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课程重视三维目标,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其中数学极限思想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数学方法,由于高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的欠缺,对极限思想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和误区.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目标明确提出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考试大纲指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2015年我省高考回归全国卷的怀抱,新的高考给我们带来新思考,也给高考复习带来新要求。我打开了多年来的全国高考新课程标准理科综合试卷,翻开了新的考试大纲,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和科学创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探究体验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事实,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掌握.因此实验探究题在中考中不断增多,题型也不断更新,并且把实验考查和知识考查、能力考查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包含着两类知识体系,一是物理学研究成果即物理概念、规律,二是物理学探究过程即物理学史.物理学史是物理学与其他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的产物,既包含丰富的物理内容,又包含科学的研究方法,还包含大量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成败,是汇集多人的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史,给学生展示物理学发展中艰辛与曲折,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中的偶然与必然,经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夏广平 《物理教师》2010,31(8):11-12,16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科学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要求上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与知识和技能同等重要的目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到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这些数学知识中,极限的思想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8.
对称性思想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之中,它反映了科学生活中的物理世界和谐与优美.应用对称思想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而且也能帮助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对称法.对称思想方法也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这种思想方法既可以考查基本能力和对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提出的多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巴甫洛夫认为,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研究方法,会用正确的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近几年的中考中,科学方法的考查已成为热点内容之一.初中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积累法、类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程物理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基本的物理学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在这一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张振 《物理教师》2010,31(9):6-7
1高中物理中应用微积分的必要性 1.1新课程的要求 《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提到“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2010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74):140-141
新课程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指导。科学探究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物理蕴含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方法至关重要。考查科学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今后中考的热点。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归纳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永峰 《教学考试》2023,(13):55-59
<正>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物理高考试题命题者更侧重考查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而并非单纯的考查物理知识,这顺应了国家对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总方针。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2017年印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5.
实验探究题向来是物理中考试卷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尤其在知识与过程并重,突出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及探究能力开发的新课程理念下,中考试卷中对物理实验的考查分量和力度更大,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提到与“科学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科学探究成为当前物理教学和中考改革的热点.探究主要体现在实验考题,  相似文献   

16.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新课程中强调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如何让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运用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永 《中学物理》2011,(5):49-5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之间的融合逐渐加深,作为中学基础学科的数学和物理,其关系更是不言而喻.数学是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手段和重要工具,它能科学、简洁、确切地表述物理规律、推演物理过程和处理实验结果.因此,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渗透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无论是物理课程专家还是一线物理教师都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验)》提出的课程具体目标中,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要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认识物理学对科技、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形式多样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本文根据国内外教学理论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尝试性地建构出物理教学的课堂模式,并进行了初步地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东燕 《贵州教育》2009,(13):40-40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并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这是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手段。必须让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立题新颖的研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