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问题性报道,采写难,在企业报采写问题性报道就更难。然而它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作用力却远远胜于一般性报道,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问题性报道,采写难,在企业报采写问题性报道就更难.然而它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作用力却远远胜于一般性报道,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有些记和通讯员认为,搞后勤宣传报道太难。其实,要搞好任何方面的新闻报道都不易,但如果你把握了其报道规律和特点,难也不难,搞好后勤宣传报道同样如此。那么,为报纸或是为杂志采写后勤方面的报道,需注意把握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调查性新闻的采写周胜林一、什么是调查性新闻调查性新闻,是记者通过深入调查、自己发掘出来的、某些个人或集团力图掩盖的内情和问题的报道。调查性新闻的采写,记者独立自主性强,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调查研究,不依赖政府部门提供现成材料和结论,而是自己...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对典型报道十分重视,都把抓好典型报道,作为改进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但大家也反映典型报道难采写,难报道。 难在何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难就难在一篇好的典型报道如何回答好重大问题。实践证明,能否回答重大问题,是典型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历来是媒体宣传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采写的难点。相比其他媒体,线性传播和声音稍纵即逝的广播,似乎更难驾驭经济报道。广播的经济报道却往往处在领导,媒体、听众三方面都不甚满意的状况,程式化、枯燥乏味.浅显生硬、千篇一律的经济报道仍占相当比重。经济报道缺乏鲜活性、生动性和可听性的问题,已成为广播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采写的一组“加大打假治劣力度系列报道”,陆续在《义乌日报》上见报。该组系列报道是一组问题性报道,涉及敏感问题,篇目包括《假货从何而来》、《蓄意假冒为哪般》、《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等三篇。报道见报后,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扬和鼓励,读者也十分关注,社会效果较好。 然而,回过头来想想该组报道的策划、采写过程,又深深感到采写问题报道十分艰难,责任也重大。因此,我认为,只要我们能辩证地反映事物,争取多方支持,这类敏感的问题性报道能够成功。 问题性报道反映的往往是当前社会和群众十分关  相似文献   

8.
深潜会海 巧采珠玑陈建平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最容易应付的是采访会议,最难应付的也是采访会议;最容易采写的是会议报道,最难采写的也是会议报道。这是因为会议报道如按老套路写很容易,然而却难被广大受众接受;要写出一条会议报道的佳作并不容易,需要记者深潜会海、...  相似文献   

9.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优秀通讯员栗川同志最近给本刊来信:《请帮我解决写稿中遇到的难题》,坦诚地反映他写稿中遇到的三难:一是报道本单位先进事迹难;二是采写批评稿件难;三是写稿了解情况难。“三难”大大挫伤了他写稿的积极性。他说,我怎么也想不通,在当前深入改革的形势下,为什么报道这么难? 这些问题其他通讯员在采写稿件中也程度不同地遇到过。现在,让我们结合当前的报道实际,探讨一下对这些问题应持的态度和看法,以便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充分发挥通讯员——社会舆论尖兵的作用,共同搞好舆论监督。首先谈谈报道本单位先进事迹难的问题。来信中说,一经报道,上级主管部门就要加码,举鞭打快牛。对这点要作具体分析。在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为了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很多厂长都希望通过  相似文献   

11.
批评性报道采写难,这是人所共知的。被批评,对象因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对新闻媒体的批评存有抵触情绪,不仅不愿意配合采访,甚至想尽办法对抗新闻舆论监督,设置种种障碍阻挠记者采访、发稿,更有甚者对记者采取威胁恐吓的手段。那么,怎样采写好批评性报道呢?笔者总结几年的采访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 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难”字挡住。近几年来,我们从组采这方面报道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只要记者、编辑有“三股劲”,即满腔热情采编先进典型的闯劲;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写作先进的实劲;坚定不移颂扬先进的韧劲,那么,采写工作上的“三难”是可以克服的,并且能够采编出一批受各级  相似文献   

13.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的事实或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完成的报道方式.由此可见,采写好这样的报道,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要采写好调查性报道,笔者以为,应从如下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与一般表扬性、成就性、工作性报道相比,批评报道在选题、时机、分寸、效果的把握上更见难度.搞得不好,往往事与愿违,作者还可能"引火烧身".因此,批评报道的采写不仅需要记者无畏的勇气,还需要有审慎的态度,更需要有一定的采写技巧.从实践中可以总结出,要搞好问题性报道,应该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宏观分析性经济报道刘毛雅宏观分析性经济报道,就是指记者以宏观视野把握新近发生的全局性和能影响全局的经济决策、动态及问题,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客观”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经济报道。它与采写个别经济事实或某个具体企业经济活动的微观经济报道相对立,且要...  相似文献   

16.
批评揭露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我们采写的每篇批评性报道客观、真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是每位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事报纸舆论监督工作的人都知道,舆论监督有“四难”即选题难、采访难、见报难、处理难。如何破解这“四难”?1996年以来,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写和编发了大量有穿透力和冲击力的报道,其中有七篇报道获全省、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8.
王世诚 《青年记者》2007,(12):28-28
为了说明调查性报道的公正公平问题,笔者试图从问题的反面加以阐述——调查性报道公正公平立场是如何丢失的。这里所指公正公平立场的丢失,是指记者在遵守职业道德和宣传纪律的前提下,在调查性报道的采写过程中,由于受到情感立场、采访场合等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不恰当的取合和推导,致使绝对真实的材料产生了相对失真,从而最终导致报道丢失了公正公平的立场,更有甚者会因报道失实而引发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9.
采写批评报道,对一些记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在哪里?难在三点:一是能不能做?决心怎么下?二是用什么形式做?怎样进行选择?三是如何达到最佳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艺术?这三个问题中。“用什么形式做”的问题往往会被忽视。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报道有自己的报道特征及报道形式。研究这些特征及形式,对提高批评报道质量,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凡每一个新闻采写者都感到搞批评性报道难。那么,采写批评报道有无方法可循呢?经研究近几年来一些影响较大的批评报道,归纳成十种方法,以供广大通讯员、记者和编辑借鉴。一、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种方法能使被批评者取得一些心理平衡。这种报道,一般是在事情有了明显的结果和定论后加以报道的。二、正反对比。这种方法,只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记者不加任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