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发育演化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并对扶杨油层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刻画。扶杨油层发育的坳陷期以伸展作用为主,姚家组、嫩江组、明水组期间断裂活动最为强烈,发育了大量贯穿泉头组地层与靑一段地层的油源断层,形成了掀斜断块与阶梯状断块,对油气的成藏起到控制作用。断裂的形成演化控制圈闭的形成时期、发育类型及展布方位。长期活动的断裂是扶杨油层主要的油源断层类型,围绕富烃洼陷发育受油源断层控制的掀斜断块圈闭以及阶梯状断块圈闭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梁家楼油田纯56块沙三中储层为浊积岩,平均孔隙度21%,渗透率2553.9×10-3μm2,单层厚度30米,物性好,采出程度高(43.17%),特高含水(98.1%)。东部井区采出程度高,注采比高、地层压力高,西部井区采地层压力低,剩余油分布于油层顶部水动力圈闭形成的滞油区。2014年利用水平井挖潜剩余油过程中优化水平井轨迹、差异化筛管完井减缓油井水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柴西南地区发育了丰富的断裂,这些断裂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关系密切。研究这些断裂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对指导该区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对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生烃凹陷和沉积相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岩性油气藏有环绕生烃凹陷分布的特点,三角洲前缘相和浊积扇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而断裂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和分布、沉积相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特征。昆北断裂上盘可形成下切谷岩性圈闭,下盘形成构造-岩性圈闭;阿拉尔断裂和III号断裂控制了断层-岩性复合圈闭的发育;红柳泉断裂控制下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七个泉断裂上盘发育了一个坡折带,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及断裂-岩性复合圈闭;VII号断裂下盘发育坡折带,形成浊流扇岩性圈闭;且这些断裂均离生油凹陷距离很近,断裂活动时间与其排烃时间相匹配,为良好的运移通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张江红 《内江科技》2011,32(2):17+24-17,24
针对现河庄油田东部河100断块区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由于井况问题复杂,注采井网不完善,层间非均质性强,地层物性差异大等突出矛盾,开展了“单元目标化”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河100断块采收率,加强水淹治理及控制自燃递战探索了一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卫七块位于文明寨油田构造北翼,整体是由一系列断块组成的复杂构造油藏,断块破碎,仍有未认识到未被控制的小断块存在;储量动用不充分,局部注采不完善。开展了精细地层对比、断裂断层研究、微构造研究,精细井网调整研究,合理部署新井,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储量最大动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基础地质资料以及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岩心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断裂发育及圈闭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该区老油藏的潜力进一步挖掘提供地质方面的指导。研究区属于冲积扇环境,储层岩石类型以含砾砂岩、细砾岩及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有少量粒间溶孔、裂缝;孔隙度主要在5%~15%,渗透率主要在0.01~50×10~(-3) um~2,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低孔-低渗孔隙型储层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发育构造、构造-地层型圈闭。  相似文献   

7.
对南堡油田M区的低效-无效井进行了统计,将低效-无效井分为低产液、高含水、关井和措施成本过高4类。分析了对不同类型低效-无效井特征及形成原因,指出低效-无效井形成原因在地质上表现为:(1)地层能量亏空,(2)储层非均质性强,(3)储层剩余可采储量少;在油藏管理上表现为注水滞后,注水效果不理想。提出了以水井措施为核心的不同类型低效井治理原则。研究成果在南堡油田M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对油藏从“产量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临南洼陷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和多种应力方式同时或不同时作用形成了断裂的复合和联合的影响,构造面貌极为复杂,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圈闭类型。本文根据临盘油田的实际地质特征,圈闭类型划分时以构造因素为主,构造圈闭以及与之有联系的地层圈闭划分较细,而对岩性圈闭的划分比较简单。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将研究区分为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圈闭四大类,各大类又根据储集层上倾方向的具体封闭因素,结合储集特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类。  相似文献   

