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幼儿教育的“实然”状态主要表现为远离幼儿现实生活,忽视幼儿当下生活。幼儿教育的“应然”状态应达到让幼儿成为幸福幼儿的目标,这要求幼儿教育必须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把幼儿当成幼儿,让幼儿生活在童年里;关注幼儿的可能生活,为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引导幼儿积极建构他们的完美生活。  相似文献   

2.
从生命视角谈幼儿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一些说,从生命角度再一次为幼儿教育定位就是关注幼儿个体本身。幼儿教育理念应遵循并按照幼儿生命本身所蕴涵的特征引导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色彩。从纵向看,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就其本身来说是自由的。幼儿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是让幼儿为完成教师的教学计划(所谓“师定课程”)而放弃自由还是为了自由让幼儿去充分发展天性而放弃当前  相似文献   

3.
一、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当个体降临人世,他(她)就开始了生活。对年幼的个体来说,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儿童在生活中吸取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一切必需因素。没有生活就没有幼儿的生存和发展。离开了生活的所谓学习,对幼儿来说不是最有效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良好的幼儿教育应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和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扩展、迁移和巩固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在教育史上,国外的卢梭、杜威,我国的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都非常注重生活的教育价值。杜威曾提出“教…  相似文献   

4.
范丽娜 《山东教育》2008,(7):123-123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资源是幼儿教育资源整合中的一个晕要环节,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走进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关注周围环境,是幼儿团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我园地处小区中心,  相似文献   

5.
《幼儿卫生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卫生学》课堂与现实生活链接起来,使理论与现实的幼儿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关注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关注与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追求。要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就要关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教育生活中的独特学习方式,关注幼儿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幼儿教育必须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润物细无声     
关注幼儿的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为更好地生活而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孩子们丰富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现实数学”是针对传统数学教育脱离现实、脱离幼儿生活、幼儿有知识无实际能力的情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现实数学”是关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实现生活“数学化”的过程,强调每个幼儿的“数学现实”。“现实数学”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数学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应立足于每个幼儿的“数学现实”,展示“数学探索”。  相似文献   

9.
周艳 《学苑教育》2019,(14):8-8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建一个丰富、健康的生活环境,并满足他们各方面发展的需求,要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幼儿,他们处在丰富的资源之中。让幼儿全身心地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理念。本文主要在充分利用“百草园”中的相关材料,对如何开展幼儿特色教育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葛玉文 《教师博览》2023,(18):82-84
社会性教育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幼儿是社会性的人,需要在社会中长大,因此幼儿教育需要从“单一说教”转变为体验活动,从“封闭环境”转变为平等互助环境,从“固定内容”转变为多元活动内容。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诸环节中的社会性教育,促使幼儿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能够保证幼儿在被接纳、被关爱、被支持的良好环境中健康发展。教师须通过多种手段让幼儿接触并接受“社会”这一概念,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助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其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画写生的宗旨是写“境”。当下山水画写生的“对景久坐”之法,是对传统的“偏而常之”的写生方法的一个丢失。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画写境之法,应当重倡写生的自然之境源于观物取象、写生的审美之境取之象外、境是山水画写生的终极目标等命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小说呈现出“分析性”叙事与“浪漫性”叙事并存互补的趋向。以鹿桥、徐和无名氏以及黄谷柳的小说为典型文本,对后一种趋向的不同表现———“情调”风格或“传奇”形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3.
略论"缺乏"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本身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教育条件和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但目前两者都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或者说是缺乏一些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观念,并由此产生了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然状态”理论是诺齐克的以权利为原则的社会正义论的逻辑起点。权利作为指导国家和个人行为的根本道德标准和边际约束引导人们过着一种他们各自设想的美好生活。但是,他给出的证据却推出了这样的结论:个人富有意义的生活正是个人权利的根据。这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5.
16.
渤海民族是一能歌善舞的民族,渤海的踏歌由来已久,还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踏歌的彩陶盆,踏歌是由民间进入社会上层,为社会人们所喜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由简单的歌舞发展为初型的“戏弄”,后又进入“大曲”之中,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地位,渤海的踏歌丰富了中国歌舞艺术史。  相似文献   

17.
“国家调节说”是中国经济法学中的主流学说,在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中,“国家调节说”是中国‘‘大经济法’’的主要批判者,“国家调节说”在各个发展时期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足以说明了“国家调节说”为什么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论“变现”     
文章认为,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是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国有经济调整与改组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巨大的缺口,作为一种历史欠债,只能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来偿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改组都需要有部分国有资本通过流动变现与重组来实现。由于国有资本在变现、流动过程中发生的只是形态的转换,因此,不存在私有化问题。同时,只要变现方式得当,各项预定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想象的共同体--孙中山的"民族国家"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民族国家”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想象和话语形态,孙中山则成为这种“想象”的努力实践者。在其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民族主义”思想日渐明晰,并最终把反满口号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并现实地调整了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的现代性追求奠定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和为贵“与“非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中国历代王朝奉行的对外政策是与各国在天朝礼治的和谐气氛中“共享太平之福“。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在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应坚持和发扬传统,从经济的“大“走向文化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