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报由于其特定的专业性,不可能像日报和都市报那样包罗万象,罗列出大千世界的各色新闻,为读者打开一个全方位的新闻视窗:专业报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报业市场中抢占一份市场份额,必须要从专业报的特定属性出发,办出其专业特色,为特定的读者群提供独具特色的专业新闻。本文以辽宁老年报为例,就专业报如何办出专业特色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国的传媒已经多元化,不同传媒面对不同的读者,承担着不同的宣传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传播功能。因此,每一家新闻媒介总要确定自己的导向定位,并拥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这样就要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来选择最佳报道角度。所以,记者在面对一大堆新闻素材之前,就面临选择角度问题。那么,怎样寻找最佳新闻角度呢?从不同读者群找角度有这样一则关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新闻,《七台河日报》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3.
孟庆军 《青年记者》2006,(15):22-22
2004年5月改扩版以来,按照编委会提出的编辑方针,文体采编中心编辑、记者在党报怎样办好体育娱乐新闻、专刊副刊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针对目标读者群,树立起读者想看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办报理念,注重新闻策划,跟着热点走,突出新闻性,加大信息量,增强视觉吸引力,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新闻受众中,有一个特殊但不容忽视的读者群越来越引人关注,那就是少年儿童读者群。由于少年儿童读者年龄较小,对新闻的接受、分辨和认识能力不同于成人,所以以这些小读者为阅读对象的少儿新闻就有了不同于其他新闻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突出的导向性、鲜明的教育性、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一、突出的导向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具有鲜  相似文献   

5.
王鸣剑 《新闻界》2005,(5):144-145
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种传媒关注的中心,而且专业性的经济类传媒更是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可现状并不乐观.许多经济新闻(含经济理论文章)却受到了受众的冷落,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经济报道爱“打官腔”,有的又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专业味道太浓,阅读门槛较高.尤其是一些远离实际,脱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经济理论文章,教化口吻过重,新闻含量较低,使读者味同嚼蜡,自然难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文章通常是“内行不过瘾,外行看不懂”,影响了经济报道的有效覆盖.就经济理论宣传工作来而言,读者群的缺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损失.因此,怎样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是当今媒体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要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报道,走平民化、通俗化是必经之路.经济新闻要做到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专版,辩证中提升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版既可以是新闻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也可以是服务于读者的生活版,或者是对某类素材的特别宣传。专版,要在辩证中提升品位。一、专版内容:小与大的辩证专版之“小”系其新闻范围和用稿量小,但小中自有大世界,范围既小,针对性就强,其服务性、知识性和指导性就更贴近读者,由此造就了庞大的不同层次的读者群,这是专版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7.
康铁 《新闻传播》2004,(7):17-19
媒体运行中枢是采编系统,其核心动力是新.闻质量的保证系统。就报纸而言,评估新闻质量的渠道不外乎有二:一是社会与读者认同,报纸发行量、广告收入及读者反馈意见均可作为主要参数;二是参加各级优秀新闻奖评选,看一下国家及省级好新闻获奖情况。一年一度的  相似文献   

8.
构筑立体报道的几根支柱—晚报体育新闻特色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的版面是平面的 ,读者对于报道的要求是立体的。所谓立体的要求 ,就是要从版面这一平面上 ,看到历史的和现实的 ,看到横向的和纵向的 ,看到事件的事和人 ,看到现场的以至现场以外的。这个立体的构筑 ,就是要满足读者对发生了什么 ,怎么发生的 ,发生以后有什么影响等新闻全面求知的欲望。晚报体育报道的出发点就在于尽最大可能去满足读者的这个愿望。体育新闻的源起和特征《新民晚报》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上 ,记载着三大具有传统特色的版面 :社会新闻版、体育新闻版和副刊(《夜光杯》)。以读者群而言 ,无疑是体育新闻的读者群要占多…  相似文献   

