者极其悲愤。他说:“这些天来,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紧紧地压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听够了叹息和疑问的询问,我看够了报纸上那些可怕的标题。我的心反抗着.我的信念坚执着。我怀疑过‘将来’么?我相信恶势力的胜利么?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头么?不,这不可能。我的心始终反抗。因此它燃烧起来了。”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夜里”,编成了《废国外》这本集子,它贯穿着一个信念:正义最后一定会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小说在纵向上继承了我们古典讽刺小说的传统,在横向上借鉴了欧、美、俄等国讽刺文学的成功经验。如果说鲁迅“五四”时期的部分小说——《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幸福的家庭》等优秀作品,开了现代讽刺小说的先河,那么,现代讽刺小说的相对繁荣,则是在三、四十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才出现的。沙汀和张天翼,便是这一时期在讽刺小说创作上成就显著的两个重要代表。沙汀是主要致力于鞭挞假、恶、丑的作家,素以刻画人物见长。他在解放前的小说创作中,写得最多、最活、最有时代特色的,主要还是国统区农村中的中、上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争取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进步的双重目标之下,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几度勃兴.中间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鼓动者和组织者,民族工商业者和青年学生是民主宪政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参加者.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则代表了民主宪政运动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指挥《黄河大合唱》已经五十多年了,为它付出了不少的汗水,但是《黄河》也培养了我。我今年七十多岁了,按孔夫子的说法,“从心所欲,不逾矩”,但我感觉到我的艺术修养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与音乐结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小的志愿不是搞音乐,那时我的数学比较好,常考100分,我当时非常希望能够学工。抗日战争改变了一代人的理想和命运,很多人的前途都重新安排了。北方沦陷以后,国民政府撤退到武汉。那时正是国共合作,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还有各地的文化人士都到了武汉,冼星海也随上海的“流亡演剧队”到了武汉,在那里从事群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