9.
李莉  孙波 《内江科技》2015,(2):130-131,121
红山嘴油田红60井区克上组油藏储层致密,孔喉半径小,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属于被多断裂复杂化的特低渗透储层,作为难动用、中低产的Ⅲ类储量。自1992年4月投产之后很快就体现出稳产期短,含水上升快等低渗透复杂断块的开发特点。该油田在十几年的开采过程中,通过进行温和注水,合理控制注采比,对地层进行压裂改造等措施控制了含水上升势头,保证了油井的稳产,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的调整措施,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九区白垩系油气成藏主要受油气源、区域构造格架、储集体及储盖组合、断裂系统等控制。建立了九区内白垩系油气成藏模式,白垩系油气藏形成较晚,具典型次生油气藏的特点。油气主要沿断至下伏古生界油气藏的断裂运移上来。印支-燕山期白垩系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油气聚集,后经喜马拉雅山运动,地层发生构造反转,白垩系油气沿亚格列木组及舒善河组底部的砂体作横向运移,油气藏重新调整,在局部的断块-岩性圈闭中油气再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于开平 《内江科技》2011,32(4):141+189-141,189
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基底断裂十分复杂,本文从断层的走向、产状方面重点分析了区内的埕北断层、CB30断层、长堤断层和桩西北断层等四条主要断层。通过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区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即在基底断裂控制的中、古生界半地堑的基础上发育了埕北、桩东等第三系的断陷,在下第三系披覆构造的背景上,上第三系继承性发育披覆构造。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的断层控制,加上次级断层的切割,形成众多的断鼻、断块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2.
<正>红河油田位于甘肃省庆阳-平凉一带,在区域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南部。12井区位于红河油田的东北部,主要采取排状交错水平井井网,目前主要依靠弱弹性驱+溶解气驱的方式开采,水驱动用储量较小,油井自然递减率大,目前油藏采出程度仅为1.29%,因此注水补充能量势在必行。通过对注水试验井组见效特征统计,证实12井区裂缝性油藏实施"平注平采"的可行性。本文对红河油田12井区的水平井注水参数进行优化对今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英利 《内江科技》2004,25(4):39-39,42
“两个重建”是指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重建复杂断块地质模型,重建油藏注采井网。重建复杂断块地质模型是通过区域断裂系统、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确定断块区的主要构造格局、构造单元;通过区域成藏规律研究,确定断块区各个构造单元的主力含油层系;通过加强储层研究,搞清构造、储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大比例尺、小间距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油气田中,有相当一部分油藏属于被断层封闭的复杂小断块油藏,这类油藏因其面积小、四周封闭、地质储量小,往往只能由一口井控制,经济上已不容许再打开;这些井无外来能量补充,只能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称之为无能量井。因此,研究适合复杂小断块油藏特征的开采技术,对于提高油井产能和油田的采收率,甚至是对于老油田的增产和稳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盐家油田部分断块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措施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新区产能接替不足,加剧了油田开发形势的恶化。本文通过深化认识盐家油田永921区块油藏基本特征和开发现状,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将各个井组的开采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意见及下步措施,对断块今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小断块油井产量在全队产量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本文根据小断块井生产特点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一套治理小断块井的方法,对提高单井采收率及老油田增产、稳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继峰 《内江科技》2008,29(5):97-98
大庆葡北油田处于开发后期,综合含水达到88.6%,三大矛盾及水驱开采不均现象突出。对该地区葡I组油层开展了宏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综合分析得出PI6-9砂层组为该地区非均质最强区,PI1-5砂层组次之,PI10-11砂层组最弱,并认为沉积相是影响该地区非均质性的最主要因素,后期注水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今后油田制定开发和调整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冷43断块区S1+2段油层分类标准,开展油层分类研究,优化部署,为冷43断块区S1+2段扩边部署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油藏动用程度目的。需要对储层的含油性重新认识,通过对老区取心井岩心精细筛选、岩心精细观察,结合电性解释图版,重新落实油层电性标准,并结合试油、试采及生产数据,将油层按照电性标准分为三类,为实现冷43断块区S1+2段油层的有效动用及后续的方式转换等开发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地质研究基础,为实现整个区块的高效动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1概述胡庆油田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含油面积47.32 km,石油地质储量5799.3×10 t,可采储量1419.4×10 t,标定采收率24.5%。地质特征表现为断块小、构造复杂、含油层段长,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油水井窜漏情况比较严重,需要监测手段给予明确判别。如电测解释和开发认为是油层,但生产却高含水的情况;油井单采二、三类层高含水;生产层出水与地质分析不一致;油井含水突然上  相似文献   

20.
盘-东断块断层体系复杂,断块破碎,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局部构造与生产不符,必须对构造进行精细研究, 揭示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控制,直接服务于油田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