9.
季嘉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前不久翻看今年以来的《军事记者》时,勾起了我对步入新闻这一行的回忆。我在军校是学雷达专业的,后来改行当了两年指导员,接茬儿就搞起了教育,跨进新闻这一行,完全是个偶然。记得是1988年初,我在旅政治部当教育干事,当时科里的新闻干事探家了,科长跟我说:“小季,你兼管一下新闻工作。”我琢磨了半天———“管一下”,怎么“管”?还是先“干一下”再说吧。可到真要“干”的时候,才发现我对新闻一窍不通。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新闻这个“花轿”。第二天,我突击看完了一本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书,第三天就…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新闻》是以朝鲜族干部群众为特定读者群的少数民族党报,因为其特定的读者群以及自身的办报特点,在办报过程中往往就强调多编采一些适合朝鲜族读者口味的新闻报道。为此,本报人员除了在采写有关朝鲜族社会的新闻报道上下功夫外,还需要编译一些中文媒体中具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1.
刘源 《新闻窗》2009,(1):126-127
随着新闻传播业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数据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向用户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数据库的规模、内容和它所拥有的用户数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媒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对报纸而言,能建立详细、准确的读者数据库,就能充分了解读者群的不同需要,加强读者区分的统计技术,计算每位读者的盈利率,抢夺竞争对手的最佳读者,培养自己极具潜力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2.
如何写出生动鲜活而真实深刻的经济新闻,为读者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提升所在媒体的人气值,成为众多经济新闻记者编辑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写作方法来写活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3.
<正> 专题报道是新闻网站的特色栏目之一,是开展深度报道的有效方式。新闻专题报道是指围绕某一主题的、独家的、集束的、专门的报道。其内容上围绕一个主题,形式上不是单篇,而是“集束”式的材料运用。专题报道面向特定的读者群,这就要求不仅在选题上要有特色,在表现形式和网页制作上也要有特色,以方便读者阅读,  相似文献   

14.
党委机关报的要闻版,侧重于本地的时政、经济、社会等新闻。因而,要闻版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弄清自己的读者群,同时也必须以此为基础,增强要闻版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眼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时政新闻相比社会新闻,读来枯燥,没社会新闻那样吸引眼球。而作为任何一张报纸,时政新闻的地位又十分重要,如何让时政新闻抓住读者的眼球,如何让党的方针、政策、思路更好地"入读者的眼,进读者的心",需要记者和编辑用心思考。《伊犁晚报》积极传播当地政府的声音,成为政府联系市民的重要纽带,在当地有着良好口碑和固定读者群。该报致力让时政新闻贴近民生,达到民生意识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袁治强 《新闻知识》2001,(10):49-50
我们常讲,新闻要真实,要可信,应该说,新闻的真实与可信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表达的本是统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新闻真实,指的是新闻报道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可信,则是指新闻发布后读者对它的信任度,按理说,真实的新闻应当是可信的,但实际中却并非如此,有些真实的新闻,读者却对其产生怀疑,这里面也包括大量的正面报道。比如:我们从正面大量地介绍一些工作做法和成绩,相当多的读者对这些正面报道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有的甚至不感兴趣,要么看一下标题,要么根本不看,这除了与可读性和写法、编排不活难以激起读者的阅读…  相似文献   

17.
朱天香 《新闻前哨》2005,(12):45-45
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事实表明,非事件性新闻中,其实是有新闻事件的。我们探索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其要领就是将非事件性新闻中的事件“拎”出来。 把问题“拎”出来 有些非事件性新闻在一个时期内处于平静的状态,就像平静的湖水中有危机,有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有时反映在多个地方,多个事件上。把问题“拧”出来,就会一石击起千重浪,就会成为读者关注的“事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读者,当他拿起报纸来读新闻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一篇新闻如果没有足够的引起他关心的信息,那么,他就不愿意读下去。但是,作为党报,它的主要使命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新闻仅仅是提供信息,那么就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不能去指导、教育读者。在一篇新闻内,读者要信息,而编者要求读者接受某种观点,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新闻和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新闻传播有关事实的信息,而宣传提供对事实的解…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根本职能是传播公众欲知、应知的信息,它的其他职能包括政治宣传的职能都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要想通过新闻传播达到宣传目的,记者就要尽可能增强新闻的信息性。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新闻界恐怕没有争议。 问题在于怎样加强新闻的信息性。美联社一篇新闻,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新闻信息属于大众传播范畴,大众传播有别于专业信息传播,前者的传播对象是一般公众,后者的传播对象是专家。因此,加强新闻的信息性,首要的一条是要读者读得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美国作家、记者、语言专家爱波斯坦说过这样的话:“在你(记者…  相似文献   

20.
专业报受众的心理把握与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无不产生一定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过程,新闻活动也不例外。如何把握受众的心理,适应受众的心理,是新闻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专业报更应针对自己的读者群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组织新闻采访和新闻策划,以达到新闻的可受性,实现新闻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